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1页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50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单选15345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210/1040作文评价28/12教学设计320/20/2565教案的基本结构:课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4.拓展延伸5.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1.诗歌教学2.文言文教学——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一、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目标要适度一、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确立依据主要内容规范表述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理解、掌握、积累……等词语,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意象,学习诗歌中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情景交融),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培养……之情;激起对古典(现代)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文言文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景方法(写人叙事或论证方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第2页共11页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2.教材文本《XXXX》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3.学生情况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例题:教学设计柳宗元《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参考答案:第一题: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第二题: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苏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2.教材文本《小石潭记》所在单元主要选择了写景游记类的古代散文。本文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掌握写景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3.学生情况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易文言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文言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1.新课导入设计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拓展延伸——小结作业2.不同文体新课教学设计整体答题框架教学过程设计疏通生字词把握文章大意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巩固知识拓展发散总结课堂布置作业第3页共11页1.激趣导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学生大声朗读/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可以得出:(呈现上问题答案)。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得出:问题二:学生通过分析课文XXX段落,可以得出:问题三: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通过以上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4.拓展延伸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巩固练习/拓展视野活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评价总结。5.小结作业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回顾、总结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搜集.......)课堂导入的设计(一)导入的作用:①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②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③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④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⑤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二)导入的方法:①情境导入(多媒体居多:利用图片、视频引入)②生活实例导入③故事导入④以旧引新导入(文言文)表述示例:①: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聆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结束之后,请学生畅谈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②:开课之初,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有没有经历过……”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③:开课之初,给学生讲授XXX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询问学生听完故事后的感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提问方式朗读、意象、情感1.诗歌主要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诗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景物?3.读完诗歌,你能初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顺势补充诗人资料及创作背景)深入研讨品析词句表达技巧体会情感1.诗歌采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具体是如何运用的?2.诗歌的X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3.诗歌的X联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诗歌的X联中用的最好的是哪个字?好在哪?拓展延伸诵读比较鉴赏知识链接1.举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2.给学生补充诗作《XX》,引导学生对比两首作品在表达效果上的异同。3.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和XX有关的诗句,并畅谈感想。诗歌教学/教学流程:第4页共11页主要内容提问方式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景物特点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为我们描写某一景物的?(XX景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深入研读解读文本品析语言体会感情1.文章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作者描写的XX景物有何特点?3.在这一段/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某个字/某个词用的好吗?好在哪里?5.通过对XX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拓展延伸读写1.补充视频/音频资料,深入理解课文情感。2.仿照文中描写景物的手法,写一小段景。3.组织朗读比赛。议论抒情类/教学流程主要内容提问方式整体感知划分层次提炼论点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2.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3.作者在文中谈了哪几个问题?深入研读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辨别论据1.请同学里出本节课的提纲,看作者在论证时使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引论、本论【并列、递进、对比】、结论)2.作者在论证……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使用了哪些论据?3.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何特点?某句话/某个词/某个字在此处有何作用?好在哪里?拓展延伸说写1.你如何看待作者论述的现象?2.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3.请同学运用……论证方法写一个小段。案例分析题题型分值1.教学案例分析1.分析教师行为1102.分析教师行为2102.作文评价1.找病句/错别字82.分析作文优缺点12一、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主观题——真题类型一、作用/目的/意图类1.教师所用教学资源的作用2.教师所提问题的目的3.引用别人的评价的意图二、复述/评价做法类4.概括/梳理教学任务5.评析该老师是如何……的?6.从……的角度,评价该老师的教学行为7.评价教学过程/环节设计8.对比、评价两位教师的优缺点,提意见(1)总说:采用视频/图片/音频教学,直观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法新颖,能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写景状物类/教学流程老师为什么这么做老师是怎么做的呢老师做的好不好题型一: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的目的/作用是什么?第5页共11页(2)分说:(微观作用)结合案例,找出具体内容,阐述这个情境创设: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能否使学生获得某方面能力的提升(观察、想象、语言表达、思考)/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说明文:语言严谨性)(1)总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中常见的互动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课堂提问,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思维活动,是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检验教学效果。)(二)分说:此处教师提问;(问题具体内容),让学生回归文本、钻研文本,理解的作用。具体分析提问的作用。(1)总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感受与鉴赏”目标指出: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分说:教师在引用名家名言作为总结,不仅实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总目标,也有利于实现本课目标。激发了对的兴趣,拓展了,开阔了,促进了。(梳理教学过程,概括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一、二、三、(或首先,然后,接下来,最后……)一、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程内容,介绍文章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二、解决阅读障碍,疏通字词三、整体感知,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深入研读,品味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重点分析拟人手法的运用五、作业布置,课下练笔,介绍喜欢的动物。(1)总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分说:分条列举教师行为+好处,重点关注教师以下行为:①教师如何提问;②提问后如何引导;③学生回答后如何点评;④点评完如何总结(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