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简文学校教师备课用纸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总节次猫知识与技能: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简文学校教师备课用纸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总节次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五、小结本课。(目标3)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六、布置作业。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简文学校教师备课用纸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总节次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过程与方法: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2.思考以下问题: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1.默读第1516段。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2.学生自由诵读第17-29段。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3.学生齐读第30一34段。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简文学校教师备课用纸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总节次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quo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目标2)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五、小结。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3、写一篇读后感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简文学校教师备课用纸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总节次斑羚飞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概括能力。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3.积累优美传神的语言。过程和方法:1.能抓住文中的主要信息,概括课文内容。2.在品析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2.深刻认识我们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树立动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抓住主要信息,深入品析探究。教学难点:1.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2.“彩虹”在文中的深意。【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师指导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2.引导朗读,感知课文。3.复述概括,探讨主旨。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教师活动1.播放《动物世界》有关动物在危难时刻做出牺牲保护幼仔和同伴的影像资料。2.结合影像资料点拨: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常常有动物做出一些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至深的举动,当我们在观赏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时,你除了震惊,还能想到什么?学生活动1.进入情景,引发共鸣。2.认真朗读,感知课文。3.活动参与,把握中心。学生活动1.学生观赏,进入情景。2.学生深思,引发共鸣。3.设问导入:斑羚生性温顺,在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它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二、引导朗读,感知课文教师活动1.请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2.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工具书给以下字词注音、释义。狩(shòu)猎对峙(zhì)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简文学校教师备课用纸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总节次湛(zhàn)蓝斑斓(lán)磐(pán)石蹿(cuān)跳迥(jiǒng)然不同悲怆(chuàng)娴(xián)熟眼花缭(liáo)乱3.请学生回答导入设问:生性温顺的斑羚做出了怎样的选择?4.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斑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5.引导学生明确以上问题:(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2)斑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环境所迫,二是斑羚对生命的渴求,斑羚群所固有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的自然之举。三、复述概括,探究主旨教师活动1.请学生细看课文插图,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做复述课文的准备。2.请学生复述课文,并安排学生点评。3.在复述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将课文结构层次划分出来。3.学生带着问题打开书。学生活动1.学生朗读,勾画。2.学生查工具书,交流。3.学生回答。4.学生默读课文,先自主探究,再合作讨论。5.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发言表达对这两个问题的见解。学生活动1.学生看插图,速读课文,做准备。2.学生复述课文,同学点评或补充。3.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结构层次:4.学生重点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再看文中插图,感受斑羚飞渡的悲壮,并谈谈自己的想法。第一部分(1、2段):(飞渡前)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第二部分(3-16段):(飞渡时)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年轻的一半生存的方法成功飞渡。第三部分(17段):(飞渡后)镰刀头羊悲壮地走向死亡。4.学生重点阅读,同桌交流感受。四、本课小结课文描述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来摆脱困境的壮举,向我们展示了动物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令人震撼。五、板书设计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简文学校教师备课用纸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总节次面临绝境(飞渡前)↓毅然决定↓(飞渡时)试跳成功↓(飞渡后)走向彩虹六、作业设计智慧、勇气、自我牺牲写出课文故事梗概,不超过300字。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简文学校教师备课用纸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总节次马-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