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影评在我们看过的所有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就是《黑骏马》。无论是故事情节,画面还是背景音乐都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印象。《黑骏马》是张承志的小说,导演谢飞把它拍成了电影。作品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黑骏马》以内蒙古草原一家人为背景,描写了美丽的草原上老奶奶的孙女和一个寄养的汉族男孩,在两小无猜的情谊中长大,心中萌动着相互的爱慕。然而,那千百年的习惯势力,牢牢地慑服了草原的子孙,姑娘心甘情愿地受了污辱,老奶奶也把这当成千年古规。这让小伙子伤心、绝望!他愤恨的离开了慈爱的奶奶和心爱的姑娘。当小伙子回来时,草原已经历了九个春秋,就像被雨水长期的洗刷,时间已改变了它的模样,那白骨累累的天葬沟成了奶奶的归宿,而妹妹已嫁到了远方。接着,他见到了索米亚,在困苦中挣扎的妹妹,面对现实还是那么坦然,那么平静。命运的安排让她随遇而安,她没有领受哥哥的怜悯,她只在心里掩藏着、久久地掩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默默地忍受着、忍受着屈辱的煎熬。片末,“我”操起了马头琴,在呜咽如泣、铮铮淙淙的琴声中,唱起了心底的那支牧歌——《黑骏马》。在人物方面,作品中对人物的对比尤为强烈。当已经接受了城市文明教化的白音宝力格第一次回到内蒙草原是报着要同索米亚结婚的心情回来的,然而索米亚因为被人强暴而怀了孕,在这种打击面前,他绝对不能接受和容忍女主人公的一次“过失”。故事巧妙的把白音宝力格绝情地抛弃索米亚这种现代文化的错误同索米亚一时糊涂所犯的传统文化的错误加以对比,白音宝力格对索米亚的“失身”的态度同奶奶和大瓦仓的态度加以对比。白音宝力格的态度是一种绝情、抛弃、不可原谅的态度。而奶奶和草原男人大瓦仓的态度,是宽容、原谅、用爱的溶液去医治创伤、共担人生长途苦乐的态度。奶奶在谈到索米亚的事情时的那种轻描淡写的语气与白音宝力格对待这件事情的强烈反应和痛心疾首的态度形成反差。在细节上刻画的非常细腻,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用美丽含蓄的电影镜头把那些看似琐碎其实意味深长的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印象最深的是在“我”进城学习时搭乘的草料车上。送“我”进城的索米娅却一直守在“我”身边看着我。在“我”睁开惺松睡眼的那一刻,她突然搂住“我”,嘤嘤地哭泣,哽咽着说:“白音宝力格,我不让你走。”一种神态,一个动作和一句话,萌发在少女索米娅心中的微妙的感情,她对“我”的纯真的依恋,她为“我”短暂离去而生出的不明缘由的伤感,已经表现得纤细入微。音乐方面,我个人很喜欢片中的插曲。影片一开始,随着内蒙古草原质朴的《黑骏马》古曲,蒙古长调苍凉而悠扬,让人如痴如醉。富有民族特色的曲子贯穿整个影片。结尾处,马头琴的琴声,穿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也穿透每个观众和读者的内心。在画面方面,作者通过画面展现了整个作品的灵魂,那就是包容。影片中用了一系列的远景来刻画广袤的蒙古高原。那草原,那辽阔坦荡的草原,线条柔和起起伏伏的草原与那生命,那坚刃豁达平凡美丽的生命,是如此的水乳交溶。表现了一种胸襟和一股力量,这种胸襟和这股力量以草原为其背景,以女性的生命状态为其外在表现形式,它忍耐了一切,包含了一切,又孕育了一切。或许在世俗的,沉重、艰难而又美好的生活中,存在于一个个平凡躯壳最核心处的力量,那种使小小的人类得以长大至今的力量,不来自于英雄们的万里雄襟,也不是伟人们扭转乾坤的爆发性力量,它恰是这种坚韧和包含。整部作品中,最令我感到揪心和感动的是结尾。片尾她为“我”送行,在我的马已走出了不下百步的时候,她突然泪流满面,撕心裂肺一般在我身后喊:“白音宝力格……等你有了孩子,一定要送回草原──我帮你抚养……我已经不能再生孩子了,没有一个吃奶的孩子我是活不下去的……”那声音其实并不凄厉,但它却像一柄锋利的小刀在心头倏而划过。就像作品中所说,“像很多年轻的朋友一样,我们总是在举手之间便轻易地割舍了历史,选择了新途。”因为想要沉淀自己,因为想要发展自己,也因为心里安静地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愫,我让自己处在了一个安静的状态,“封闭”了朋友间的联系,“埋葬”了一份喜欢,或者更确切地说,我把它幻化成一种深远的力量,就像星空中无尽的渊薮。每个人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至于是否自愿,是变好还是变坏,无从得知。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回不去了。回不去美好的童年,回不去青涩的初恋,回不去曾经的友谊,回不去爱你疼你的亲人。所以,只好擦干眼泪,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