2016届《新步步高》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六单元 学案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学案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形成背景(2)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①时间:1949年9月。②内容(3)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____________。(4)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建立国家机构。(3)作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__。(2)目的:实现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建立(4)含义(5)实施(6)意义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革”发生的原因(2)民主法制遭践踏①法制遭践踏②民主遭践踏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背景:“文革”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______。(2)措施①法制建设方针②平反冤假错案:为________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③加紧立法工作(3)成就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重建(2)完善(3)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问题思考】辨一辨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想一想 1949~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辨一辨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想一想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议一议 下面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表  项目时间  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19652400万元5亿元19955.35亿元23.3亿元817元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辨一辨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辨一辨 “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说一说 《中国质量报》刊登的就安徽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婴幼儿死亡问题,死亡婴幼儿的父母将当地质量监督局、工商部门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判决,这些家长胜诉。这些父母行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考点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终于形成。(1)在抗战胜利的前夕,中共曾提出组织联合政府,其目的是什么?(2)抗战胜利后,中共为成立联合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3)1949年“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目的和背景是什么?(4)“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为什么说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讲 (1)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3)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4)①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也有待完善,国家的发展强大需要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同舟共济。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有团结合作的历史。③该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1)完成下表《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颁布时间性质当时的政权性质(2)结合1954年宪法的内容分析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酝酿到实践的过程。(1)《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从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2)正式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____________中。(3)图示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考点二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新中国建立以来,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________。2.“文革”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1982年,我国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村民自治会削弱党的领导吗?为什么?精讲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会。实行村民自治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这不会削弱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5.(追踪社会热点)当前,我国正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阅读下图:  湖北宜昌兴山县乡村选举 总理通过网络关注民意从海选村官到总理通过网络关注民意,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1949~1956年,在中共领导下,我国建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1956~1976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经历了十年“文革”,民主与法制遭践踏。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健全完善。一、选择题                   1.(2011·青岛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011·大连模拟)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4.(2010·江苏单科,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5.(2011·德州模拟)西藏自治区成立几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②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③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胜利发展的伟大力量 ④西藏自治区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2011·唐山模拟)上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②结婚有法可依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7.(2011·烟台模拟)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B.强调阶级斗争C.社会秩序混乱D.执法公正严明8.197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①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 ②我国还没有出台社会主义法律 ③一些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 ④亟待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法国《人道报》1984年《中国人民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快了立法的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立法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立法117件,九届全国人大立法113件。材料三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2)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直至今日,我国开创和不断改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有哪些?创造性地解决了哪些关系?    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1.(1)①人民解放战争 (2)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民主监督 (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1)②经济建设 (2)①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3)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民主政治3.(1)多民族国家 (2)民族平等 (3)①共同纲领 (4)②各少数民族聚居 ③自治区域 自治机关 (5)①内蒙古 广西 西藏 (6)①当家作主 ②民族平等 ③民族团结二、1.(1)③林彪 江青 (2)①人身自由 刘少奇 ②政治协商2.(1)法制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②刘少奇 ③民法 (3)①宪法 ②制度化 法律化 ③依法治国3.(1)②人民代表 人民政治协商 (2)①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④村民选举问题思考想一想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组织。想一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议一议 (1)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西藏人民的艰苦奋斗。说一说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课堂活动区考点一2.(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颁布时间1949年1954年性质代(临时)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当时的政权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3.(1)共产党在新中国成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