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把握申论根本应对方法——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系统性思考问题概括部分,具体说来,概括部分有四种题型:第一种是概括主要内容,第二种是概括主要问题,第三种是概括部分内容,如影响、观点、思路等,第四种是概括主题。分析部分,需要考虑三个环节:首先要搞清楚原因的种类,包括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其次要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利益主体分析法、供求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等;最后要掌握原因的一些基本维度,如观念方面的因素、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管理方面的因素、监督方面的因素、制度方面的因素等。对策部分,政府人员解决问题可能采取以下七个手段:一是教育手段,二是行政手段,三是经济手段,四是管理手段,五是法律手段,六是监督手段,七是技术手段。考生在作答时,可以针对给定材料的具体问题,结合这七个手段进行系统思考。公务员考试一般是四种题型:第一种是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是要求写一篇评论文章。第三种是明确要求写一篇对策型文章。第四种是要求写一篇公文,如意见、建议、报告、讲话稿等。三、试题构成要素:紧紧抓住给定资料作用:1、体现要点2、反映问题3、包含原因4、潜含影响5、隐寓趋势6、蕴藏对策四、透彻分析申论问题1、准确把握作答对象2、全面把握作答任务3、准确把握作答条件五、仔细斟酌作答条件1、读材料、读考试要求,审出文题方式-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2~3分钟)2、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限定,(审清字数限制)答案构成要素申论答案对应不同的问题和作答要求,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基本构成要素可归纳为点、因、策、论四项。1.点——要点申论答案中的要点,有三种含义:一是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二是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三是关键词。2.因——原因按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原因分为内因、外因.按照事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原理,有偶然原因和必然原因.按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多种原因中有主因——主要原因和次因——次要原因.3.策——对策对策是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方法和措施,作为申论答案的对策,要符合四个要件:一是可行性;二是效用性(有用性);三是对应性;四是依据性。4.论——论据或论述申论要素的运用原则1.忠于材料,紧扣题意持论务正,服从主流围绕问题,务求解决4.简化层次,要言不烦5.开门见山,直入主题6.观照全局,前后照应导语提出问题、破题分析问题、承接提出对策、结语总结全文一、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问题的表现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对策是什么。三遍四步法:三遍一般用30~40分钟将材料阅读三遍,完成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总结段落大意、分门别类、概括主要内容这四个步骤。阅读第一遍——精读全部材料,为段落标号。第一步,速读,圈点画线边注眉批(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勾画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划出首句、尾句、中心句),把握材料关键,理解关键词意,找出材料关键的信息点。阅读第二遍——略读材料。在初次阅读的基础上,把找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去粗存精,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一)总结自然段:1、关键句概括法;2总结概括法阅读第三遍——略读材料。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段落层次--合并同类;提炼中心思想--透过表面分析本质。最后,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对全部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概括。当然,这个概括也往往就是申论考试第一道题目的直接答案。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个技巧: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观点性原则问题-原因-对策专家建议、学者的观点、老百姓的观点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政府权威的观点领导讲话指出、调查结果、希望、期望、强调、据悉、认为、断定、说等等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有些段落可标注几个关键词如:表现、原因、措施等)最重要的任务是把第一遍阅读中的关键词进行二次筛选,把最重要的关键词找出来,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更没有必要把每一段的意思都准确地写出来,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表现”、“原因”、“措施”等。一般来讲,在总结段落大意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给定材料并对其进行整体把握,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紧扣给定材料的中心意思进行总结。(2)关联性原则。就是要抓准分析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与其他各段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明确给定材料在整个申论材料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联系自己下一步可能的写作角度。概括段落大意的工作是为理清材料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做准备的,不是为概括而概括,要有目的地进行概括。第三步分门别类这种梳理事关对材料的整体性把握,事关整体的解题思路。要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对材料进行逻辑上的整理和划分。分门别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一)横向原则常见的横向关系,一般有“并列”、“对立”两种。并列关系可以概括为: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甲乙丙丁各种现象并列;甲乙丙丁各种观点并列等几类。例如,2009年北京社招第1题,要求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根据我们刚才对各段的大意的分析,其中涉及原因的段落如下:第1段材料:驾驶员交通意识淡薄。第2段材料:酒后驾驶。第4段材料:交通事故的监控技术与处罚机制存在漏洞。第5段材料:我国查处酒后驾驶的工作机制存在弊端,缺乏长效机制。第6段材料:行人的交通不文明行为。第8段材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酒后驾车的处罚相对宽松。第9段材料: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但是逐渐演变成劝酒拼酒的不良酒风。第10段材料:我国汽车中较少装配行人安全保护技术。第15段材料:城市中自行车存车难现象严重,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空间也被挤压。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原因进行分门别类,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等角度出发分析原因,得出如下答案。目前我国酒后驾车的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部分驾驶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没有清醒认识。第二,(技术)电子监控设备无法清晰辨别驾驶者,造成“扣分制”形同虚设。第三,(制度)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酒后”的酒精含量判定标准较宽松,处罚力度较轻。第四,(思想文化)劝酒拼酒的不良酒风使很多驾驶员被动醉驾。第五,(制度机制)交通整治工作存在阶段性、集中性、运动性等特点,未建立长效机制,容易造成驾驶员的侥幸心理。(二)纵向原则常见的纵向关系,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特定事实的现状、根源、对策的结构来组织材料。这种形式是申论材料梳理的根本逻辑。再以2009年北京社招为例,按照我们讲的分门别类的原则,即按照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对策的原则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材料分为城市交通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三个部分,稍加梳理,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便清晰呈现。城市交通的现状:第1段材料:事故频发,死亡人数多。第3段材料:群众不满。第14段材料:交通拥堵。城市交通存在问题的原因:第1段材料:驾驶员交通意识淡薄。第2段材料:酒后驾驶。第4段材料:交通事故的监控技术与处罚机制存在漏洞。第5段材料:我国查处酒后驾驶的工作机制存在弊端,缺乏长效机制。第6段材料:行人的交通不文明行为。第8段材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酒后驾车的处罚相对宽松。第9段材料: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但是逐渐演变成劝酒拼酒的不良酒风。第10段材料:我国汽车中较少装配行人安全保护技术。第15段材料:城市中自行车存车难现象严重,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空间也被挤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第7段材料: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市民绿色出行。第8段材料: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严格处罚酒后驾车。第10段材料:学习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汽车中装配行人安全保护技术。第11段材料: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备的网络体系。第12段材料:国家鼓励开放多种新能源汽车和小排量汽车,注重环境保护。第13段材料:各地规划部门做好城市交通规划,保障自行车和行人的路权。第14段材料:破解交通拥堵的措施:绿色出行、公交优先、建设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再以2010年国考省部级试题为例,该材料是单线索材料,给定材料反映的特定事实可以概括为海洋生态文明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处理好海洋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问题。这一特定事实通过6段材料表现出来,这6段材料的逻辑关系可以梳理为:海洋资源开发的现状:第1段材料: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第3段材料:日本濑户内海污染情况。第5段材料:盲目开发海洋资源的严重后果。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第1段材料: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产生问题的原因。第3段材料:日本濑户内海污染原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第1段材料: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第2段材料: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定位、功能及其意义。第3段材料:日本濑户内海污染治理的经验对策。第4段材料:荷兰“退耕还海”和中国“退耕还湖”的两个案例。第6段材料:《海岛保护法》的内容及其整体保护的新思维。(三)多层次原则多层次的分门别类,就是突破单纯的横向、纵向关系分类,而是从材料的复杂性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从发展趋势上看,综合型材料的考题将会是发展的主流。因此,在对给定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时要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考虑。合理利用草稿纸: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的标准及技巧总结概括申论材料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综合体现。好的概括要符合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全面、准确、简明、流畅。(一)概括要全面概括的全面性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点,即采分点都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二)概括要客观准确概括的答案要客观准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标准。概括就是缩写,概括的语言必须是中性的、白描的,不需要任何的引申和发挥,不能出现考生的议论,更不能用感情色彩太强的词汇。(三)概括要简明概括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把最主要的意思表现出来。要简单明了,一看就明白。概括是要把所有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主要信息浓缩起来。好的概括=考生的连接词+材料中的关键词(四)概括要清晰流畅对于一般的写作,都会要求中心主旨鲜明突出,申论也不例外。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这已属于对通篇文章的整体构思。这里有两个思维模式,或称万能思维模式。第一个是适用于单个主题材料的概括思维模式。这个模式简单说就是四句话:(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