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熟记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了解黄花岗起义的有关史实,能说出林觉民的生平事迹。2.学习围绕关键性语句展开议论抒情的方法,体味文章情感真挚、说理深刻的写作特点。3.学习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连线作者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福州人。林觉民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阅读了许多革命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毕业后到日本留学,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得黄兴、赵声通知,回国约集福建同仁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4月27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时,与方声洞等率先进攻总督衙门,不幸中弹负伤。被捕后,清两广总督张鸣岐亲自审问,林觉民侃侃而谈,阐述了献身革命、振兴中华的道理,畅述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痛斥清廷的罪恶,就义时年仅25岁。林觉民著有论文《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并翻译了《六国宪法论》和英国小说《莫那国之犯人》。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林觉民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写作背景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于是他改变计划,回福州召集同盟会会员十余人,筹办军火。为了避开敌人的耳目,原计划叫自己的妻子陈意映装扮孀妇,以出殡的仪式,把炸药装在棺木里,运往广州,但是陈意映已怀孕八个月,难以长途跋涉,后来只好由方声洞的姐姐方君瑛等人化装掩护,秘密到达广州。到达广州已是4月27日,他们立即投入了战斗中。林觉民率领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张鸣岐已逃走,遂退出东辕门,同迎面冲来的大队清兵血战,不幸中弹负伤,力尽被俘。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识字注音(1)重点字如晤.(wù)眷.属(juàn)双栖.(qī)相和.(hè)模拟.(nǐ)恸.哭(tònɡ)称.心(chèn)能彀.(ɡòu)婉.解(wǎn)依依旁.汝(bànɡ)使之肖.我(xiào)(2)多音字肖像(𝑥𝑖à𝑜)肖姓(𝑥𝑖ā𝑜)毋宁(𝑛ì𝑛𝑔)息事宁人(𝑛í𝑛𝑔)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辨字组词啼(啼哭)缔(缔结)谛(真谛)蒂(瓜熟蒂落)虐(虐待)谑(戏谑)虏(俘虏)掳(掳掠)3.通假字(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同“够”,能够)(2)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4.一词多义其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代词,他们)汝其勿悲(副词,希望)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与与妻书(动词,给)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跟)为吾与汝双栖之所(连词,和)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何竟日默默在此(从头至尾)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竟然,居然)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是吾亦望其言是实(动词,表判断)是吾不是处(代词,这)虽不谓吾言为是(形容词,对,正确)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5.词类活用(1)汝幸而偶.我(名词活用作动词,嫁)(2)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3)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4)当尽.吾意为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5)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完善)(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老,尊敬;幼,疼爱)(7)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6.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7.特殊句式(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2)将奈之何(固定句式,奈……何)(3)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固定句式,与使……无宁)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8.熟语积累(1)司马青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2)称心快意:形容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3)太上忘情:圣人不为情感所动。太上,指圣人。(4)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5)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6)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9.名句填空(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串全文的?提示: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时……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几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半点的“吾至爱汝”。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然后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5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6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3.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与妻书》为何如此委婉(如“汝忆否?……”一节),近乎闲情逸致?提示:这是一封非同寻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得伟大。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一、写诀别原因:为让妻“察吾衷”“忍舍汝而死”→献身救国悲痛的心情:“泪珠和笔墨齐下”→爱妻情深二、倾诉至爱妻子,忍心舍生赴义的道理牺牲吾身……为天下人谋永福→全文总纲汝忆否谈及生死回忆真情相述又忆未明说之因黑暗社会种种惨状不能不救民于水火爱妻子↓(扩大)↓爱天下人三、对妻至爱和为国献身之心吾爱汝至……唯恐未尽→爱妻子不忍独善其身→爱天下人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赏析文中“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这一句。提示:“适”,正当的意思。“筛”名词兼动词,既表动作又表动作使用的工具。“依稀”作“仿佛”“朦胧”讲。译作:新婚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的某个月半的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就像筛孔一样,筛出了稀疏的月影,(梅影和月影)朦胧地互相掩映。景中寓情,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2.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青衫”“骨化石”“独善其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作者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了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用“骨化石”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用“独善其身”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不忍心独善其身”,表明心系国家,“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胸怀。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根据这封写给妻子的绝笔书,探讨一下作者牺牲前的复杂心理。提示: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满清王朝统治使人们“可以死”的情况,直指种种社会惨状及其根源,坚定了必须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信念,向妻子申明了革命大义;但是,他也为给家人带来种种磨难而深感内疚,叮嘱妻子,希望其将遗子抚养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这封信将革命大义与脉脉人情融为一体,感人至深。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自主探究有人认为,“黄花岗起义”单凭一百多人便去进攻总督衙门,简直是以卵击石,革命志士更是做出了无谓的牺牲,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对此你怎么看?请说出你的观点。观点:他们死得其所,意义重大。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把全国革命推向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起义的前奏,使民主主义开始深入人心。革命志士们虽然流血牺牲了,但为后人作出了表率和榜样,他们的精神永存。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感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着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语言真挚感人,多用典故,富有表现力。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导练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其实,鱼和熊掌的选择不难,但生与义的选择就难了。如果我们面对这么一个两难选择,你会怎样做?请结合林觉民的选择,以“心灵的选择”为题,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表明你的看法。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创意激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因为无论哪个选择,都要付出情感上、道义上的牺牲和代价,都有选与不选的理由和意义,都要忍痛割舍一份情感。在林觉民的选择中,剖析他的心灵历程,我们非但不会感到他无情无义,反而还能体会他的高风亮节。他对妻子之爱上升到对家国之爱的情感历程,可以引发我们对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的思考和启迪——(1)在复杂的情感世界里,在生活的两难问题中,怎样做人?(2)理解我国古代仁人志士处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问题的思路和在生与义取舍上的选择。(3)理解、唤醒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我们应始终保持一颗纯洁高贵的心灵、一颗炽热温暖的心灵、一颗坚毅不屈的心灵,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以往,全中国将面临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威慑中外。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作出的正确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几千年前的孟子面对心灵的选择时,毅然发出了舍生取义的呐喊,是心灵的选择激发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这将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古训。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投身革命。为了民族的振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在攻打总督署时,不幸中弹而被捕,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