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执教:xxx1民族政策常识教案一、民族政策概况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背景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同一民族比邻而居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决定了加强民族团结始终是关系祖国统一、领土完整、边防巩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党经过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逐步形成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除汉族以外,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聚居、杂居或散居在广大的国土上。各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都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创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都有重要的贡献。但是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因为反动统治阶级一直实行着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痛苦,较汉族人民更为深重。一九四七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执教:xxx2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压迫的时代结束了,民族平等的时代开始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于民族政策的规定,保障了各少数民族在各方面享受着和汉族平等的权利。四年多以来,我国各民族已经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友好合作的关系,实现了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给祖国的各项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宪法草案中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就是以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为基础,又把过去几年来民族工作的经验和成果用立法形式总结起来,固定下来,进一步发展了共同纲领,保证了国内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的友好、互助、合作,并保证各个少数民族在祖国的大家庭中,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前进,发展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前夕,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这是在1949年9月29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完成的。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及其基本政策,作出了重大决策。这就是:按照中国国情建立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用法律形式确定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懂得民族平等政策2、知道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3、了解等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能力目标:明白并掌握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七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执教:xxx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利用所学的民族平等政策知识去辨别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努力去维护民族的平等。教学重点: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教学难点: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请学生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什么特征?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核心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总结)教师: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目标,额民族平等又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所以我国一直在努力做好民族平等,维护好各民族的权益,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活动二:探究与体验想一想:1、你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本民族的人大代表?2、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均有人大代表,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三:考一考国家为什么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学生活动四:请学生距离说明,我国《宪法》中所定的歌民族的权力和义务有哪些?学生活动五:国家为什么采取这样的一些措施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权利平等?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我国民族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平等政策,知道了他的含义、核心内容和特征,以及它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意义。学完这节课,更多的是希望大家将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尽一份力。七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执教:xxx4作业布置:课本P3思考题第二课时练习课复习导入:1、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2、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新课:学生活动:请大家把民族平等政策的相关内容,以不同形式的表现形式,制作成一个手抄报,并在班上展示,评比出最佳作品。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民族团结的意义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过程与方法: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七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执教:xxx5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大中国》。2、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一)学习民族团结的意义,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生:高山族、土家族。生:朝鲜族、苗族。生:白族……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二)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二、民族区域自治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归纳指导团结政策:七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执教:xxx6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二、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三)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民语亲密大接触,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四、语言对对碰游戏规则:1、每组派出一名民族同学,说一句民语。2、另一小组同学说出这句话的含义。3、猜对的给该小组加分。4、猜错,则由民族同学教大家这句民语,学的最快的同学,为该同学所在组加分。小结:通过刚才这个游戏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五、“7•5”事件性质: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已经造成150多人死亡,1000余人受伤。六、背后实质:据了解,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7月5日20时左右,一些人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地打砸抢烧。截止到23时30分,已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杀害,部分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指出,事实表明,这是一起由境外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集警力处置。目前,事态已经得到控制。(请同学们谈感想)讨论与分享:假如班上来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你怎样与他们相处?指名答。小结:今天我和你们一样感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课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七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执教:xxx7更理解对方,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含义。包括民族自治机关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前提。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3.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方法与过程:自学——讨论——质疑——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与方法。2.培养学生树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观。教学过程(一)自学任务: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范围是什么?4.民族自治机关包括哪些国家机关?它与中央的关系是什么?5.比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什么?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主要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分析回答。选择分析的角度。七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执教:xxx8(二)讨论环节1.围绕自学任务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完成自学任务,巩固基础知识。2.通过讨论辨析易混知识。例如民族自治区与特殊行政区的比较。形成清晰的知识理解。3.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历史事实,中外政策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比较、讨论,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注意事项:鉴于上节课学生在讨论时方向不明确,讨论的不深入。不能够抓住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十分肤浅的情况,这节课在讨论的时候,重点围绕自学任务的第6、7两个问题进行。(三)质疑环节基本要求:要针对自学以及讨论环节中出现的难点提出问题,不要偏离学习的中心。要侧重知识的生成方面的思维方法的质疑。在昨天的课堂讨论中,学生没有提出很多的问题,结果在作业时,全部暴露出来了,例如,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及其表现,如何利用教材上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生成知识方面,没有学生得出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而是学生没有深入分析发现问题,结果学习效率不高。民族平等的表现,可以从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经济、文化、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