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调研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傣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报告(提纲)一、概况傣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距今已有2500年悠久历史,她以自己的文字和独特的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而被国家列为“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而民族医药产业又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也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空间的高增值产业之一,以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带动面广的特点,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傣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现状(一)基础理论研究(二)傣医药临床服务傣药研发生产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傣医药在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同其他民族医药相比,差距在逐步扩大,加快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依然艰巨。主要表现为:一是药材资源供应不足。州药用植物有1770多种,但单品种蕴藏量少,规模化种植少。一些药材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消失,药材原料来源不足的状况2日渐凸显,大部分医药用药材来源于山林野外,规范化种植技术尚未推广,影响傣药新药研发和药品规模化生产。二是新药研发能力薄弱。州医药研发有一定基础,但应用开发能力弱,缺乏必需的研发设备;医药研发平台隶属结构复杂,分属中央、省、州等单位,难以形成医药研发的整体合力。新药研发深受人才、设备、资金的制约。三是医药产业投入不足,发展速度慢。州内几家主要制药厂虽然增速平稳,有发展潜力,但企业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投入不足、产品更新慢,营销网络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傣医药人才缺乏。傣医大专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材缺乏;名老傣医后继乏人,民间传统医术濒临绝失,培养既熟悉傣文又精通傣医药人才的任务艰巨;傣医药科研、教育、医疗人才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现有人才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放眼中长期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内,傣药南药产业对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是可预期的,而现有技术人才及科研人才数量尚有明显的不足,科技人才供给现状尚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三、傣药南药产业发展环境、思路、原则和目标(一)发展机遇和挑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社会到来以及人类疾病谱改变,现有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面临调整和更3新,特别是2010年能抵御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在全球蔓延,各国专家束手无策,给人类滥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传统医药注重植物为源、以人为本、和谐共存、养生保健等理念得到进一步认同,医药界“返璞归真”潮流方兴未艾,2009年全球植物药市场规模首次突破600亿美元。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瑰宝,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从事中医医疗服务人员超过30万,中国中药出口达14.6亿美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09年中央颁布的《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同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民族医药发展,加强民族医药继承和科研工作”。2010年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召开新疆工作会议,在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背景下,发展民族医药已成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和谐团结的一项重要工作。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4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傣族传统医药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以“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三盘理论”和“解毒理论”为核心的医药科学。当前,国家对云南提出了“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大战略任务,西双版纳处于桥头堡建设的前沿阵地,交通、口岸、产业、医药、文化等各项事业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州傣族群众与老挝、缅甸傣族,泰国泰族同根同源,文化相近,感情相容,各方面交往十分密切。面对东南亚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的形势,加快发展傣医药,有利于发挥西双版纳的生物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拓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渠道,展现西双版纳傣医药的独特魅力,扩大与内地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增进与东南亚各民族的传统友谊,为桥头堡主阵地建设增光添彩。期间傣医药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如何抢救整理傣医药文献,加快傣医药理论和学术进步,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如何健全傣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医药企业的综合实力,更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三是随着疾病预防诊断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保健防病治病选择日趋多元化,如何保持傣医药的传统优势,更好适应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要。(二)发展思路以展现傣医药健康养生功效为定位,以治未病、保健、5养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抓住院内制剂和傣医疗法这一傣族传统医药的优势,依靠生物资源,依靠科研人才,依靠对外宣传,依靠龙头企业,坚持走传统民族医药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高傣医药的服务能力和傣医药文化交流的能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傣医药品牌,构建傣医药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医疗卫生桥头堡。(三)发展原则——坚持事业发展支撑产业的原则。以夯实民族医药事业为先导,提升傣医药教学水平,培育高素质傣医药人才,建设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研平台,提升傣药产品质量,提高傣医医院医疗水平,为傣医药产业腾飞打牢基础。——坚持特色先行带动整体进步的原则。以展示傣医药特色为重点,聚焦政策资金,依托傣医独特理论体系,开发傣医传统经方,瞄准傣医特色专科,打造傣药独家品牌,以名药带动企业和产业,以名科带动医院和行业,实现傣医药整体进步。——坚持立足西双版纳进而走向大市场的原则。以本民族本地群众认同为基础,普及傣医门诊,推介名老傣医,推广傣药产品和傣医疗法,让傣医药成为傣族群众和其他各族群众的治病养生的优先选择,站稳西双版纳,拓展全国市场和南亚东南亚市场。(四)发展目标6——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育傣医医疗机构10家,全州50%上的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傣医科,每科配备2名以上傣医医师。——科研理论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创办傣医药南药应用研究院,加快傣医药研究、应用;抢救整理10部医药古籍,建立4位名老傣医学术工作室,6项成果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励,争取2项以上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州级以上获奖科技成果转化率80%以上。——资源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傣药种质种苗繁育基地及种植试验示范基地,2家以上企业通过药材种植GAP认证,制定50个傣药材标准。——行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傣(南)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7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68%;利税总额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66%。培育1—2家以傣药生产为主、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亿元傣药企业集团,3个傣药品牌列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争取1个品牌成为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保健养生优势进一步凸显。开设10个傣医传统特色疗法点(中心),开发3个傣族特色养生食品、2个保健品,培育有西双版纳特色和大品种潜力的保健食品。——人才培养使用进一步优化。组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7傣医药学院,主要培养对傣医药的独特医疗技艺与悠久医学文化进行应用、传承、创新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预期本科办学规模500人(远期1000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顶岗实习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傣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培养面向傣医药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四、傣药南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健全傣医服务体系。一是全州有条件的县以上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立傣医药科、傣医门诊。二是发挥傣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傣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提高诊疗水平,提高傣医住院率、门诊就诊率。三是积极促进非公立傣医医疗机构发展,保障其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四是鼓励有资质的傣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傣医开办傣医诊所或者个体行医,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傣医坐堂诊所。(二)提升傣医药科研水平。一是加强基础工作,加快傣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的步伐,挖掘具有开发前景的傣医优势特色病种的方药,开展院内制剂临床应用研究和工艺技术改造以及质量控制标准提升研究。二是突出研究重点,从治疗风湿、皮肤、骨折等病症中寻找突破口,打造一个专病技术队伍,挖掘一个专病处方,开发一个专病药8物,以优势病种带动优势特色傣医药产业发展。三是建立科研平台,整合州医药科研资源,建立信息互通、人员互动,优势互补,成果互用的合作交流机制,发挥民族医药研究所作用,建立傣药重点实验室,创建全国首个“傣药南药综合开发应用研究”院士工作站,促进傣医药科研产品的研发、转化和应用。(三)推广傣药药材种植。一是开展药材资源普查,建设傣药材种质种苗繁育保护基地,引种保存临床常用的傣药材资源,研究珍稀濒危傣药资源的保育技术,为傣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二是编制药材种植规划,根据州内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品种种植。兼顾药材生长习性安排粮药、果药、林药、草木本药间套种,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走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的道路。三是发展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政府组织引导、科研单位服务、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有效运作开发模式,促进农户增收。四是加强傣药道地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和GAP基地建设,培育傣药材知名品牌和优质药材品牌。(四)扶持傣药产品企业。一是依托云南白药集团,同时继续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西双版纳制药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傣药成药二次开发,提升龙血竭胶囊、珠子肝泰胶囊、肾茶袋泡茶、双姜胃痛丸等产品附加值,完善营销体系,扩大市场占有面。三是争取9国家和省对民族特色企业的支持,研究支持医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措施。(五)开发傣医药养生效用。一是贯彻全省养生养老产业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傣医药康复、保健、养生的特色优势和整体调节、医药并重的治疗理念,在发展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中开发傣医药养生效用。二是发挥傣医“解药理论”优势,推进傣医在老年性疾病、康复、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研究,研发保肾降火、降脂减肥、解毒养颜等有傣医特色的保健品、养生食品和健康品。三是鼓励医院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傣医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服务,推广傣医传统特色疗法。四是加快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建设,形成以保健品生产、科研、展销、物流产业为龙头,带动旅游业、服务业、会展业等关联产业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首个大型综合保健品园区;园区建成后将引领西双版纳州总体经济结构转型,成为健康产业、休闲度假产业、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西双版纳乃至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六)加快傣医药人才建设。一是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等高校及云南白药集团、西双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双版纳傣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美国西双版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办学,组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10医药学院,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傣医药专业技能人才。二是完善傣医药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设立名老傣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鼓励各级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傣医药人员带徒传承。三是定期组织傣医药理论讲座和技术培训,加强傣医药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四是将优秀傣医药人才纳入州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州级学科带头人、州级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表彰范围,并给予奖励。(七)提升傣医医院水平。傣医医院要走特色专科求发展之路,走康复保健谋振兴之路,走加强管理出效益之路,努力建设“傣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显著、管理规范科学”的民族医医院。一是将傣医医院作为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快推进傣医医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