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3:编号()—()—()2014年浙江省教研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综合探究”中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方军申报类别(A重点规划课题B一般立项课题)规划方向指南第项(申报重点规划课题者填写)完成时间2015年3月10日成果形式论文单位及职务、职称浙江省舟山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通讯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临城定沈路285号联系电话0580——202917113506607004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课题组成员有关情况姓名出生年月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方军1971年12月课题负责人,理论指导研究协调舟山中学中学高级彭志军1959年11月副组长,综合协调舟山教育学院中学高级宗启楼1968年3月副组长,方案设计舟山中学中学高级童燕娜1980年5月组员,参与子课题研究舟山中学中学一级王建华1984年10月组员,参与研究与报告撰写舟山中学中学一级张晶1967年9月组员,参与子课题研究舟山二中中学高级苗永红1977年10月组员,参与子课题研究舟山二中中学高级邵舟琼1978年12月组员,参与子课题研究舟山二中中学一级戴宵玲1978年2月组员,参与子课题研究定海一中中学一级王红艳1980年2月组员,参与子课题研究定海一中中学一级范译匀1986年7月组员,参与子课题研究定海一中中学二级李丛娜1980年6月组员,参与子课题研究东沙中学中学高级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设区市教研室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年月日评审组意见同意立项类别重点规划课题一般立项课题3《“综合探究”中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的研究》研究方案一、选题选题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依据首先,是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要求。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此后,以新理念为指导的新课改开始实施。同时,有关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的教研论文也开始涌现。因此,有必要去关注如何进一步用有关的文献结合新课改的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其次,“综合探究”教学处境尴尬。现使用的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最后,都新增“综合探究”。这是体现高中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亮点与难点。《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在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环节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据了解,“综合探究”在教学中处境尴尬,具体可概括为:①鸡肋型——课时允许就实施,课时紧张就跳过;②功利型——重在与考试相关内容的提取,忽略探究活动的开展;③花架型——在乎探究形式,忽视知识建构和能力提高;④放羊型——探究活动处于自发和盲目状态,缺乏有效的引领与指导。再次,高考命题出现了新趋势新特点。最近几年的高考越来越体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的特点,考察范围已经明显涉及必修课模块“综合探究”部分。比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卷41题第一问“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和第二问“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就是将必修三《“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和必修二《“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内容纳为考察范围。高考某种意义上是风向标,对中学教学发挥着导向作用。这个变化说明,必修模块在高考中的地位在逐渐提高,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以上三个理由,让我们决定以将“综合探究”作为研究范围,以“如何在‘综合探究’中体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作为研究方向。(二)文献综述在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基础上,现将有关高中政治生活逻辑、理论逻辑、综合探究课的相关研究作如下简要分析和论述。第一,关于“生活逻辑”的研究日益增多,成果丰富。在中国知网上,“全文”中含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逻辑”相关文献共有1652篇(1998年1月至2013年9月)。4在这些文章当中,发表于高中政治类相对权威和知名期刊的文章主要有如下8篇。杨志敏《生活逻辑的政治课解读及呈现》(《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年第8期上);杨志敏《生活逻辑的课堂实现:内容设计与过程控制》(《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7期);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6月);赵继红《基于生活逻辑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12期);朱佳《试论“生活逻辑”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展开》(《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年第1期);鲁新民《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高中新课程生活逻辑探究综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11期)。卞志刚《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活题材的选与用》(《教学参考》中学版2010年第4期);方军《高中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探析》(《江西教育学院社科版》2006年2月)。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文章多数来源于浙江省高中政治教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说明浙江省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第二,关于“理论逻辑”的研究逐年减少,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共同研究并且详细谈到二者关系的文章更少。而且,在优秀硕士论文库中尚未找到明确以“高中政治理论逻辑”作为篇名的专门研究,说明尚无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将其列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再次说明2004年之后该领域受到人们的冷落。以上文献检索与前面一次检索产生的不同说明,新课改强调生活逻辑之后,不少老师放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理论逻辑有关研究也在减少。这应该是一个自然现象。在中国知网可查询到的文章中,发表于高中政治类相对权威和知名期刊的文章屈指可数,仅有如下4篇,分别是祝国强《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第10期);陈伟国《例谈试题中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37题赏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王凤英《努力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第8期);孙笑笑《案例教学中的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3期)。第三,关于“综合探究”部分的研究成果综述。在中国知网上,“篇名”含有关键词“政治综合探究”的文献共有81篇,其中2004年之前无记录,2005年1篇,2008年至2013年9月六年分别有5篇、11篇、14篇、13篇、19篇和8篇,含有国内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毕业论文8篇。在这些文章中,发表于高中政治类相对权威和知名期刊的文章主要有如下8篇。杨维凤与戴正和《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探究色彩》(《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10期);朱佳《以项目教学之法显综合探究之道》(《浙江教育科学》2009年第4期);王恒富《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情境教学例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8期);方军与苏铁梅《高中政治单元综合探究教学策略探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期);洪艳梅《高中政治综合探究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第11期);刘永恒《让综合探究课真正成为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亮点》(《福建论坛》教科版2010年4月);师国华《政府5的权威从何而来》(《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5月);张海波《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定位与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第9期)。在关于综合探究课的研究中,多篇论文均提到了这样一组矛盾:综合探究课设置的出发点很好,但实施效果并不好,这构成一个普遍的矛盾。至于为何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教师由于思想上的轻视,根本就不曾将综合探究课作为教学素材予以准备;有的教师简单把它当作单元复习课,一笔带过;多数老师深刻感觉客观上的课时不够用,一周两节课的进度只能将框题内容讲完,根本无暇顾及“综合探究”(再加上前几年高考的范围并未关注此部分)。只有少数的教师会有选择性地将一部分内容加以布置给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探究。在每册必修课分别涵盖4个综合探究课题的内容选择上,多数老师偏爱《经济生活》。而且多数老师喜欢选《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做好创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作为开展综合探究的素材,背后原因可能是因为其操作性强、能够引发学生较高的兴趣、意识形态色彩较淡、不容易引起争议。而对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里的综合探究素材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背后原因则可能刚好相反。可见,综合探究素材在不同模块之中真正操作难度有很大差异,目前相关研究非常有限。总之,以上与之相关的分析,为我们此次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综合探究课中体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奠定了基础。二、研究内容简介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分析。第一部分选题缘由1.是深化新课改的要求2.是破解当前教学难题的要求3.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部分主体架构第一节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关系理论研究1.生活逻辑内涵及体现2.理论逻辑内涵及体现3.为什么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4.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第二节必修模块“综合探究”的特点研究(以2013年9月最新修订版教材为准)1.“综合探究”与框题内容的关系研究;2.“综合探究”内容及类型研究3.“综合探究”四个模块设计思路比较研究第三节“综合探究”中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研究1.课程文本方面的研究与改进(1)2004年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综合探究”的现有要求是否6有助于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分析利弊并提出改进意见;(2)2012年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对“综合探究”的教学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发展要求等)与教学建议是否有助于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分析利弊并提出改进意见;(3)2013年9月最新修订版教材“综合探究”哪些内容依然值得改进;如何进行改进。2.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与改进设计问卷调查分析我市主要普通高中“综合探究”课教学现状;并就如何解决“综合探究”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比如,一是否有必要将16个“综合探究”都一一进行教学、是否可以取舍、取舍的依据、如何取舍;二是找出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差距,力争提出一个相对具有普遍性的操作模式(包括前期准备、具体实施、后期评价三个阶段中师生各自的分工)。如果经过努力之后尚无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则转为若干个典型性的个案分析;三是探讨“综合探究”作业模式。第四节“‘综合探究’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的研究”实施结果比对1.实施前后的学习能力2.实施前后的成绩对比(政治、文综)以此部分作为课题结束的一个自我总结。第三部分研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第三节‘综合探究’如何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毫无疑问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操作模式”部分,只有重点处理才可能出彩,才能切题。2.难点分析:难点部分主要有两处。第一处是“如何理解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因为这里既需要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需要较高的理论提炼能力。第二处是“文本方面的改进”,需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教材《综合探究》三部分内容,才能理解字里行间的关系,再提炼概括。不仅文字量大、且理论要求高,既费时又费力。三、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价值,成果可能去向。希望此次课题研究结束之后,我们期待能够实现以下价值。一是理念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综合探究”内容不再被忽略或草草对付。面对“综合探究”,师生既不畏难也不轻视;二是行为跟进:通过研究,找到较为合适的“综合探究”教学方法。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较好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为当前新课改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三是成果推广:以此为基础,不仅在本名师工作室所属成员所在学校予以实施,而且能够在全市各普通高中推广。7四、前期准备为本课题研究已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收集的数据,进行的调查研究,完成的部分初稿等),课题负责人已有与本课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