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简介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研究课程标准。本专题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要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明确课程标准的特点,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能够意识到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对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标准,能够掌握其学科性质、设计理念、内容构成,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学科教学设计中。基于以上目标,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从总体上介绍了国家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分析。第三部分,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成、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第四部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综合实践活课程开设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操作模式与原则。【课程特色】《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课程主要特色之一是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在课程中从总体上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等相关理论,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科,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其中结合了大量的学科的案例,使学员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学科的性质、理念、内容构成等。为了促进学员对本专题课程的理解与运用,还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源。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一)什么是课程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课程标准: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后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第二,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三,课程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的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达到的、可以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即的。第四,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要求。(二)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内容1.课程标准的特点(1)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课程标准的构成来看,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都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2)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的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的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3)课程标准改善了学习方式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以记忆为主、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课程标准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发展性评价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例如,成长记录与分析;测验与考试;答辩;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集体评议。(5)课程标准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是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之处。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某一个学段学生所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对知识的前后顺序、学生在某个年级达到的标准没有硬性的规定,这为教师的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2.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理解了总的课程标准精神后,要能够准确把握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如下:国家课程标准总体结构框架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标准设计的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标准内容领域惯用语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附录术语解释案例(1)前言对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作定性描述,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2)课程目标部分明确了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该达到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段的划分大致是按照1-3,4-6,7-9。(3)内容标准部分这一部分按照学习领域(如数学课程里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主题(如生物课程: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等10个一级主题)或目标要素(如英语课程: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该实现的具体的学习目标。(4)课程实施建议这里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调整,选择和创造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三)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在整个课程改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1)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2)可以通观全局,理清主线,从整体结构出发,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各个章节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从而正确把握章节的概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照顾一般。(3)有利于研究每一课的教材,了解学生过去学了什么,有计划的做好下一步的安排,增强备课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4)掌握和了解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便能够正确的选择教学方法,恰当安排评价方式、课程资源的运用等。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析(一)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认识1.内容构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介绍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分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是内容标准,分三个学段,就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分别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分学段提出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附录部分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字里行间,反映出这样一种思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从以往的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首先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的价值: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数学学习的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4)数学教学的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5)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6)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重视运用现代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二)数学课程目标简析在《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阐述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学段目标。其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的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老师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要引起重视。1.知识与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数学思考目标数学思考是通过尝试、归纳、类比、猜想、演绎等方法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的数学思维活动,是得出判断并做出论证的过程。主要包括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定量刻画和空间想象等。《标准》在数学思考目标中,强调建立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及推理能力,强调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3.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4.“情感与态度”情感与态度目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数学的认识,包括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二是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包括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在数学学习中,情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三)数学内容标准简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考虑到时代的进步、数学的发展及义务教育的性质,《标准》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重视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同时,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对繁杂数字的运算、代数式运算、几何证明的要求;淡化了某些非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如乘数与被乘数。与此同时,《标准》还增加了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等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内容,并设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了铺垫。在数与代数领域,强调数的意义,借助数字表达和交流信息;删减繁琐的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