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对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年级:09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江西分校玉山工作站班主任姓名不清楚问班主任论文题目1目录封面……………………………………………………………………………目录…………………………………………………………………………1开题报告……………………………………………………………………………2写作提纲……………………………………………………………………………4摘要……………………………………………………………………………5关键词……………………………………………………………………………5正文……………………………………………………………………………5一、中国金融监管发展的历史进程描述…………………………………5二、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7三、国外金融制度的发展分析………………………………………………8四、健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对策建议…………………………………11参考文献……………………………………………………………………………152开题报告一、选题的意义金融监管是指一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稳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通过一定的金融监管机构,依据特定的法律准则和法规程序,对金融体系中的各种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活动所实施的监督管理活动。目的在于保证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和公平竞争,形成良好的金融秩序,推动经济发展。金融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发展都离不开完备而有效的金融监管。系统、完备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最基础性的框架制度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频繁爆发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不得不改变金融监管的策略,将其监管的重点从合规性监管转向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预防从而增加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落后,而金融监管问题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金融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二、本文主要研究方向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根据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我国金融监管缺陷的方法,改革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构建高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系,探讨适合我国金融监管的措施策略。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金融监管的现状,借鉴外国的监管模式,根据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我国金融监管缺陷的方法,改革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构建高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系,探讨适合我国金融监管的措施策略。树立了超前监管的新理念,提出了创新的监管方法及手段。四、内容提纲一、中国金融监管发展的历史进程描述(一)9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统一监管(二)1992年后,向分业监管过渡(三)2003年后我国金融监管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监管法规、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透明度不高(二)监管人员的力量不足及基层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三)我国现有的监管方式及手段不科学、效率低下(四)监管机构内外关系不顺,缺乏有效的协调(五)国内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仍然不健全三、国外部分国家金融制度的发展分析(一)美国的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及其演进(二)德国金融系统的变迁及其特点(三)日本金融系统的演进及其危机四、健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对策建议(一)提高三大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并加强他们之间的协作(二)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并严格执法(三)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控制金融机构的规模与数量(四)改变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使用新的金融监管手段和方法(五)强化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企关系3(七)培养现代金融监管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五、本文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等作规范性分析,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作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六、文献综述从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方面来看,存在若干理论解说,第一,是金融体系脆弱论,主要有代表性的包括马克思主义不稳定性理论、明斯基一金德尔伯格的周期性理论、货币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解说强调的是金融体系宏观上的脆弱性。第二,是监管追逐论。追逐论认为监管是适应产业部门需求的供给,即立法者被产业部门疏通和利用,监管部门一直为产业部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内部上级行与分支机构之间都存在着大量的广泛的信息不对称,带来了金融领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极大地降低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误导了融资决策,扭曲了融资行为,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第四,是公共利益论。该理论建立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上一种回应。它认为,市场失灵主要由市场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等原因产生,而通过政府管制可以消除这些问题,从而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第五,是“代表假说”。该假说是由MathiasDewatriPPont和JeanTirole于1993年在其合著《ThePrudentialRegulationofBank》《银行监管》中提出的。他们认为,实施银行监管的一个特别的动因是出于保护小储蓄者的利益。概括来讲,由于银行的债务主要是小储蓄者的,为了保护小储蓄者的利益需要对银行实施监管,而对银行实施监管,小储蓄者由于存在“搭便车”行为从而对实施监督没有激励,因而需要由储蓄者的私人代表或公共代表“代表”他们来对银行实施监管。4写作提纲一、中国金融监管发展的历史进程描述(一)9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统一监管(二)1992年后,向分业监管过渡(三)2003年后我国金融监管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二)监管人员的力量不足及基层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三)我国现有的监管方式及手段不科学且效率低下(四)监管机构内外关系不顺且缺乏有效的协调(五)金融监管方式落后于银行业务的发展三、国外金融制度的发展分析(一)美国的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及其演进(二)德国金融系统的变迁及其特点(三)日本金融系统的演进及其危机四、健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对策建议(一)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专业化水平并加强协作(二)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并严格执法(三)严把市场准入关并严格控制金融机构的规模与数量(四)改变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并使用新的金融监管手段和方法(五)强化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企关系(七)培养现代金融监管人才的同时也要理顺机构内部关系5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金融业因其具有特殊性质,是我国受监管最严厉的行业,这说明强化金融监管已成为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当务之急。金融监管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之一。西方国家在长期的监管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就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有助于我们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之路。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体系监管体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频繁爆发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不得不改变金融监管的策略,将其监管的重点从合规性监管转向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预防从而增加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发展都离不开完备而有效的金融监管。系统、完备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最基础性的框架制度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逐步得到认可和强化,金融监管工作在改革中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金融行业正面临金融全球化的现实。如何正视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从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出发,深入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中国金融监管发展的历史进程描述(一)9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统一监管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金融监管,除依法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取消外商银行在华特权外,主要任务是:整顿和改革私营金融业;打击投机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相继建立。此时,中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而唯一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性机构,四大专业银行与人保公司分工明确,不允许业务交叉经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重点是:配合监督、检查四家国有专业银行执行国家金融政策、业务分工和规章制度情况,并与金融投机和金融犯罪作斗争。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集中力量进行金融宏观调控与管理,研究和制定金融方针政策。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6行管理暂行条例》,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登记、核发经营许可证和办理年检,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金融监管的政策规定。此时法律设立的金融监管体制表现为中央银行综合统一监管体制。(二)1992年后,向分业监管过渡1992年之后,中国金融机构迅速增多,证券市场、信托机构在起伏中发展,同时,银行业和保险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尤其是出现了局部宏观金融失控和金融秩序混乱的状况,此时,金融分业监管的必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金融监管体制逐渐进入了一个由混业监管向分业监管过渡的新阶段。1992年l0月国务院决定,将证券监督管理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监管。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专业监管机构进行证券市场监管,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分业监管体制形成的政策基础。该《决定》提出,要转换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强化金融监管,并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管理。1998年11月l8日成立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分业监管体制正式形成的标志。至此,中国人民银行将对证券业务的监管和保险业务的监管权力分别移交至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从而确立了现行金融监管“三分天下”的格局,分业监管体制适应了当时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结构。(三)2003年后我国金融监管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3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正式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银行业监管职责,依法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形成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的分业监管体制,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银监会接收了以前由人民银行行使的对金融机构的审批监管权利。200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人民银行的职责做了调整,取消了“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的职责规定,使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发生转变,其职能集中于货币政策和宏观风险调控,反映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化。72004年9月18日,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三个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召开了金融监管第一次联席会议,通过了《三大金融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坚持分业监管体制,规定了金融监管的五项指导原则,巩固了金融监管分业监管的体制。随着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我国金融业逐渐体现出实行混业经营的需要。2008年1月,中央政策研究室发文指出,我国金融领域正在考虑建立“大部门”。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草案提出“一组建,五整合”,其中一个整合即为“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国家金融业监管委员会”。3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