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规划分析与解读目录一.前言二.经济区发展简介三.经济区规划内容四.对比、评析与总结前言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会议指出:“包括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在内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区,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二.经济区发展简介:区位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二.经济区发展简介:发展历程二.经济区发展简介:发展背景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要求成渝经济区继续深化改革,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并建成西部重要经济中心。这也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二.经济区发展简介:发展基础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分布密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热资源匹配良好,适宜人类居住。天然气、水能、铝土、煤炭、磷、盐卤等资源富集,且开发潜力巨大。拥有4000多种野生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6处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蚕桑、道地药材、经济林竹等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2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万,城镇化率43.8%,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个,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二.经济区发展简介:发展基础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3936和3353公里,民用机场9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万吨。人口总量大、密度高,常住人口9267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690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万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35所,职业技术学校789所,在校学生280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活动人员约30万人。二.经济区发展简介: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南亚、东南亚与我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成渝经济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深入推进,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面启动,全国各地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成渝经济区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二.经济区发展简介:面临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发展难度加大。1.区域内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2.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支撑能力亟待加强。3.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生态环境约束日益明显。4.内陆型经济特征明显,拓展对外开放难度较大。5.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任务繁重。6.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区域内公共服务差距较大。这些都给成渝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三.规划内容: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规划内容:总体要求2.战略定位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三.规划内容:总体要求三.规划内容:总体要求3.发展目标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GDP占全国的比重7%人均GDP39000元城镇化率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3∶1缩小到2.8∶1万元GDP能耗降低18%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均GDP65000元城镇化率60%三.规划内容:总体布局:空间结构两核:重庆、成都五带:沿长江发展带、成绵乐发展带、成遂渝发展带、成内渝发展带、渝广达发展带四群:重庆城市群、成都城市群、经济区南部城市群、经济区东北部城市群三.规划内容:总体布局:推动重点地区发展加快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依托重庆、成都“双核”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着力打造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的重庆城市群。加快推进成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建城市群内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分工合理、联系密切、良性互动的城市群。推动毗邻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川渝毗邻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经济区辐射作用,带动川渝其他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优化重庆、成都核心城市功能。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农村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建设和管理。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三.规划内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推动毗邻地区加快发展三.规划内容:城镇体系规划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果花卉业等做强工业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轻纺工业,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产军品,休闲娱乐业。三.规划内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铁路建设;加强航道和港口建设;优化机场布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规划内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规划内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弘扬巴蜀文化。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促进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建设污染防治体系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三.规划内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三.规划内容:深化改革开放四.对比、评析与总结全国七大经济区综合竞争力排序依次为:大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东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大武汉经济区、大西安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排名第五成渝经济区与我国其他经济区的比较四.对比、评析与总结亮点:1.探讨了中间地带二级城市的发展路径2.建立了合理的城市层级体系3.根据不同的城市化水平,制定不同的经济产业规划不足:1.城镇化率较低,发展动力不足:成渝经济区是典型的内陆经济区,区位不及东部的城市,而且城市群发展水平滞后。2.极化现象严重:以成都和重庆两城独大,周边城市群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成渝经济区开发历史悠久,资源特别丰富,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是西部唯一符合经济区基本条件、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和提高全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经济区。虽然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冀等经济区相比,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社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差距,但由于它位于西部的核心地区,具有连接西北、西南和通海达疆的优越条件,构成了国家的战略后方基地;在产业结构上,全国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的地位十分明显,近年来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作用越来越加重要。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四.对比、评析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