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河洛镇实验学校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适用年级:九年级设计教师:李艳丽设计时间:2020年8月[课程背景]一、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从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语文成绩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陈旧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尊心和荣辱感,主动性不强。二、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补白七大板块,全册六个单元。一至六单元分别以自然之音、精神的家园、游目驰怀、青春年少、怀疑与创造、人物百态为主题,文体分别是诗歌、议论性文章、游记文、小说、议论性文章、白话小说。[课程目标](一)、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二)、写作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三)口语交际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四)综合性学习以实践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凭借,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课程内容]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全册六个单元,共24课。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内容是对大自然的赞颂。重点是朗诵诗词。第二单元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从中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第三单元是游记文,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第四单元是以青春年少为主题的小说,这个单元的学习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第四单元是阐述怀疑与创造的议论文。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掌握议论文基本知识。第六单元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单元,学习时要注意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课时安排:实施内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2《我爱这土地》13《乡愁》1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5《我看》1《艾青诗选》2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2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校的信》28《论教养》19《精神的三间小屋》1实施内容课时安排第四单元:14《故乡》315《我的叔叔于勒》216《孤独之旅》2《走进小说天地》2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218《怀疑与学问》219《谈创造性思维》220《创造宣言》1《讨论》2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2《君子自强不息》2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311《醉翁亭记》212《湖心亭看雪》213《诗词三首》3课外古诗诵读222《范进中举》223《三顾茅庐》224《刘姥姥进大观园》2《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2课外古诗诵读2[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二)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三)实施对策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学生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有效提高写作水平。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力争整体提高。8、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9、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⒉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⒊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内容要个性化,评价的语言要具有导向性。⒋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作文。⒌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检测,及时互评。(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书面测试:卷面组成部分包括(1)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现代文阅读分析;(3)古诗文鉴赏;(4)作文。2.口头测试:每节课前古诗诵读或3分钟演讲,计入语文综合素质评定成绩。3.家校联评:家长与老师通过书信、QQ、电邮等交流方式反馈学生在家与在校的真实学习情况。(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系,不能忽视或夸大教师教学行为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的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从多个维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学档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班级经营与辅导、研究发展与进修行为和敬业精神与态度等。[实施条件]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视、听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甚至能把对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论去感知、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