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认清国民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懂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二)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理解中国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三)认清“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2.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3.为什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教学内容: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治,开始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面对严峻的形势,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前的两个根本性问题。经过艰难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3.1928-192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对英美炮轰南京事件的处理:不是要外国帝国主义向中国道歉、赔款,而是蒋介石的中国政府向各国政府及侨民表示歉意,赔偿各国“损失”数十万元,还为帝国主义强盗屠杀中国人民辩解,甚至下令通缉共产党员林伯渠,替帝国主义惩办凶手。对“济南惨案”的处理蒋介石训令部下:“对于日本人,绝对不开枪,为救一日人,虽杀十人亦可”国民党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广大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南京政权继承了几千年传统的封建官僚制度,以买办阶级为核心,以江浙财团为其财政基础,以官僚、地主豪绅、军阀为其社会基础”。蒋政权对帝国主义“只有投降与妥协”,仰求帝国主义的鼻息而生活,只有加紧推翻南京政权,“帝国主义才不能加害于中国”。因此,“反蒋已成民意”。—邓演达:《中国到哪里去》3.1928-192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建立庞大的军队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厉行文化专制两点结论第一,中国仍然需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推翻它的反动统治。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2.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3.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2.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八七会议(1927.8.7)的内容第一,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方针。第三,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2.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红军创造时期的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南昌起义旧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2.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走上井冈山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永波澜。—朱德朱毛会师工农武装割据三者密切结合土地革命武装割据革命根据地基本内容主要形式战略阵地(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3)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根据地中央湘鄂赣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左右江创建时间192719281928192819281929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贺龙周逸群徐向前陈昌浩方志敏邓小平张云逸1930年的主要革命根据地(3)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红色中国:革命根据地发展形势图3.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红军在反围剿中缴获的飞机3.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思考:上述规定的意义和不足之处主要有哪些?《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土地革命路线(1931)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农民拥护“减租减息”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二五减租;年利率一般为1分,最高不得超过1.5分;正租之外一切杂租、劳役和高利贷取消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五四”指示(1946)毛泽东与任弼时讨论土改政策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意义第一,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被压迫的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第二,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高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生活第三,最重要的是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翻身,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为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意义翻身的农民参加革命武装★兴国县:23-50岁翻身农民基本参加了赤卫队;16-23岁,参加少年先锋队;8-15岁,参加劳动儿童团。23万人人口,8万多踊跃参军,被编入主力红军的就有5万多人。长冈乡只有1600多人,当红军和调县以上工作的干部就达320人,占全乡青壮年男子的80%★淮海战役动用民工543万人,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杜聿明在惨败后感叹:“败在敌人手里可以挽回,败在老百姓手里,再也无法挽回来了!”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前线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必然失败第三党在1930年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具体方案与程序发行五十年长期土地公债,将最高额以外的私人土地和公共团体的土地收买为国有,而后分配给农民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历了四次反围剿作战后,中央红军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并在1931年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导军民进行根据地建设。然而,与此同时,左的思想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扭转了中国革命,为日后的革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2)根据地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2)根据地建设随着红军和根据地的创建,土地革命也迅速开展起来。红军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动土地革命,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可喜景象,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左倾错误(1)三次“左”倾错误(2)“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3)对土地革命的影响——被迫长征(1)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要错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2)党内连续三次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其一,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其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其三,主要的原因在于,党还处在幼年,不善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3)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其教训是极其惨痛而又深刻的。苏区风云1931年博古“总负责”、张闻天“负总责”1931年博古等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到瑞金1932年博古带李德到瑞金1933年博古来的苏区1934年隔离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广昌之战、西征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项英、陈毅、瞿秋白等留在根据地“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片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乡村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蒋介石剿匪报告长征:一、三、五、八、九军团任弼时第六军团、贺龙第二军团湘江战役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1.遵义会议2.红军长征的胜利1934.10-1935.101.遵义会议(1)遵义会议的召开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强渡湘江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3万多人。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批评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这是当时中共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1.遵义会议(2)遵义会议的意义第一,结束了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使党中央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以后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胜利结束长征,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遵义会议前的党的领导“很不稳定”、“很不成熟”。经过14年的革命实践,经过胜利、失败正反两方面的长期比较终于作出了历史性的选择——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这就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提供了组织保证。第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成功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选择自己领导人的重要会议。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2.红军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第四方面军)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第一,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年(1934.10—1935.10),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次;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1935.11—1936.10),转战8个省,行程二万余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120多次;红四方面军长征达19个月(1935.3-1936.10),转战4个省,行程一万余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80多次;红二十五军长征历时1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