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满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镇政字[2011]21号甘州区大满镇人民政府关于全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汇报区扶贫办:贫困问题是困扰我镇部分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了解和掌握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贫困状况,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为总结“十一五”扶贫开发经验,做好“十二五”期间我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区扶贫办的安排部署,现将我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大满镇位于甘州区城南16公里处,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14个合作社,8100户,3.1万口人,9万亩耕地。平均海拔1549.6米,年平均气温6.7℃,全年无1霜期144天,年平均降水量145.9毫米。南片新庙、李家墩等11个村属于沿边靠滩地带,荒滩地较多,耕地主要依靠上三渠灌溉,水资源十分贫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目前,该11个村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观念陈旧、农民增收缓慢、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其他诸多因素造成农业产业规模化小,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畜禽养殖规模小、科学化水平低,劳务输出基准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增收缓慢。二、目前贫困现状(一)贫困人口现状全镇南片11个村现有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5896人,包括354户776人五保户,57户71人低保户,占总人口的39%。其中新庙村贫困人口499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2%;李家墩村贫困人口293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8%;朱家庄村贫困人口567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9%;大沟村贫困人口457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1%;小堡子村贫困人口514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0%;四号村贫困人口735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2%;朝元村贫困人口424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3%;紫家寨村村贫困人口605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7%;汤家什村村贫困人口617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5%;黑城村贫困人口658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6%;兰家寨村贫困人口528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7%。(二)人均纯收入情况及构成现状22010年我镇南片11个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牧业、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为3787元,较上年增加315元。其中,3787元以上3027人,占11个村总人口的20%,1196元~3787元6276人,占总人口的41%,1196元以下5896人,占总人口的39%。(三)基础条件现状南片新庙、四号等11个村通村公路建设程度低,路面狭窄,村社道路以沙石和土路为主,路况差,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土壤瘠薄、水肥条件,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渠道破损渗漏严重,水的利用率较低(只有50%左右),主干渠系都急需防渗。群众住房主要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砖木结构住房仅占总户数49%。(四)公共服务状况南片11个村104个社,现有15199人,村小学11所,基本可以满足本村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但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资源又显的不足,教学条件和水平不高,学生食堂设备缺乏。村级卫生所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条件较差,不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虽然给群众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资源,但因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不相适应。三、贫困原因分析及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村与村、3户与户之间贫富差距仍在拉大,南片11个村的贫困程度较为严重。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差,农民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部分贫困村在沿滩荒地区和枯水区,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和生活条件差。而且,贫困程度深、面积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对扶贫工作的继续投入。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脱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体在各个方面如下:1、种植业方面。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优势产业不突出,成本林,种植效益不高,开支大、收入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2、养殖业方面。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知能力差,养殖仍以传统养殖为主,致使畜禽养殖周期长,科学化水平低,养殖效益不佳。3、劳务输出方面。由于群众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劳务输出苦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输出人数不能与劳务收入成正比,劳务输出效益低。4、基础设施方面。由于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缓慢。5、社会化产业方面。由于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不能形成聚集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农民增收缓慢。6、社会事业方面。伴随着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结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有更高的需求,因缺乏4在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上的资金投入,从而出现因学致贫,因医致贫的普遍现象。四、近年来扶贫开发成效及措施近年来,在省、市、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镇把发展种养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把建立精品制种基地和发展优质畜禽养殖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一是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玉米制种企业到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二是多渠道增加投入,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贴息,依托农村信用社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扶贫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发展环境。四是继续加快整村推进步伐,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的面貌。五是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建设。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镇的贫困人口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促进了群众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五、“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规划1、指导思想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今年,我们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坚持“项目强镇、产业兴镇、商贸活镇、草畜富镇”的总体思路,按照“支柱产业更壮大,基础设施更完善,民生工程更普及,城镇建设上水平”目标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大满。同时,以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总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途径,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关键,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努力开创全镇扶贫工作新局面。2、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十二五”期间,我镇将继续加强交通、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和流域治理,加快经济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拓宽贫困人口增收途径,巩固扶贫成果,增强镇村财力,使群众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我镇南片11个村硬化村社道路22公里,衬砌U型渠道1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000亩。公益设施建设方面: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新建修建村委会9个;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新建村文化室11所,使群众6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村卫生所15所,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方面:按照“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立足本镇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围绕市场需求,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产业,建成连片30座的红提葡萄和精细蔬菜种植为主的日光温室种植小区10个;发展100头以上养牛专业户10户,修建连片50座高标准养殖小区10个,扶持发展500只以上的养羊专业户10户,建成100平方米的标准化暖棚羊舍50座。科技扶贫方面: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扶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达到实用技术培训800人次,培训转移劳动力5000人次。六、今后解决贫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围条件支持,在各个领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群众拓宽增收渠道,逐步解决南片11个村贫困面貌。1、政策引导,广泛宣传。广大群众需要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只有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7极性,促使各项扶贫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2、资金支持。资金是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规划将本着国家投资、信贷资金与群众自筹资金紧密结合,合理有效的利用国家投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本规划能够顺利实施。3、强化参与式扶贫开发,抓好整村推进项目。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新举措,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突出重点,抓出成效。抓好了整村推进村的脱贫就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村入户,抓到实处;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整村推进是资金整合的载体;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今后,要在加强已建成的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采取整村推进与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的办法,抓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4、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新建养殖小区,推广人畜分离养殖模式,培育养殖品牌,提升科学化水平,促使养殖方式转变,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切实转变劳务输出模式,促使劳务输出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发挥劳务效应,增加劳务收入。5、开展技能培训,加大技术指导。以提高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为目的,分门别类的举办各种培训班,促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群众经营的精细化水平,促使群众科学种植、养殖。切实转变劳务输8出模式,充分发挥劳务输出效益,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6、加快民心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对通村道路、村社道路、渠道、文化、卫生、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硬环境。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