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含1956年)首批被授予大校军衔人员名录、简历(第三部分)(未晋升者)过家芳(1908一1998)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人。1925年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1927年在北京今是中学经彭雪枫、过家和两同志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在第29军(西北军宋哲元部)从事兵运工作。任参谋、连长、副营长、营长。1933年3月参加了喜峰口对日军作战。1937年于南京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毕业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第77军179师537团团长、第179师副师长兼537团团长,第132师副师长、师长(少将军衔)。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第77军132师改编为整编第77师132旅,任旅长。1948年8月,任第77军副军长兼第132师师长。1948年11月8日积极协助何基沣、张克侠等一起率2.3万人于淮海战役前期在贾汪、台儿庄组织起义,通电反蒋,宣布加入解放军。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4军第二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公安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安徽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是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8年12月15日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91岁。吕琳(1919一2009)原名吕志宽,曾用名吕建华。湖南省沅陵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教导员,1940年6月任八路军129师新编第4旅771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9月任77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保安3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警1旅1团政委、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30师89团政委、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47军141师422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8军143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50年5月兼赣南军区赣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火箭炮21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任志愿军炮兵21师政委,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炮兵21师政委,沈阳军区炮兵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63年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四设计部主任,1965年1月集体转业,任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后改为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调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退居二线。1989年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2009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吕鸿(1915一)原名吕儒琦。湖北省武昌市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连文化教员,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1年后任湖西军区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教导团政委,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讵南指挥部副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50年兼贵州军区兴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7军49师副政委。1951年4月转入空军工作,任空军第13师政委,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政治部主任。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秘书长。1967年经北京市委批准回到部队,被调入国防科委工作,1978年任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1982年任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副兵团级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吕正修(1914一2007)陕西靖边县人。1934年1月参加赤卫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靖边县赤卫队副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8支队经济员、党总支部书记,红30军87师262团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3团1营教导员,关中军分区卫生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1旅3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第一野战军4军10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第一野战军2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乌鲁木齐航空站政委,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1955年6月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1963年12月离职修养。正军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7年2月26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3岁。朱利(1917一1999)原名骆斐然(后恢复原名)。河北曲周县人。大名师范学校读书时,于1931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河北游击军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支队1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任冀热察军区察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9年4月任皖南军区宣城军分区副政委,1949年任华东军区炮兵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炮兵7师第一副政委、政委。回国后,任山东军区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4月任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第6研究所、第4研究所党委书记,航空工业部第628所顾问。1982年离职休息。因病于1999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朱友德(1913一)曾用名巨能德。四川平昌县花溪乡十村人。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8团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第262团副营长、营长,第30军88师265团特派员,方面军总部直属队总特派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军委供给学校队长,绥远大青山骑兵营副营长、营长,骑兵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补训团团长、补训第5旅副旅长、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进军西南第2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剑阁军分区司令员,遂宁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南军区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遂宁军分区司令员,绵阳军分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朱志明(1913一1984)曾用名朱科松。江西瑞金县壬田乡下街香花园村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模范师1连战士,副班长,瑞金补训团2营营部文书,红15师供给部军实科科员,红1军团2师4团供给处供给员,第5团供给员兼师给养合作社主任。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5师343旅685团2营供给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直属供给处主任,科长,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供给部部长,华北野战军第1纵队后勤部部长,第20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兼66军后勤部部长。建国后,1950年8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51年10月任第一炮兵技术学校训练部部长、校长,1955年7月任军委防空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57年5月任空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64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朱业奎(1913—1993)曾用名朱奎。安徽省六安市狮子岗乡河嘴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警卫员、干事、书记。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干事、特派员、指导员,武工队政委、保卫科长,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卫生部政委、后勤部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4师副政委、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第15军干部管理部部长,第15军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军区副政委,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军区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3年5月23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80岁。朱传保(1911—2002)江西省吉水县万福镇枧下村人。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10师通讯排排长,红1军团军部通讯排排长,红1军2师连长,福建省永定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参加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2营连长、营长,新四军苏皖支队第1、第2营营长,1940年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总队7团参谋长,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参谋长,3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抗大第9分校第3大队队长,1945年任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宝应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7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1949年3月任苏南军区警备第6旅副旅长,1949年4月任苏南军区常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建国后,1950年5月任华东军区警备10旅旅长,华东公安部队第17师师长,常州军分区司令员并代职赴朝鲜战地实习,1951年12月任志愿军第60军179师见习副师长。回国后,1952年9月起,先后任江苏军区松江军分区司令员、淮阴军分区司令员、苏州军分区司令员,1966年5月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8月离休(正军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2年7月22日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91岁。朱秉才(1914一1984)原名朱双明。甘肃庆阳县新兴村人。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合水游击队队员、红26军骑兵团1连班长,红15军团骑兵团1连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一连连长,副营长、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骑兵旅1团副团长、团长,华北军区骑兵师副师长。建国后,1951年2月任第18军骑兵第2师师长,1952年入西南军区第一文化学校学习,任党支部书记。1955年4月任云南省军区大理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被开除党籍,全家回到甘肃。后经落实政策,恢复党籍。因病于1984年3月29日在家乡逝世,享年70岁。朱佩瑄(1918一1999)山西省芮城县西陌乡石湖村人。1936年12月在运城做牺盟会村政协助员工作。1937年4月回太原后受牺盟特派员训练3个月;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后,任猗氏县牺盟特派员、中共猗氏县委书记、猗氏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后,任牺盟乡宁中心区汾南办事处主任兼政卫1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7月任八路军决死第1纵队212旅政治部主任,1941年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2月任太岳军区第4分区副政委。1943年5月任太岳军区政治部巡视团主任,1943年10月任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第57团政委,1945年任太岳军区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太岳军区24旅(独立旅)副政委,1947年2月任太岳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