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学 自考 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礼仪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一、单选1、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中的“礼”的含义是广义泛指西周社会的礼。2、孔子说”殷因夏礼”,其中有“礼”指的是狭义,指社会制度或典章制度。3、“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礼记·中庸》中的“礼仪”意为礼的纲目。4、“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经·小雅·楚茨》中的“礼仪”意为古之祭祀之仪式.5、我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五常,除仁、义、智外,还有礼与信。6、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中《周礼》是专用谈政治制度的书。7、《礼仪》中的概念为礼节仪式。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礼应理解为礼物、献礼。9、礼仪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是礼仪。二、多选1、礼仪学有关理论的探讨包含有研究对象、礼仪的历史、礼仪的性质、礼仪构成要素、礼仪规律、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原则。2、我国古代“礼”概论基本含义有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3、在书中“仪”的概念为法度准则;容貌风度;典范表率理学;形式仪式;礼物。三、填空题1、三纲指_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三礼是指《周礼》《仪礼》《礼记》等三部讲述儒家经典著作。3、礼是礼仪学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礼仪是这门学科重要的基本概念。礼仪的概念是以礼的概念为前提条件的。4、“礼仪”一词,早在《诗经》和《礼记》中就已经出现了。5、英语表示礼仪的单词是“ETIQTTE”它泛指人际交往通行证。6、礼仪学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7、礼仪学的研究研和运用,只有贯彻贯彻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才能取得理想的效应和丰硕的成果。8、现代礼仪学的核心概念是礼的概念,其它基本概念还有礼、仪以及礼貌、礼节等。9、在“仪表堂堂”中,“礼”的概念为容貌和风度。10、在现代“礼仪小姐”、“礼仪先生”称谓中,仪的定义为典范和表率。11、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民展起来的。五、简答题1、分辩礼貌、礼节与礼仪。答:礼貌是指语言动作(还包括表情)谦虚恭敬的表现,如有礼貌、讲礼貌。礼节是指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礼仪则是在社会生活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礼仪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2、简述等级与阶级的关系。答:社会等级和阶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阶级表现为等级。比如奴隶社会的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阶级;但等级不一定表现为阶级,如我国封建社会不同的官员等级并不是不同的阶级。3、简述礼仪的内涵与外延。答:礼仪”的内含是:指礼仪是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规范、准则、方式,或形式或程序,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结果,具有指导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礼仪”的外延是:指礼仪包括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第二章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单选1、有关原始氏族的“司礼”的陈述,正确的是负责主持节日、庆典等仪式。2、原始社会的礼仪中最突出的是各种崇拜的礼仪。3、《礼记》所载孔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指的是原始社会。4、禘祭是指古代帝王追祭始祖之先的一种宗庙祭祀礼仪。5、我国古代的“吉礼”是指祭祀的典礼。6、曾接见英国公使马尔戛尔尼,要求其行三跪九叩礼的清朝皇帝是乾隆。7、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是既文明又不文明。8、原始社会形态在中国解体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夏代。9、在母系氏族的原始社会中,母舅代表着家族的纪律、权威及执行权利的原则。10、礼仪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可从司仪的显赫地位得到证明。11、舞蹈是美洲土著的一种敬神仪式,也是各种宗教庆典中的一项节目。12、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特征是十分鲜明的。13、《商书•盘庚中篇》中“秦畜汝众,汝当作我畜民”中的“众”,“汝”特指奴隶。14、校阅、出师、气师、致师属于古代五礼中的军礼。二、多选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意识,决定于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2、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人类原始社会经历的两大阶段是蒙昧社会、野蛮社会。3、原始社会礼仪中崇拜礼仪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神灵崇拜。4、易洛魁人自然崇拜观念的有大神、恶神、雷神赫诺、风神盖奥、三姊妹神。5、属于古代“五礼”的有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6、属于嘉礼的有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立储。7、奴隶社会礼仪的特征是尊君观点、强制与不平等、妇女地位下降。三、填空1、礼仪起源于人类社会。2、关于礼及礼仪的起源,我国古代的荀子有所谓的“圣王”的理论。3、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著作《古代社会》中,描述了北美印弟安人易洛魁部落的大量原始礼仪。4、奴隶社会的礼仪体现和维护的是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5、奴隶社会的礼仪被奴隶社会君主贵族垄断,神权与政权合一,是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6、我国奴隶社会的以女性奴隶殉葬的制度,反映了当时的妇女地位下降情形。7、“五礼”是指吉、凶、宾、军、嘉等五种我国奴隶社会的礼仪、制度。8、封建统治者将奴隶社会的尊君观念演绎为“君权神授说”的完整理论体系。9、封建社会礼仪的平等表现为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和尊神抑人的礼仪体系和特征。10、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要求被统称为“三从四德”,它在宋代趋于完整和严格。11、我国古代的殉葬制,始于原始社会以人殉葬的是奴隶社会残酷、野蛮的一个重要表现,封建时代有所缓解,但到了明代又死灰复燃。12、封建专制统治者习惯于以我为中心,表现在礼仪上就是顽固的封闭性和自我中心论。13、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14、礼和礼仪的形成,必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初级到高级,由零碎到整体的渐进过程。15、礼仪决不是个别人创造的结果,只能起源于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16、原始社会礼仪的内容广泛,而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17、人类发展进入奴隶社会后,礼仪便开始了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曲折发展的历史。18、神权和政权合一,使原始社会礼仪被改造为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19、封建社会的礼仪除沿袭了奴隶社会礼仪的三个特征外,还表现出两个显著特殊点:伪善和封闭。20、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有人也称为“文明礼仪”。四、简述1、简述原始社会的礼仪特征。答:(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人类原始社会历经了蒙昧社会性和野蛮社会两个大的阶段。(2)礼仪内容广泛,而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原始社会礼仪在原始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存在的,而最突出的则是各种崇拜的礼仪。如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等。(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如部落会仪的开幕式、名字、氏族等。(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这是原始社会礼仪的一个鲜明显著的特色。2、简述奴隶社会的礼仪特征。奴隶社会礼仪在体现和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方面,有三个十分显著的特征。(1)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所取代。如我国古代的三大祭礼为例,无论祭天神、地祭祗,还是祭人鬼,尤以对人鬼的的崇拜,强烈地显示了氏族社会的全民意向。原始社会全民性的礼仪被奴隶社会的君主贵族所垄断;神权和政权合一,使原始礼仪被改造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2)原始社会礼仪的民主、平等精神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妇女地位的下降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已经开始出现,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则从奴隶社会开始。如我国古代的殉葬又以女子为多。封建社会的礼仪除了沿袭奴隶社会礼仪的三个特征之外,封建社会的礼仪还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伪善和封闭。伪善是封建礼仪的重要特点。封闭是封建礼仪的又一个显著的特点。3、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的特征。答: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有人称这为“文明礼仪”。既文明又不文明,这是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礼仪的这种深刻的无法摆脱的内在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1)资本主义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又不能真正做到“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2)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强烈的民族利己主义的动机,各国资产阶级统治者不不会无条件地将所谓“自由、平等、博爱”普施于其它民族和国家,而且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其它民族和国家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渗透。4.资本主义社会礼仪的特征:(1)非全民意向;(2)强制与不平等性;(3)妇女不受尊重;(4)伪善性;(5)既文明又不文明,这是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在伪善这一点上,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与封建礼仪也是一脉相承的。资本主义礼仪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礼仪。第三章礼仪的性质一、单选1、“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右知也。”(《论语·为政》)说明了包含礼仪在内的礼制是推陈出新。2、60年代西方“嬉皮士”运动的错误实质是蔑视和否定一切传统礼仪。3、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的“V”形手势,象征成功与胜利,其首创者为丘吉尔。4、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二、多选1、美国人类学家普洛格和贝茨认为礼仪规范的实施手段有促进礼仪的社会化过程、强化礼仪规范的社会压力。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礼与刑紧密地绞合在一起、“礼”赋予贵族特殊权力、礼仪具有阶级性。3、属于非法律社会规范的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三、填空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谚语体现出了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外部的差异性。2、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既有内部的统一性,又有外部有差异性;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就是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含义。3、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五、简述简述礼仪的性质。答:就礼仪的性质而言,它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的文化现象,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有些时候还表现出一定的阶级色彩。六、论述1、如何理解礼仪的批判继承与推陈出新?答:礼仪是需要不断批判继承并且不断推陈出新的。只有这样,礼仪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才能一方面将优秀的礼仪传统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同时又不断顺应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使礼仪文化不断更新和充实,更好地服务于今天和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守旧思想和态度,也要反对割断历史,搞什么“另起炉灶”。社会对礼仪的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一方面是礼仪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根基所在,即使再强大的历史劫难也不可能将它毁灭;另一方面,它又是礼仪能够顺应历史,永远充满活力的生机所在。2、如何理解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答: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这种特点,表现为内部统一性与外部差异性的结合。礼仪的制定必须统一,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允许各行其是,务必定于一律,全体格守不误。否则,礼仪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堪收拾的局面。中国奴隶社会所谓“礼崩乐坏”、“犯上作乱”等等,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内部统一性,乃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或待定人群在制定和推行其礼仪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即使某些个体远离故土,客居异乡,这种内部统一性也会顽强地体现出来。与内部统一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另外一面,即与其它民族和地方的差异性,简称之为“外部差异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说是风俗,但对礼仪也是基本适用的。如日本的鞠躬礼仪就有好几种,中国的迎亲礼、帽子的礼仪,不同国家或地区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不同民族或国家礼仪的差异性。总之,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既有内部的统一性,又有外部的差异性;这两方面的统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含义。3、地方性与礼仪的全人类共通性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礼矛盾。礼仪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同时具有全人类的共通性。如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V”形手势象征成功和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首创的,以后广为流传和运用。4、试举例论述“如何理解礼仪的阶级性”。答:礼仪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如《礼记·曲礼上》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文王世子》中规定:“公族无宫刑。”礼和刑如此紧密地绞合在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