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无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经》经典先秦时代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的源头。最重要的有两种,一是《诗经》(现实主义)、二是《楚辞》(浪漫主义)。《诗经》与《楚辞》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典范。《诗经》强调诗歌“言志”的一面,而《楚辞》强调诗歌“发愤抒情”的一面,或抒情、或言志,成为文学的二宗。加上《庄子》,文学史上有人将三者称为中国文学的“三宗”。一中国诗歌发展史古体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骚体诗)汉乐府、古诗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以五言诗为主近体诗唐诗宋词元曲先民的歌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1、《诗经》考名孔子时代:《诗》或《诗三百》汉代:《诗三百篇》或《诗经》唐代:《葩经》“经”的概念演变:本义“织纵丝也”——连线——书之通名——常法,经典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学官)《诗经》才真正确立了经典地位。2、《诗经》的编订诗歌的来源?编订者?献诗说——公卿王侯所献之诗采诗说——采风之官所采之诗乐师保存说——祭祀宴享之诗孔子孔子删诗说:《史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3、《诗经》的流传与研究《诗经》流传的主要方式——口耳相传(入乐、押韵便于记诵)《汉书·艺文志》:“(诗经)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传统分类现代分类风、雅、颂说周民族史诗农事诗战争与劳役诗政治美刺诗燕飨诗婚姻情爱诗其他风——民歌,民间土乐,民间乐调。雅——朝廷之正乐,天子之乐。颂——宗庙祭祀之舞曲。风、雅、颂:音乐分类功能区分十五国风周召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周召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汉水丹江《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就是赋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叙。“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总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内容:“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表现手法:★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诗经六义《诗经》的现代分类周民族史诗农事诗战争与徭役诗政治美刺诗燕飨诗婚姻情爱诗其他秦风·无衣诗歌简介《秦风·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的出征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无衣(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歌朗诵:注意诗歌中的重复字词。要想象这是一首行军的战歌。听歌曲《无衣》感受氛围课文简介《秦风·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的出征歌。秦国与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西戎接壤,他们经常发生战争。本诗中的“兴师”,可能是指秦王与西戎打仗。从秦国方面来看,这次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质,所以,表现出了秦国人民同仇敌忾、奋勇出征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创作背景据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在这一背景下产生。无衣(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理解诗歌袍:战袍泽:里衣裳(cháng):下衣同仇:同样仇恨敌人偕作:一起行动起来偕行:一起去(上战场)1、从课文字面来看,本诗歌有什么特点?内容赏析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2、变化的部分是哪些?※每章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衣物。“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第一章,统一思想内容赏析第二章,统一行动。第三章,一起上战场。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3、这些变化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感?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同泽…………矛戟……偕作……同裳…………甲兵……偕行内容形象主题(思想)(准备)(赴战)团结友爱不计困难积极响应齐心备战同仇敌忾勇赴战场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4、本诗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用了重章复唱的写法作用:①便于记忆和咏唱②增加诗的节奏性和音乐感③回旋反复,可充分的抒发情怀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诗中的“我”是怎样一个形象?“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我”是保卫家园的爱国者形象。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书写正义参军歌,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