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共同构造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的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2500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8.5毫米)。另外,据考证,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说明它原本也属于大陆的一部分。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在空间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总体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练一练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照亮珠峰,这事圣火首次登上地球第三极.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A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学说基本理论(2)六大板块(3)板块运动与地貌(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板块构造学说是法国科学家勒比逊于1968年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1.全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海沟、海岭)分割成六大板块。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并处在相对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表基本面貌。板块学说基本理论Clicktoedittitlestyle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注意点:①板块是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单元,而不是地壳的单元,也不是硅铝层的单元。②六大板块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的范围不一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块都包括了海洋和陆地。板块不是大洲、大陆或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③板块的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造山带;生长边界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或断层。板块运动边界类型宏观地形图示实例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张裂分离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脉和高原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和日本群岛、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板块内部张裂形成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碰撞)生长边界(张裂)陆陆碰撞陆洋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褶皱山脉裂谷、海洋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及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及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图5是部分板块分布图,读图回答:(1)在图5中,赤道穿过的板块有哪些?(2)试分析①处多发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②海区的面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0°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①处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②海区面积扩大,因为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处,地壳张裂作用谢谢!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