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诗人简介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情景引入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一览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gāobóxǐyǐ诗人隐居的地方傍晚。徘徊。归依落日小牛,这里指牛群。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鸟兽,这里指猎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理解诗意诗文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首联写诗人在秋天的傍晚时分独自徘徊,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理解诗意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理解诗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诗文赏析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理解诗意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文赏析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全诗赏析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点评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中心思想《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因一生不得志的孤独抑郁之情。阅读问题1、“徙倚”是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的心情。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徘徊孤独抑郁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3、本诗写景有什么特色?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阅读问题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问题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理解性默写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2.《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6.《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理解性默写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