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学期政治复习资料一、什么是自尊?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二、为什么要自尊?1、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2、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3、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三、知耻与自尊的关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四、为什么要尊重他人?(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1、既然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2、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使你被对方接纳,得到善待,与他人同享自尊的快乐。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3、我们需要尊重他人,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五、怎样才能赢得尊重?1、维护人格最重要。(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2、自尊者豁达。(1)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就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2)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3、善于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已及人。(3)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六、怎样做到自尊?1、自尊者豁达。(1)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就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2)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2七、怎样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已及人。3、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八、什么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九、自负与自卑的共同点和关系?1、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二者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是自信的误区,是不健康的心理。2、自负者受挫折后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十、为什么要培养自信精神?1、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2、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3、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所以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的到达胜利的终点。十一、怎样树立自信?1、看到进步与长处。(1)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励,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2)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2、增强信心与实力。(1)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3、自信的中国人。(1)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2)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决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十二、自立的含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十三、为什么要自立?(自立的必要性)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温室。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3、从现在起,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十四、依赖心理的危害?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1、它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2、它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3十五、怎样树立自立意识?1、告别依赖,走向自立。(1)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2)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3)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十六、怎样培养自立能力?1、多实践,多锻炼。(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2)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十七、怎样培养自立精神?(十三题答案+十四题答案)十八、什么是自强?一个自强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十九、为什么要有自强精神?(自强精神的作用?)1、自强是进取的动力。(1)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2)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它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二十、怎样才能自强?1、理想是自强的航标。(1)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2)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2)只有战胜自我,不放任自我,才会进步,才能自强。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1)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2)自强的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据此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二十一、什么是挫折?挫折就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二十二、为什么要战胜挫折?(怎样对待挫折?)1、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二十三、怎样战胜挫折?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遭遇挫折时,首先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4、会自我疏导。如果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4二十四、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1、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自觉性)2、意志坚强的人,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果断性)3、意志坚强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自制力)4、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坚韧性)二十五、为什么要意志坚强?(坚强意志的作用?)1、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二十六、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1、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2、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3、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4、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自觉地、适当的在艰苦的生活和环境中锻炼自己,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二十七、为什么要守规则?(规则的重要性)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二十八、规则的分类1、法律;2、道德(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3、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二十九、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三十、法律的作用?1、规范作用: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2、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三十一、什么是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5三十二、违法行为的分类?1、根据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1)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三十三、什么是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称为犯罪。三十四、犯罪的特征。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三十五、什么是刑法?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三十六、什么是刑罚及其分类?1、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2、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三十七、为什么要防患于未然?1、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无一利。三十八、怎样防患于未然?1、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2、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3、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三十九、为什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