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诊断学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许文学教授2014-03-042绪论一、主要内容(掌握)二、基本原理(掌握)三、基本原则(掌握)四、发展简史(自学了解)五、学习方法(掌握)3诊法诊察,了解诊分析,判断断辨证诊病诊断4中医诊断过程诊断——对病人询问检查,掌握病情资料,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对病人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5中医诊断学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7(一)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8望诊•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四肢、皮肤毛发、五官九窍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9闻诊•从病人语言、呼吸等声音及病人体内发出的异常气味来辨别病情。10问诊•询问病人或其家属,了解患者平时的健康状况、自觉症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疗情况等。11切诊•诊察患者的脉候和触按身体有关部位,掌握病体的变化情况。•症状•体征12几个概念•症状•体征:阳性体征、阴性体征•症、候•证•病•辨证•论治13症状:病人主观不适或不正常感觉。体征:医者或病人通过感官觉察到的客观异常表现。分为:阳性体征阴性体征病:即疾病,是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每一种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规律,一种病往往有一列的证所组成。14病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条件下,机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15证:症状、体征具体感性分析综合飞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力量对比跃综合性的高度概括抽象理性证16举例:感冒:风寒证、风热证等温病:卫、气、营、血等可见,病是对证的进一步概括和升华。认识层次:症状体证证病17辨证简而言之,就是辨识、确定证。是把四诊所得有关疾病的各种资料,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加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是对疾病感性认识的飞跃。18(二)诊病诊病:即诊断疾病,是判断病种,给予恰当病名的诊断。病名: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滑胎、痛经、麻疹、夏季热、红丝疔、乳癖、脓疱疮、牛皮癣、内痔、股骨骨折、白喉、园翳内障等。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19(三)辨证,即证候,是对疾病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病理概括,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情况的综合,也是疾病的本质。阶段性病机本质20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21(四)病案病案,又称病历、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要求详细而如实地记录患者的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22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23司外揣内《灵枢·论疾诊尺》:”从外知内”《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病矣”24见微知著微,指微小、局部的变化著,指明显的、整体的情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25以常衡变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色脉变,揆度奇恒。”26因发知受(审证求因)发,指疾病的反应受,指感受的邪气《伤寒溯源集》“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27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结合28(一)整体审察从整体、联系的角度认识、诊察病证的原则,称为“审察内外”。29(二)四诊合参,是指望、闻、问、切四诊并重,诸法相参,方能见病知源。30(三)病证结合病证结合,系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中医治疗疾病,既要对疾病作出确切的诊断,又要辨明疾病所表现的证候,才能进行整体论治。31(四)动静结合病证既具有一定阶段相对稳定的一面,又不断发展变化。需要动态把握疾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守方、调方、变方)32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扁鹊传》:“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黄帝内经》: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内外;辨证学;病证结合。《难经》:望闻问切,尤重独取寸口。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33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首次确立辨证施治理论。西晋·王叔和《脉经》是现存最早的脉诊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论述病因病机与证候诊断的专著元杜本编《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34•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提出十怪脉。•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提出“十问歌”、“二纲六变”、“脉神章”。•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27部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明·周学霆《三指禅》35•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林之翰《四诊抉微》提出“十问歌”、“二纲六变”、“脉神章”。•清·汪宏《望诊遵经》•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陈泽霖《舌诊研究》•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36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还要融汇贯通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注重中医思维的培养中西医诊断学比较西医诊断学---还原病因诊断以还原论为思想基础,利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探索疾病发生规律,注重实质性病因和机体形态功能的改变,依靠大量的量变参数对疾病作出诊断。客观、精确---规范化、社会化缺点: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只见病不见人忽视个体的特殊性---易于千篇一律中医诊断学---整体发病学诊断以整体观和系统论为思想基础,利用直观思辩的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握疾病的本质和规律,注重外在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使用逆向推理的思维方式推断病因、病机,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因人因地因时,揭示疾病整体反应状态。缺点:表面、主观、笼统、模糊---难以规范化、社会化中医诊断思维逻辑方式由外揣内,由表及里援物比类,由此及彼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揆度奇恒,以常达变明辨标本,分清主次辨别真假,抓住本质2019/9/340课后试题1、中医诊断学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解释:症、症状、体征、病、证、辨病、辨证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什么?4、中、西诊断思维有何区别?5、查阅中医诊断和黑箱理论的文献,写出一篇论文。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