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内审策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2页体系内审策划一、内审目的为落实体系内部审核的要求,全面审核我司体系流程的充分性、可行性、适宜性、及过程执行的符合性,对此次审核发现的问题点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方案,促进体系良性循环。二、审核计划序号工作内容节点备注1内审员人选提报2009/09/07各部门提报符合要求人员,ZG/ZS/ZZ/ZP/ZJ人数较多部门可报2人,其他部门报1人2TS条款培训(结合公司文件)2010/03/199月份开始每月4小时3内审员审核技巧2009/10/10累计8小时4审核2009/12/10覆盖所有要素5阶段评价和总结每月1次三、内审员选拨、培训、资格确定1.内审员资格基本要求熟悉部门工作,掌握一定技能、具备管理经验;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能够完成审核任务的能力----编制查检表、实施审核、编写不合格项报告和审核报告;正直诚实、保密、善于沟通、独立性;服从领导----遵守审核纪律、传达并说明审核要求、编制查检表、按计划完成审核任务、将审核发现整理成书面资料、报告审核结果、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支持组长和管代工作;了解ISO/TS16949标准、掌握公司体系文件的流程和精神要领、有审核经验优先。2.内审员内部培训学习ISO/TS16949标准;学习我司质量体系文件;审核技巧和注意事项。3.内审员能力要求经过理论培训,并结合实践,达到:能够理解ISO/TS16949标准条款要求;第2页共12页熟悉公司部门职能和体系流程要点掌握基本的审核技巧;能够独立检查部门内部体系文件要求的执行情况,并输出改善报告;在指导下能够审核其他部门,并输出改善报告。4.周期评定审核员,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合格的内审员,报备ZB。四、审核准备确定审核要素审核小组-------体系工程师按照审核要素和审核涉及部门确定审核小组人员,指定组长;审核要求和分工----内审组长组织编写审核查检表(内审员编写、内审组长确认)五、审核首次会议(审核组长、内审员)阶段总结(审核组长、内审员)末次会议(审核组长、内审员)六、审核报告体系工程师或审核组长输出内审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不符合项的管理部门实施整改七、不符合项跟进(内审员、审核组长)内审员跟进不符合项的整改审核组长督促跟进的结果和效果八、内审员评价体系工程师负责评价内审员的成绩/表现,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合格的,报ZB。九、终极目标:击破自闭、引导自觉、协同自发遵循PDCA,持续改善,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促进降低产品不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十、审核安排(时间待定)序号审核部门被审核部门对应TS条款/主要职能1XGSC6.3.2应急计划7.2与客户有关的过程7.2.3客户沟通第3页共12页7.2.3.1客户沟通--补充7.5.1.7服务信息反馈7.5.1.8与客户的服务协议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1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补充7.5.4客户财产7.5.4.1客户所有的生产工装8.3.3客户通知8.3.4客户特许2ZGXG7.1产品实现的策划7.1.1产品实现的策划---补充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7.2.1.1客户指定的特殊特性7.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7.2.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补充7.2.2.2组织制造可行性7.3.6.3产品批准过程7.5.1.6生产计划7.5.4客户财产7.5.4.1客户所有的生产工装8.5.1.2制造过程的改造、3WLCG4.1.1总要求---补充7.4采购7.4.1采购过程7.4.1.1法规的符合性7.4.1.2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7.1.1.3客户批准的供货来源7.4.2采购信息7.4.3.2对供方的监视、4CWWL7.5.5产品防护7.5.5.1存储和库存、5ZPZS7.5.1.5生产工装的管理7.5.5产品防护7.5.1.6生产计划6ZSZZ7.5.5产品防护7.5.1.6生产计划7ZZZJ7.1.3保密7.3设计开发7.3.1设计开发策划7.3.1.1多方论证方法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2.1产品设计输入7.3.2.3特殊特性7.3.3设计和开发输出7.3.4设计和开发评审7.3.4.1监视第4页共12页7.3.5设计和开发验证7.3.6设计和开发确认7.3.6.1设计和开发确认---补充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5.1.2作业指导书7.5.1.3作业准备的验证8GLCW固定资产账务的建立、对账过程及记录、盘点异常处理9ZJPG4.2.3文件控制4.2.4记录控制4.2.4.1记录保存7.1.2接受水准7.4.3采购产品的验证7.4.3.1进货产品的质量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3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1测量系统分析7.6.2校准/验证记录7.6.3实验室要求7.6.3.1内部实验室7.6.3.2外部实验室8.2.1客户满意8.2.1.1客户满意---补充8.2.2.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8.2.2.2制造过程审核8.2.2.3产品审核8.2.2.4内部审核计划8.2.2.5内审员资格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1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8.2.4.2外观项目8.3不合格品控制8.3.1不合格品控制—补充8.3.2返工产品的控制8.5.2.1解决问题8.5.2.2防错8.5.2.3纠正措施影响8.5.2.4拒收产品的试验/分析8.5.3预防措施10PGZG4.2.3.1工程规范7.1.3保密7.3设计开发7.3.1设计开发策划7.3.1.1多方论证方法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2.2制造过程设计输入第5页共12页7.3.2.3特殊特性7.3.3设计和开发输出7.3.3.2制造过程设计输出7.3.4设计和开发评审7.3.4.1监视7.3.5设计和开发验证7.3.6设计和开发确认7.3.6.1设计和开发确认---补充7.3.6.2样件计划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5.1.1控制计划7.5.1.2作业指导书7.5.1.3作业准备的验证11SCZP7.5.5产品防护7.5.1.6生产计划、12ZBGL4.2.4.1记录保6.2.2.4员工激励和授权6.3基础设施6.3.1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6.4工作环境6.4.1与实现产品质量相关的人员安全6.4.2生产现场的清洁7.5.1.4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13PGZB6.1资源提供6.2人力资源6.2.1总则6.2.2能力、意识和培训6.2.2.1产品设计技能6.2.2.2培训6.2.2.3岗位培训附件---审核要点概要一、最高管理者审核要点(总经理):1.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幺?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依据是什幺?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2.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层级的目标为何?制订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幺?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达到?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3.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对于未达成的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4.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幺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5.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适用的资源?6.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幺途径什幺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处理的?7.顾客投诉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顾客满意呢?第6页共12页8.组织有哪些激励员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9.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10.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11.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2.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的绩效?目前采取的手段有效吗?13.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14.组织是否制订了经营计划?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计划?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计划中?15.所有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管理者参与了吗?16.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力的管理阶层?17.是否设置了管理代表?管理代表的职责是什幺?管理代表参加了哪些质量活动?18.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幺?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二、管理代表审核要点1.组织是否建立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2.组织是否对审核的方案进行策划?方案是否考虑到过程的重要性,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3.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了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4.审核员是如何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什幺?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的工作?5.受审区域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6.是否有制造过程的审核计划,是否已经进行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7.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何?8.管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个组织对顾客需求认知水平的?9.管理者代表是否不定期或定期的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提出了那些改进的建议?10.当组织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时,管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三、文控的审核要点(PG)1.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顺序和过程的相互关系?2.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3.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4.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新评审与批准?5.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6.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第7页共12页7.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发布?8.文控中心由于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留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9.是否对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10.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定期的更换?11.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12.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13.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14.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四、管理部/总经办的审核要点—人员培训、激励、基础设施管理(GL/ZB)1.是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的培训程序?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其能力是如何识别的?识别的依据是什幺?2.员工能力不够时,是否提供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有评价吗?3.组织如何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具体有些什幺有效的措施?4.是否对新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代理人员进行了培训?5.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行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等?6.有维持适当的教育,训练,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吗?7.有那些公共设施与生产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的规定要求?8.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的?维护的效果如何?9.产品需怎样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能满足要求吗?组织是如何管理这些工作环境的?工作环境是否考虑到人员的安全?10.本部门有量化的质量目标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