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1.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主体。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A.政策指导法,法律和政策,两者相辅相成B.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律必须服从政策C.法高于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D.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3.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国务院4.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A.无产阶级专政B.民主共和政体C.多党派联合执政D.人民民主专政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下级服从上级C.民主协商D.言论负责6.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A.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B.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C.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D.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7.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A.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C.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D.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8.()不属于行政给付的内容。A.职务方面的权益B.物质方面的权益C.与物质有关的权益D.救灾扶贫9.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A.全国人大B.各级人民政府C.法院D.社会团体10.()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法源。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D.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解释11.收容审查属于()。A.行政处分B.人身罚C.行政强制措施D.行为罚12.根据()规定,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予赔偿。A.《行政法》B.《行政诉讼法》C.《宪法》D.《国家赔偿法》13.根据《刑法》规定,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度,即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A.三分之一/五年B.三分之二/十年C.二分之一/十年D.二分之一/五年14.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A.行为B.物C.知识D.发明15.公文的作者是指()。A.撰拟文章的机关工作人员B.制发文件的机关C.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D.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部机关工作人员16.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选取()。A.上行文B.平行文C.下行文D.公布性文件17.下列哪种情况不可以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A.情况特殊紧急B.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C.某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拟在原某林场内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某市植物园,为此,决定向上级机关致文请求批准D.林业部致文某县林业局要求调查该县某处森林发生重大火灾的原因,该县林业局调查清楚后向林业部行文报告18.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A.阿拉伯数字B.汉字C.汉字大写D.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皆可19.下列各项,作为规定性文件普遍特征的是()。A.执行的时间长B.针对的问题反复多次适用,涉及多数人而非特定人C.由国家机关制定D.内容必须写得比较精细20.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改造世界B.人能够利用规律,通过实践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C.人不能改造和利用规律D.人能够自觉地改造和利用客观规律22.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庸俗唯物主义和激变论B.庸俗进化论C.改良主义D.经验论和唯理论23.把同质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A.事物的度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属性D.事物量的规定性2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是()。A.真理是否是客观事物B.真理是否是有用的C.真理的内容是否是客观的D.真理是否是发展的25.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论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A.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互相割裂的B.两种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8.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再实践D.抽象、具体、再抽象29.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用暴力掠夺他人的财产B.用特权侵吞公社的财产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3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3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在生产中人们不同的地位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D.产品的分配和交换3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密度的大小D.社会风气的好坏33.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C.毛泽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D.邓小平理论无需向前发展了3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36.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本市场即()。A.债券市场B.外汇市场C.货币市场D.股票市场37.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A.资源的配置方式B.所有制形式C.经济决策体系D.利益和动力调节体系38.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体现着()。A.生产资料与货币的交换关系B.生活资料与货币的交换关系C.物与物的交换关系D.交换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关系39.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公司机构()。A.由公司总经理和工会组成B.由地方行政长官和公司董事长组成C.由部门、行业、企业三方组成D.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组成40.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以保障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和()。A.稳定的物价B.充分的就业C.经济的稳定增长D.平衡国际收支41.我国现阶段农业集体经济的基本的经营体制是()。A.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B.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C.集体管理、个体经营D.股份合作制经营42.下列叙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改革是一场革命B.改革是对旧制度的扬弃C.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D.改革的性质与过去革命不同43.()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A.农业B.教育和科技C.能源和交通D.工业44.围绕组织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政府管理运行中所处的职能为()。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45.政府机构构成的六要素中,属于政府机构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物质基础是()。A.机构设置B.人员组合C.行政经费D.权责体系46.职位分类制度是()。A.政府机构管理工作的基础B.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C.政府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D.政府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47.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A.20B.12C.10D.848.一般监督是指()。A.平等机关之间的监督B.下级行政机关对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C.群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D.上级行政机关对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49.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是()。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50.财政部就国家财政收支实施的监督是()。A.职能监督B.主管监督C.专门监督D.一般监督二、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1.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A.它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B.它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守法的活动C.它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D.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2.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作为其内容要素是紧密联系、不同分割的,具体表现为()A.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的履行B.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C.权利可以无限享有,义务应当无限履行D.权利本身不可能脱离义务而存在3.法与政治的关系是()。A.法受政治制约B.法服务于政治C.二者没有任何区别D.政治体制的改革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4.下列情况不构成违法()。A.工厂排放污水超过标准损害周围的农作物B.正当防卫C.紧急避险D.因洪灾影响农业未能履行农产品购销合同5.法律制裁分为()。A.刑事制裁B.民事制裁C.行政制裁D.违宪制裁6.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负责。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C.全国人大常委会D.中共中央委员会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国家的利益B.集体的利益C.社会的利益D.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8.下列是国家机关的有()。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D.国务院9.行政处罚的原则包括()。A.处罚法定原则B.应急性原则C.公正、公开原则D.处罚救济原则10.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A.部门规章B.国际条约C.法律解释D.自治条例11.行政机关除复议外,还有以下几种行政司法行为:()。A.行政仲裁B.行政处理决定C.行政裁决D.行政调解12.目前,我国的编制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的总称。A.组织机构B.人员定额C.机构权限划分D.内部结构1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A.罪刑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刑相当原则D.刑法个别化原则14.下列哪些内容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A.物权的客体是物B.物权是一种相对权C.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D.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15.下列文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的有()。A.消息、发言、政论文、调查报告B.文告、消息、学术论文、调查报告C.社论、杂文、文艺评论、学术论文D.杂文、社论、政论文、文艺评论16.使用概说这种说明方法时,大都需要遵循稳定的次序,如介绍人物时,按()。A.姓名、性别、年龄、简历、籍贯、特点B.姓名、年龄、性别、籍贯、简历、特点C.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简历、特点D.姓名、籍贯、年龄、性别、简历、特点17.下列文种的结构构成中均有主送机关的有()。A.指示B.通知C.通报D.批复18.发文字号指发文机关对其所制发的公文依次编排的顺序代码,它由哪几个方面组成?()。A.发文机关代号B.发文年号C.发文顺序号D.文件注释号19.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A.法定正式公文B.通用公文C.非法定正式公文D.专用公文20.公文的特点有()。A.由法定的作者制发并具有法定的权威性B.其制发与履行必须执行法定程序C.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D.规范的体式21.向直属领导机关制发的上行文,不可使用()等文种。A.请示B.报告C.通知D.决定22.工作报告的层次划分的依据(因素)有()。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工作发展阶段D.工作性质23.安排调查报告正文主体层次的方法包括()。A.按时间顺序或工作发展阶段安排B.按对比的方式安排C.先按时间顺序安排,再在每部分分问题阐述D.按内容并列成若干问题或方面叙述24.向上级行文,其文种可以选择呈请性的()。A.请示B.命令C.通知D.报告25.会议纪要要求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