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课题检测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南溪区普教科研项目利用课前3分钟提高学生感情朗读能力效果检测报告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课题情况南溪三中承担的《利用课前3分钟提高学生感情朗读能力》的研究报告属于南溪区普教科研项目,从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以及2011年9月至今的推广运用,历时四年多的研究,该课题着眼于中学生感情朗读能力的提高研究,从收集素材、课前朗读、经典诵读、作文竞赛、即兴演讲、主题朗诵比赛、读书活动等方面着手,最终探索出通过有效利用课前3分钟朗读实现对学生感情朗读能力的提高的终结性成果。检测情况说明课题组向检测组提供的材料有课题研究方案一份、研究报告一份、工作报告一份。检测目的:1、检测研究过过程的真实性;2、检测研究效果的真实性和效果的大小;3、为课题成果鉴定提供依据。检测原则:1、客观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检测人员组成:组长:王才春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成员:陈忠扬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彭念平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李万林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王华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尹泓鉴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郭理坝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2检测时间: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检测对象:南溪三中检测方式及方法:查阅资料、现场检测、听取汇报、座谈会关于研究过程的真实性一、研究主要阶段及相关研究活动: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08年9月开始,至2011年7月止。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月):按照实验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重点进行对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及教师朗读教学和学生朗读学习的调查研究。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11年6月):探究培养提高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的有关策略,形成资料。首先解决学生朗读的胆量、语速问题。其次培养学生用声音表达感情,用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读中悟,悟中写,使读、写能力协调并进。最后培养学生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三阶段(2011年7月):充实巩固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成绩。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二、主要措施的投放范围南溪三中及周边乡镇学校三、研究资料积累翔实情况关于成果(一)理论成果1、整合时间,化零为整,合理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语文教学贵在多读,多感悟。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而传统的朗读多是在课堂上进行,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包含教师授课、学生思考接受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等环节,用于学生朗读,尤其是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正是彻底解决学生朗读时间不够的问题,合理地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一零碎的时间,整体推进课前朗读这一版块的运行。我们做这样一个计算:本课题为期三年,按照每周语文课六节计算,学生的朗读时间是18分钟,按照每期二十个周算,学生的朗读时间为360分钟,三年就可以有2160分钟。相当于54节课时。但是让我们用54节课集中训练的话,不但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会有这样分散训练的效果好。32、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前感情朗读模式。通过对本课题理论的切实研究,不断实践、修改、总结,我们归结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课前感情朗读模式,即:在每节语文课前由一名学生上台朗读准备好的朗读材料,其它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倾听并且作出评价打分,打分采用满分十分制。然后由教师和学生语文科代表每天收集一次每位同学的打分,再进行登记汇总,在每一周进行小结表彰,评出周冠军,每月评出月冠军,期末再汇总进行表扬和奖励,评出冠军,亚军,季军。初一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学生的朗读还可以利用自习课进行,因为初一每周有几节自习课,这样可以加大朗读量。到初二的时候,学生的朗读要加强组织,因为在这一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很大,教师要加强心理指导,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实现师生之间零距离的交流。初三时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课前朗读的指导就尤为重要,一定要分层指导。通过课前感情朗读训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朗读技能的培养,加深了对朗读材料的理解。3、实践出一系列朗读方式,使朗读方式多样化、兴趣化。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在课堂上让学生单一地朗读教材内容,重复作者的语句,对学生而言只是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而为之,因此只是敷衍的朗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那怎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和兴趣呢?我们研究出了一套多样化、兴趣化的朗读方式。范读:示范性的朗读。可以是教师范读,也可以是听录音范读。这要根据教师的朗读能力而定。让学生通过感受范读,模仿语音语调等进行朗读。自读:自由读。不必拘泥于速度音调等,培养朗读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低声吟咏,甚至可以吟唱。伴读:教师或者其他同学伴着读。可以是低声配合读,可以是分高低音读。让主要朗读的学生在隐约的朗读声中听到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这三种形式应是在研究初期,学生对感情朗读初入门,摸索方法的时候。)精读:充分欣赏文字的美,感受美文的魅力。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语调、节奏、语速,根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运用朗读技巧,结合肢体语言,刺激听者的兴趣,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赛读:在朗读过程中分组或者个人进行朗读比赛。其中分组赛读,可以是每个学生轮流读,也可以是几组学生依次交互读,一组读第一句,二组读第二句,一组再读第三句,回环往复。(这两种形式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朗读感悟之后进行。)通过我们的课前三分钟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学生学会了赏析文章,掌握了朗读技巧,受4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对朗读开始产生兴趣,从以前被动地接受老师布置的朗读任务,转变为了主动地进行思考地朗读。4、树立了生成性朗读教学观,使感情朗读训练成为学生创造性的朗读活动。惯常的朗读要么是听录音,要么就是教师范读,一节课四十分钟能给学生真正读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也就不能深入地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而我们“利用课前三分钟有情感地朗读”这一实效性强的新课堂教学理念,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时间,让学生在课前提前进入上课状态,还能为接下来学习课文酝酿情绪、积蓄情感。学生在自主建构中训练并生成了朗读技巧,建构了朗读能力,发掘并体验了朗读的乐趣,化被动接受者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朗读中教师还应给予指导,让学生积累朗读的方法,注重从文章语言的表达、对文章内容的感受以及在朗读中的语气、语调、语速、动作、神态、表情等方面去揣摩和练习,让学生真正学会了感悟文章中的情感、学会了如何去朗读、学会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情朗读真正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而非“复读机”、“扬声器”。5、加深了课题研究人员对朗读理论的理解,增强了教学实践能力。探索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朗读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是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所一直追求的。学生如何在一篇文章有限的文字中去体会作者所表达和抒发的无限的情感呢?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去引导。而纯粹干瘪地讲授学生很难感同身受,只有靠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感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想抒发的情感。因此,以读代讲、以读导情,在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而怎样以读代讲、以读导情,语文教师们在教学理论学习中虽都有所体会,可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要让全班几十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朗读的益处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也就造成了语文教师们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理论进行实践。而我们《利用课前3分钟提高学生感情朗读能力研究》的课题活动就给了语文教师们实践阅读理论的机会。在这一课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们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去融入文章,体会文章,其他同学从他人的阅读中去评价朗读能力以及感情表达,进而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们阅读指导的实践能力也在不断增强。6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得以提升。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真抓实打的课前三分钟朗读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斩获,写出了许多经验文章。如刘佳老师的《让情感在声音中飞扬》、郭林老师的《浅谈提高学生演讲能力的方法》、胡敏老师的《怎样解决朗读的胆量问题》、王万容老师的《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李佑强老师的《让学生成为能说会道的人》以及谭英海老师的《朗读教学中的现象并拟采用的改革方法》等。几十篇优秀的理论文章都是从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概括、总结而成,是老师们进行课题研究后的心得之作。5(二)、技术操作成果学生因年龄的不同和个人能力差异,在胆量、语言表达、记忆上都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我们制定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学生的朗读材料有的是从课本中选取的,有的是学生的自己创作,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朗读材料的内容都是贴切中学生的成长体验、人生感悟,训练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秉着从研究的有效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出发,通过不断实验、归纳、改进、提升、总结,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立在通过课前三分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应试能力、写作能力。本课题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推进、重点突破、阶段总结”的管理思路,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在朗读内容的选择、朗读的形式、朗读技巧的指导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探究。1、培养兴趣,提高胆量,流畅朗读研究初期,学生的朗读是以达到流畅朗读为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所朗读的材料是从课本和优秀作文书中选取。在朗读中对学生多鼓励,多关心,找出他们在朗读中的优点,让他们有胆量有信心去面对全班同学,并对朗读产生兴趣。2、认真感悟,积极写作,自信朗读第一阶段的培养之后,全班同学都能流利地进行朗读,并开始自己做一些摘抄等等。于是,朗读的材料便有所变化,从自选优秀作文向自己创作的文章过渡,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全部朗读自己创作的文章,读写结合,达到“我手抒我情,我口表我心”,能够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很多同学都能积极地进行写作,并主动找到老师帮忙修改。自己的作文经过老师修改后,读起来更加地自信,更加有感情。在老师帮忙修改润色文章的同时,自己的作文技巧有了新的积累和认识,写作能力也得以提升。朗读训练也让许多同学创作出了优秀的作文。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即兴演讲。在朗读技巧增强和写作能力提高之后,初三的同学就应该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前三分钟有感情地朗读则可以转变为即兴演讲。当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也可以在每节语文课下课前给出下一次课前感情朗读的主题。即兴演讲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4、经典活动实现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1)为了推进“课前三分钟有感情朗读培养”的长效进行,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效,我校每一学年都开展了以提高朗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经典诵读比赛。比赛主要是从朗读流利程度、普通话标准程度、仪表举止、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评比,一方面是借此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养成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激励学生重视朗读,促进学生6朗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实战考验,发现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及时纠正,有效提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朗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受到精神、文化上的熏陶。(2)素质教育,德育当先。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彰显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找到了载体。各年级分别组织了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辩论比赛等,如本年度初一年级《感恩的心》朗读比赛、初二年级《我的青春谁做主》辩论比赛以及初三年级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有感情朗读的激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和思辨能力。5、增加了零距离交流的机会,构建了有效评价激励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