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德育工作总结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而在历史学科中,情感教育对历史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广大同仁。情感教学,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强调“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贯彻。情感是人对现实和个体要素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客观现实符合个体需要时,就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它是人类心理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一个人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社会学角度看,情感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特定的文化背景长期作用下的产物。所以说情感教育不仅是人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明显由“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向“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方向转变,我们国家强调教师要“教书育人”,实际上也正体现了这种改革的精神,“育人”才是根本,而“教书”只是育人的一部分。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教育,学生就缺乏积极的情感与良好的情感品质,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且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完善,这显然不符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动用丰富多彩的书本知识,饱满充沛的教学热情,抑扬顾挫的教学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来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以激发学生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达到“以情育人”、“以情启智”的目的,全面健康的促进学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第一、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初步具有运用其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能力。尽管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积极颂扬唯心主义史学观,但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的,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最本质的规律。这些基本内容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得以体现,而且贯穿教学的始终。但是要使学生懂得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原理,只依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空洞的大道理,显然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设置“情境”,引入“情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丰富、具体、生动、正确的想象力。”利用有关插图,材料设置插图情境,以直观清晰的形象促进学生感知、理解、记忆抽象的概念,使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减少学生掌握抽象历史概念的困难。另外还可以利用语言艺术把学生引入情境。语言是传递思维的载体,学生感知历史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在头脑中勾画历史表象的过程。显然课本上的资料信息不够充分,使早已消失的历史画面很难再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才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充分把握和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正如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第二、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我教育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学历史德育因素中思想教育的中心和主题。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和最生动的教材,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使学生真正了解伟大祖国的历史,才能产生无比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我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历史传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教材。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神态、动作及形象化的语言,用真情实感喜怒哀乐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感,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中学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它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各种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核心任务。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努力提出足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疑问,来牵动学生的思路,有的要学生回答,也有时提出设问,还有的却是存疑,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贵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正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启蒙,实际上是情感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在讲完“楚汉战争”后,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提出问题,“为什么具有强大实力的项羽却败于实力薄弱的刘邦?”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对两位历史人物性格的剖析,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谦虚谨慎、善于用人、艰苦创业、严于律己等品质的人,才能使其事业成功;相反,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缺乏理智的人事业必然失败。从历史的借鉴和启迪中发展自我教育意识。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历史教学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发挥历史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寓教育于审美愉悦之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当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场面,血雨腥风的历史事件,多姿多彩的手工业品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素材。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不仅本身体现了美的意蕴,而且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讲“广州起义”时,教师以深情并茂的语调向学生讲述“刑场上的婚礼”的动人场面。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烈士周文雍、刘铁军这对革命情侣。繁忙的革命工作使他们顾不上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在刑场上他们以敌人的炮声为自己婚礼的礼炮,举行了中外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刑场上的婚礼。通过教师的讲述,这种壮举给学生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启迪。实践证明,情感在人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动力作用。强调情感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情感上的共鸣更多的时候往往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具有不断创新的欲望,最终达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创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