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创新一词已不陌生。网络、电视、杂志等宣传媒介到处充斥着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等类似字眼以博取大众眼球,仿佛创新是一种象征狂热、激情和想象力,并为大量年轻人提供创业可能的活动。而随着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创意和高科技产品出现在大众眼前,不断加深人们对于创新的直观感受和认识。近年来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巴巴、雷军为代表的小米手机等企业纷纷崛起,其大力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在中国甚至国际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触动和反响,可谓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最新体现。可是,当分析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新战略及其实践时,我们不禁自问,创新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创新?创新就一定能成功吗?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一、创新到底是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著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或许可以带领我们以全新的、系统的角度去审视创新,理解创新,并将创新贯彻到企业家精神中去。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手段,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并且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工作,这意味着创新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以实践从而熟练掌握的。平时我们所理解的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也就是说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它还包含了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这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书中介绍了很多例子,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日本的社会创新。二战后的日本,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积累,但它却完成了迅速崛起的神话,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而中国社会近现代的经济发展,也是以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为基础,从而实现市场的创造与发展。例如中国搜索引擎百度和社交网络平台人人网微博等都是将国外的最先进互联网概念与信息技术引进并成功本土化,从而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当前火热的海外综艺节目版权引进及创新,也推动了国内综艺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相较于以前快乐大本营的一枝独秀,如今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各路综艺百花齐放。这些节目在购买海外版权的同时也学习了整个节目制作流程,并基于对中国电视受众的精准分析进行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使之更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观看习惯。这些节目一经推出便反响强烈,实现口碑和广告收益双丰收。彼得德鲁克一贯强调,没有科技含量的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比起科技创新,不但更容易发现机会,而且工作周期更短、效益更大;而基于新知识,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时间跨度大、风险高、成功几率小。不得不承认,德鲁克的认识是极富远见的,他的观点放到现在仍具有现实意义。二、怎么样才能创新?彼得德鲁克在书中第一篇的创新实践里,主要揭示了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它们分别是: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程序需要、产业与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和新知识。德鲁克认为,变化为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的寻找变化中,存在于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创新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中。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意外事件包括发生于组织内的意外成功和失败以及组织外部意料之外的情况。意外事件能使我们从先入为主的观念、假定和原先非常确定的事物中猛醒过来,因此,它是一个丰富的创新来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想要成功利用意外事件有一个条件,就是它必须和利用者的知识和技能相符合,换句话说,意外的事件是一种将已经存在的专门知识予以全新运用的机遇,它也要求产品上的创新、服务的创新甚至销售渠道的创新等以抓住机遇,但这种运用并不改变“我们所从事行业”的本质。它可能是一种延伸,但不代表经营多元化。这种创新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是所有创新来源里最低的,也最容易发生在较正规的中大型企业里。不一致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某项产业经济现状之间的不一致(例如需求上升利润却下降),某项产业现实和假设之间的不一致,某项产业所付出的努力与顾客的价值观和期望之间的不一致,某项程序的逻辑内部不一致。对于不协调的事件,我们可能不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可能不理解它的本质。但不协调仍然是创新机遇的一个征兆。程序需要如同意外事件和不一致,它也存在于企业或公共服务机构内部。程序需要不像其他的创意来源,它不以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为起始,而是以有待完成的工作为开始。它使现有程序完美,取代薄弱环节;同时,还围绕新得到的知识,重新设计存在的旧程序。有时,它提供欠缺的环节而使某个程序成为可能。组织成员都知道这一需要确实存在,一旦出现创新,它就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被人们接受,并很快成为“标准”。产业与市场结构事实上是非常脆弱的,一个小小的打击就会造成它们土崩瓦解,而且解体速度还非常快。当这种情况发生后,产业内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即将在产业结构中发生的变化,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例如当初的IBM公司、3M公司和沃尔沃汽车。很常见的情况是,当发生变化时,原先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厂商或供应商往往会忽略正在快速发展的部门。它们总是坚持那些正迅速变得运转不良且将要过时的运作方式。于是,这个领域的创新者就占有不受干扰、独自创新的良机。如果说意外事件、不一致、程序需要和市场产业结构变化都是显露在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或一个市场之中,更多是揭露来自经济、社会和知识领域的发生变化的征兆。那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和新知识这三种来源都是外部的。它们是社会环境、哲学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知识环境的变化。关于人口统计数据,例如美国社会曾有的婴儿潮以及现在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还有男女就业结构比例的变化,都是新的创新机遇。对于认知的变化,这个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杯子是半满的”与“杯子是半空的”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德鲁克说无论引起认知变化的原因为何,它都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就如那句谚语——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认知变化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永久性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真正后果,因此,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而基于知识的创新是很难以驾驭的,它风云莫测、善于变化、对组织管理者有着特殊的要求:1、基于知识的创新要求对所有必要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2、要求有清晰的定位;3、需要学习并实践企业家管理。基于知识的创新有三个主要的重点:首先要开发一套系统以占领该领域。然后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市场。最后占据一个战略位置,专注于一个关键功能。德鲁克开始时便强调,以上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而且有重迭的地方。这种情形可以被看作是一栋建筑物的七个窗户,每个窗户看到的部分景色均可从另一扇窗户看到。但从窗户正中得到的景象却截然不同。这也正是这个篇章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力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摆脱自己的眼光、知识和理解力的局限,去识别新的现实、变化、机遇和挑战。三、创新一定能成功吗?彼得德鲁克给出的答案是“No”。成功的创新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明白一定的限制以及符合一定的条件。具体的要求包括:1、有目的的、系统的创新来源于对创新机会的分析和对创新机会的来源进行认真地思考;2、创新活动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要走出去观察、询问和咨询意见;3、一个创新要想行之有效,就必须是简易而且重点突出的。它只能以一件事情为中心,否则人们就被搞糊涂了;4、有效的创新是从小处起步的;5、一项成功创新的目的在于取得市场的领导地位。而需要注意的禁忌是:不要过于聪明、不要一次从事多种创新、不要尝试为未来而创新。另外,还有三个条件:第一,创新是辛苦的集中的有目标的工作;第二,为了使创新成功,创新者必须依靠自身的长处;第三,创新是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一种结果,必须接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上述这些都是创新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企业创新的行为准则。实际操作中,要使创新真正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首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使创新对管理者具有吸引力和益处;其次,要阐述创新的重要性并规定创新的期限;最后,要拟定创新的计划,列出特定的目标。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成功的创新,企业家精神也是需要培育的。在德鲁克看来企业家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1、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2、创造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价值;3、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顾客群;4、视变化为常态,他们总是寻找变化,对它做出反应,并将它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四、为什么一定要创新?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创新无疑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和市场竞争。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此,我想谈谈国家层面的创新的意义。目前,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创业浪潮中,而中国则处于自己历史上的第一次创业浪潮中,同时又要面对来自世界的第二次创业浪潮的挑战。1996年,德鲁克在接受《有限公司》杂志专访的时候说,从19世纪5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经历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创业活动。我们所有的重要的组织机构,包括现在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都是在这个时期所建立并成形的。从这个时期到1914年,人类每隔14个月,就会出现一项重大发明,每种发明都衍生出一种新的产业。比如,英国的威廉·珀金发明了第一种苯胺染料,开启了现代化学工业;德国的沃纳·冯·西门子发明第一个电动马达,开创了电气工业;英国的贝西默发明了炼钢的方法,开创了现代化的钢铁制造业;法国的皮埃尔兄弟创立了莫比里尔信贷公司,开创了现代金融业等。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历史悠久的大公司,比如GE,西门子,福特汽车等都是这次创业浪潮的幸存者。而从1970年左右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浪潮中。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序言中,德鲁克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量新公司的涌现,以及这些新公司所创造出的新的工作岗位。而与此同时,传统的《财富》500强所雇佣的员工数量却在不断地减少。遗憾的是,中国整个地错过了第一次创业浪潮。当西方社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的时候,我们在经历长达百年的血腥动荡的革命。虽然我们的国门终于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打开了,但是,中国的创业大潮真正的兴起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正在经历自己历史上的第一次创业浪潮,但是,我们同时又要面对来自世界范围的第二次创业浪潮的挑战。错过了这次创业浪潮,当“机遇之窗”关闭的时候,我们将很难建立属于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大型企业需要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作为日常管理的常态,以应对变革;而新组织,首先要掌握创业技能和战略,需要从无到有创建一个新的企业,此外,还要学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和发展。生活在变革时代的人们是痛苦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德鲁克先生说,应对变革的最好办法是创造变革。我们应遵循他的教诲,并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真正贯彻到实践中去,积极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