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产前筛查质量控制内容一、人员专业素质(1)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2)具有超声物理基础、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正规培训;操作者顷有上岗的资格证书(上岗证需待卫生部及地方卫生厅、局或其他卫生管理部门统一颁发)。(3)对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二、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具体调节(1)主机要掌握调节深度增益补偿(DGC)、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或机内已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在启用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之前,应预选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等参数。在使用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时,应适当调节流速量程及滤波器。在检查眼球或胚胎时,应注意声功率的输出(mW/cm2或TI,MI数)不超过规定范围。只会使用电源开关、总增益等几个简单调节钮者,不符合专业人员的标准。(2)超声探头。①原有性能指标。②电缆断线或图形黑条情况。③探头表面开裂或磨损情况。④仿体(标准模块)测试。凡性能降至原指标参数75%以下者;或者②~④条中具1条明显不合格者,定为不合格探头,由计量监测部门开具鉴定不合格证,即行报废,不得作诊断使用。(3)图形打印、记录设备①检查多头热敏原件有否失效?1点失效者限期在两个月内修复或换新;2点失效者限一个月内换新;3点及3点以上失效者限两周内换新。②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形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三、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①操作手法随不同脏器及检查途径而异。通常用平行滑移、原位侧角、原位旋动或上述几种组合性手法;以及各种操作手法的标准化程度。②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前者主要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四、图像记录对疾病有关的声像图表现或对临床拟诊不符的图像表现,检查者应给予记录,记录媒体可采用热敏打印,计算机打印,CD盘存储,工作站存储,光盘刻录等。描图、录像、光学胶卷等虽亦可用,但较陈旧,且易失真(特别对彩色失真)。(1)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2)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3)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五、报告单的要求超声检查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临床上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也是将实际情况用文字(或图像)告诉受检者的凭据。报告单上分上项、中项及下项:1.上项为一般项目。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必要时,需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检查方法与途径(如:经直肠法),记录媒体的编号。2.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一般描述为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的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灶性病变应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3.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1)病变部位或脏器。(2)病变在超声声像图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气体、纤维化、钙化等).(3)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4)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5)考虑可能为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6)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的其他检查。(7)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亲自签名。技术员或进修医师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师加签。日期按年、月、日排列,简写时可用“年/月/日”(如:03/01/07)代表。4.超声检查报告应注意字迹工整、清晰,易于识认,不应潦草、涂改,避免错别字。条件允许者,最好用计算机打印方式生成。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出具假报告。六、随访(1)常规、重点或专题。(2)随访间期分为单次、不定期、定期。(3)随访内容。七、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科主任负责、重视,根据全国超声质量控制要求统一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制定具体项目及要求。加强学习,分工负责,严格自查,专业质控中心或卫生领导部门抽查、讨论、打分、评比。超声产前筛查质量检查表检查内容合格不合格存在问题人员专业素质仪器设备性能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图像记录报告单内容随访诊断符合率检查人员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