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结清扫现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胸外科向明章内容提要•纵隔淋巴结分区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N分期)•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肺癌手术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淋巴结切除的范围与争议•NSCLC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对于在手术N分期方面达成的2A类共识纵隔淋巴结的分区纵隔淋巴结的分区•纵隔淋巴结分区对临床肺癌的诊疗有重要的意义,是决定治疗方式、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在过去30余年里,肺癌分期的区域淋巴结分组标准一直是用两套标准:AJCC(美国癌症联合会)标准及ATS(美国胸外科学会)标准。•1978年,Naruke按照胸部淋巴引流将淋巴结分为13组,并绘制了淋巴结群位置图。1979年的AJCC采纳了该分类法,并进一步将其分为上纵隔区和纵隔淋巴结的分区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类法•下纵隔区。•上纵隔区包括:1、最上纵隔组2、上气管旁组3、血管前气管后组4、下气管旁组)5、主动脉窗组6、主动脉旁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膈神经)•下纵隔区包括:7、隆突下组8、食管旁组9、肺韧带组(包括双侧肺静脉)10、肺门组11、叶间组12、肺叶组13、肺段组纵隔淋巴结的分区美国胸外科学会(ATS)分类法•1983年,ATS在AJCC分类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提出新的胸内淋巴结分类法,即ATS标准。•ATS法与AJCC法的主要不同点:1、取消最上纵隔组和肺门组,前者并入气管旁组,后者改名为气管支气管组和支气管周围组;2、增加锁骨上组;3、明确第4组和第10组的界限;纵隔淋巴结的分区美国胸外科学会(ATS)分类法•4、取消了肺韧带组,将其纳入食管旁组;5、将12、13组取消,与11组总称为肺内淋巴结组。纵隔淋巴结的分区1996AJCC-UICC淋巴结分组•1996年,AJCC参照ATS标准,对原来的AJCC标准进行修改,提出胸内淋巴结的14组新分类法,该标准同年在国际抗癌联盟(UICC)大会通过,此即1996AJCC-UICC分组标准。1997年,获得国际TNM分期委员会正式确认,成为国际权威标准。上纵隔淋巴结:1.最上纵隔;2.上气管旁;3.血管前和气管后;4.下气管旁淋巴结(包括奇静脉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的分区1996AJCC-UICC淋巴结分组•主动脉淋巴结: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6.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下纵隔淋巴结:7.隆突下;8.食管旁(隆突水平以下);9.肺下韧带•N1淋巴结:10.肺门;11.叶间;12.叶;13.段;14.亚段•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和下纵隔淋巴结(第7-9组)属N2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的分区1996AJCC-UICC淋巴结分组第10-14组属N1淋巴结。以纵隔胸膜反折点作为N1淋巴结、N2淋巴结的分界。当有对侧或锁骨上淋巴结时为N3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分区图肺淋巴引流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肺淋巴引流特点•肺部的淋巴结分为浅、深两组。浅组淋巴管分布于肺脏层胸膜深面,从多个方向汇集成胸膜下集合管,与深组集合管合并或单独注入肺门淋巴结;深组淋巴管分布于肺组织内,经支气管、肺动脉及肺静脉周围的淋巴管丛,在肺实质内走向肺门。•浅、深两组淋巴管在肺胸膜下肺组织内和肺门有较广泛的交通。肺段与纵隔间存在直接的淋巴通肺淋巴引流特点•道,右肺的发生率为22.2%,左肺为25.0%,上叶较下叶多见,肺下叶有直接的淋巴引流通路到达位于上叶的支气管淋巴结,一些肺段内的淋巴引流可直接注入锁骨下静脉和胸导管。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绝大多数是按照淋巴回流方向而形成的逐级转移过程,即按照肺内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的顺序转移。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肿瘤压迫,瘤栓阻塞淋巴管,以及肺与纵隔之间直接淋巴回流通道的存在,可能出现跨区域、交叉性及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一般情况下,右肺上叶肺癌主要是区域性转移至右上纵隔淋巴结,跨区域性下纵隔转移多集中在隆突下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淋巴结;右肺中下叶肺癌区域淋巴结7组和9组转移后多沿同侧上纵隔转移;左肺上叶肺癌多沿左上纵隔转移,向下纵隔转移多出现在第7组,部分舌段肺癌可出现跨区域的8组、9组转移;左下叶肺癌区域性7组、9组转移后,一部分沿左侧上纵隔上行转移,更易沿右上纵隔交叉转移至颈部。•周星明等报道左侧肺癌N2转移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5组、7组、6组淋巴结,右侧肺癌N2转移发生率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较高的依次为4组、7组、3组淋巴结。•Okada和Nohl等认为,隆突下淋巴结是胸腔内脏器淋巴回流的交汇点,肺癌发生非区域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应先累及隆突下淋巴结,隆突下左、右淋巴结通常融合,纵隔淋巴结之间呈立体网状交通且空间距离十分接近,一侧隆突下淋巴结极易转移至对侧。王思愚等报道跳跃式转移即越过N1区淋巴结转移至N2区淋巴结的发生率为30.7%。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N分期)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CT和纵隔镜•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是治疗前分期的关键步骤。胸部PET/CT虽然可以用于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初始评估(如是否存在N1、N2、N3,这是确定Ⅱ期和Ⅲ期的关键因素),但CT扫描在评估肺癌累及淋巴结的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纵隔镜检查被认为是评估纵隔淋巴结的金标准,特别是在影像学不能得出结论时,或根据肿瘤大小、位置考虑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纵隔受累可能性大时。•Dillemans等在一项研究中对术前CT上无纵隔淋巴结增大的周围型T1直接行开胸手术而不做纵隔镜检查,结果显示开胸手术时16%为N2阳性。•另据不同的临床资料显示,胸部CT诊断N2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65%(69%)和45-90%(71%),但是胸部CT加纵隔镜检查N2的准确度却明显高于单独的胸部CT(分别为89%和71%)。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CT根据淋巴结的大小确定阳性与否,因此会遗漏体积没有增大的转移性小淋巴结。•Amrita等检查了90例肺癌患者中正常大小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发现对大小正常的淋巴结胸部CT假阴性率为16%(16%经组织学证实有隐匿性N2或N3转移)。•Seely等对预后最佳的T1肺癌进行常规纵隔镜检查和胸部CT所发现的转移淋巴结数目的研究显示,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临床分期为Ⅰa期的患者中,21%经纵隔镜证实有N2或N3转移。胸部CT扫描的阳性预测值仅为43%,阴性预测值为92%。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其他检查•PET扫描已被用于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对肺癌进行更准确的分期。PET检测的是肿瘤的生理生化变化而非解剖学变化,因此可能比CT扫描更敏感。此外,如果出现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的大小与肿瘤侵犯几乎无相关性。•Chin等发现PET用于评估纵隔淋巴结分期时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81%,阴性预测值为89%。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Kerstine等比较了PET与CT在鉴别NSCLC患者N2和N3病变中的作用,结果显示PET在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敏感度较CT更高(分别为70%和65%)。•已经证实PET/CT对辅助治疗后的患者重新分期有用。•如果纵隔的PET/CT扫描结果为阳性,仍应该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淋巴结情况。治疗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方法•经食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EUS-FNA)和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EBUS-TBNA)被证实对患者分期和诊断纵隔病变有用,这些技术可以替代创伤性分期方法。•与CT和PET相比,EBUS-TBNA对肺癌患者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分期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准确的N分期对肺癌患者选择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和判断其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的肺癌分期方法在应用时就对淋巴结分期做了详细说明,并将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和N3。在过去的20多年中,许多学者就致力于研究是否有更精细的淋巴结分期方法,以更好地判断预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在此次的研究中对该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所研究的100869例肺癌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患者中,81015例有完整的N分期资料(即临床或病理的分期资料、细胞类型及生存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67725例NSCLC患者。•Rush等的研究发现,无远处转移(M0)、有临床N分期资料(所有用来评估疾病范围和进展的检测和影像学资料,包括纵隔镜检查,但不包括开胸活组织检查)的38265例患者,其中cN0(n=19806)、cN1(n=3631)、cN2(n=11619)和cN3(n=3209)患者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的MST分别为40个月、23个月、14个月和9个月,5-YSR分别为42%、29%、16%和7%;另外,28371例接受手术治疗、有病理分期资料的pN0(n=16630)、pN1(n=5770)、pN2(n=5770)和pN3(n=201)患者MST分别为77个月、34个月、21个月和12个月,5-YSR分别为56%、38%、22%和6%。不同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N1淋巴结不同解剖部位转移与预后的分析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表明,N1(第10、11组淋巴结转移)MST和5-YSR与N1(12、14组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了增加样本量,研究者把各站淋巴结划分为数个区,上区:1~4组,主肺动脉区:5~6组,隆突下区:7组,下区:8~9组,肺门区:10~11组,外周区:12~14组。但对N1、N2两组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比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没有必要对N1、N2再进行细分。•对淋巴结转移数目及预后的分析结果表明,N1a(单个淋巴结转移,n=798)MST与N1b(多个淋巴结转移,n=173)比较(52个月vs.27个月)、5-YSR与N1b比较(48%vs.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a(单个淋巴结转移,n=740)MST与N2b(多个淋巴结转移,n=281)比较(31个月vs.17个月),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5-YSR与N2b比较(34%vs.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显示:N分期患者的生存期有明显的差异,即N1a患者预后最好,N1b和N2a患者预后居中,N2b患者预后最差。但由于数据样本量不足,无法联合T分期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T1N1a、T1N1b,T1N2a、T1N2b)分析。因此,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来决定是否将N分期细分为N1a、N1b、新肺癌分期系统(第七版2009)对N分期修改的建议•N2a和N2b。•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建议对第6版的N分期暂时不作修改。肺癌手术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手术仍然是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40%。•肺癌手术应该着重于去除或减轻瘤负荷,尽量减少或避免癌残留,所以术中清扫纵隔、肺门淋巴结应该是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其对患者手术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献报道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30%~40%。如果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则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将更高,而且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更能准确分期。纵隔淋巴结肺癌手术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肺癌手术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是否转移是一项重要的预后指标,如纵隔淋巴结发生转移则预后较差。•在对肺癌综合治疗中,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行纵隔、肺门淋巴结切除有可能使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所以,淋巴结清扫是保证疗效至关重要的一步。淋巴结切除方式淋巴结切除方式•综合文献报道主要有如下5种:•完全(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completemedia-stinallymphnodedissection,CMLND)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