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翻印必究1《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情综述1.考题分析(1)题型题量分析近年初中化学考题,题型、题量分值均无变化,信息如下:总分值:150分总时限:12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13分,共25分)三、诊断题(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五、教学设计题(共1题,每题30分,共30分)(2)内容比重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题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化学教学论”。下面就两部分内容及比重作简要分析。2018年考试各模块分值及分值比重一览表年份模块2017年下2018年上分值比重分值比重化学专业知识化学基本概念15分10.0%3分2.0%化学反应原理3分2.0%18分12.0%元素化合物3分2.0%13分8.7%有机化学3分2.0%3分2.0%化学实验18分12.0%5分3.3%大学无机化学3分2.0%大学有机化学3分2.0%合计45分30%45分30.0%化学教学论化学课程知识21分14.0%31分20.7%化学教学知识16分10.7%15分10.0%教学设计33分22.0%30分20.0%教学实施26分17.3%23分15.3%教学评价3分2.0%6分4.0%合计99分(105分)66%(70%)105分70%分析近两次考题,其变化总结如下:化学专业知识:2018年上半年考题中加大了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考查比例,减少了化学实验知识的考查比例。大学化学知识部分在2017年上半年考题中考查的是大学有机化学中的亲电加成反应,2017年下半年考题中考查的是大学无机化学中的电化学知识(能斯特方程)。化学专业知识部分的考查并没有一定版权所有翻印必究2规律性,这两次考试专业知识的侧重方向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专业知识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复习时仍需全面,兼顾到各个模块知识。化学教学论:最明显的区别是2017上半年考题中考查了化学史的相关知识,而2017年下半年考题中并没有考查。综合两次考试考题来看,重要考查知识范围基本没有变化。化学课程知识,化学教学知识,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是考查重点,复习时侧重学习。教学评价考查比例较小。2.命题规律(1)题源及难度对比历年考题,试卷中的化学专业知识部分难度近年稍有增加,大学化学专业知识依然进行考查但是所占分值极少。教学论知识难度中等,与历年考题相比无明显变化。选择题中涉及化学专业知识的考题主要来近年的高考考题、高考模拟试题,以及各名校高中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期中期末试卷。(2)具体题型分析【单项选择题】①学科专业知识10道题,其中1题考查大学化学(无机或有机)知识,其余9题考查中学化学专业知识,以高中化学专业知识考查为主。②化学教学论知识10道题,考查课程知识、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相关知识。【简答题】2道题均考查化学教学论知识,分别给出简短的材料,结合材料考查化学课程知识、教学策略方法、教学评价。【诊断题】以中学专业知识为主要题干内容,考查对学生的学习诊断,一般要求考生给出正确的答案及解题思路,并进行错误的原因分析。【案例分析题】给出一段教学案例,结合案例考查化学教学论相关知识,如教学策略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设计题】一般题目材料会给出课程标准、教材目录、教材中的篇目节选,根据所给材料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板书等。3.重要备考点(1)化学专业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阿佛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共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电解质溶液中相关化学平衡知识(平衡移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液的酸碱性),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元素化合物: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反应,常见非金属元素(C、Si、N、S、Cl)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用途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机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官能团、同分异构体),有机物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及反应,有机物常见反应类型。化学实验: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装置,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大学化学:热力学(状态函数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热化学方程式),电化学(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有机化学(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碳正离子的稳定性)。(2)化学教学论化学课程知识:义务教学阶段化学课程标准中重要理论知识如课程性质、理念、课程模块结构及内容,教材的编排编写。化学教学知识:化学科学的特点、化学教学特征(化学的三重表征)。版权所有翻印必究3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课堂组织调控。教学评价:学习的诊断,教学评价与反思。二、经典例题1.【2016年上-初中-选择题】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答案】D。解析:因为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此X原子是C原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因此Y是O元素;Z2+和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因此Z是Mg元素;W和X同主族,因此W是Si元素。A.原子半径顺序应该是r(Z)﹥r(W)﹥r(X)﹥r(Y),故A错误;B.Y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MgO,化学键是离子键,Y与W形成的化合物是SiO2,化学键是共价键,因此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同主族的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故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故D正确。2.【2016年上-初中-选择题】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Cu2+、HCO3-、NO3-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C.0.1mol/LAgNO3溶液:H+、K+、SO42-、I-D.0.1mol/LNaAlO2溶液:H+、Na+、Cl-、SO42-【答案】B。解析:A.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Cu2+遇到OH-会出生成蓝色沉淀,故A不选;B.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酸性,选项中的各个离子在酸性溶液中是可以大量共存的,故选B;C.AgNO3中的Ag+会和I-发生反应生成AgI沉淀,因此C错误;D.NaAlO2的溶液是显碱性的,因此H+会和OH-发生反应,故D错误。3.【2016年下-初中-选择题】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0.1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弱酸的电离是可逆过程,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即平衡向正向移动,因此选。4.【2016年上-初中-选择题】某有机物的结构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1H21O8B.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C.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5molNaOH反应版权所有翻印必究4【答案】C。解析:经计算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1H18O8,故A错误,分子中存在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因为在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因此可以和FeCl3发生显色反应,故C正确;1mol的该物质最多和3mol的氢氧化钠反应,故C正确。5.【2016年下-初中-选择题】某化学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下列关于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答案】A。解析:由ΔG=ΔH-TΔS,ΔG0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因此ΔH﹤0,ΔS﹥0时,无论任何温度均可自发发生,因此选A。6.【2016年下-初中-选择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A.身边的化学物质B.化学反应与能量C.科学研究物质D.构成的奥秘【答案】B。解析: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五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所以选B。7.【2016年下-初中-选择题】“学习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人与水资源的关系,懂得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这一教学目标属于()。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目标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体验性目标,因此选C。8.【2016年下-初中-选择题】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B.科学探究活动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C.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D.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察学生的探究活动的结果【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因此选C。9.【2016年上-初中-选择题】下列对于活动表现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但不能是学生的自我评价B.既可以评价认知性学习目标,也可以评价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C.活动表现评价一定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不能在活动后进行D.活动表现评价只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不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答案】B。解析: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所以不仅仅老师评价,学生可以自我评价。所以A错误,其评价不仅仅在活动中,还可以在活动后,并且不仅仅评价活动中,还评价活动后,所以C、D错误,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这就包括学生活动的的目标,也就是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目标,所以B正确。10.【2016年上-初中-选择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知识,回答有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知识,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A.类比B.归纳C.分类D.演绎版权所有翻印必究5【答案】A。解析:归纳法: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例如:钠、镁,可以归纳为金属。演绎法: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以验证一般规律和原理的适用性。例如:金属可以演绎为钠、镁等。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或相似属性推出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分类法:分类法即对已有的现象或资料,按照某种重要的特征,将其分类整理的方法。由氢气还原氧化铜,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属于类比法。11.【2016年下-初中-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表征方式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常称为三重表征。运用三重表征认识方式学习化学,首先要从宏观上感知化学现象,然后要从微观上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再以化学独特的符号系统来表示产生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