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以水为师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仁者也是乐水的,只有仁者智者既乐山又乐水,才能领悟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多重维度,才能真切了解“道”之品格,进而在与他人打交道、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达到“水滴石穿、以柔克刚”的最终目的。因此,师从善动之水,既可益智,亦可益仁,仁智兼备方能成大道。以水为师,似智者理性旷达。智者乐水,是指理性思辨的人,像“水”一样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却正因此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种“动静相成”的品格,教会我们做人要通达事理、做事要变通创新(理证)。世界各国在处理城市与水的关系中充分发挥智慧设计理念,形成各具特色、形态不一的地表水处理体系(承上启下)。巴黎的水循环系统堪称世界范围内大都市中的典范,它的城市排污系统如同人体排毒,沿管道排出城镇,而不是直接倾泻于巴黎的塞纳河内。这种弱化城市与水的界限的设计规划思路,既提高了整个城市对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也有助于环保,说到底,是设计者智慧的结晶(例证并分析)。以水为师,似仁者情怀高远。仁者乐水,是指仁德崇高的人,像“水”一样,“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它滋养世间万物却从不索取。这种“惠及众生”的品格,教会我们在面对自然时因势利导,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对“仁”释义)。纵观近几千年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紧张(承上启下),人类在对自然激情的改造中,渐渐淡化了自然奔放的野性之美,而代之以石砌驳岸、花岗铺地、毛石压脚护坡等“先进手段”,最终在城市与水之间形成一道“铜墙铁壁”(理证)。水,不应该成为人类的敌人。因此,城市建设者在决策时一定要“与水为友”,使公众能够享受“水”带给他们的轻松和湿润(下结论)。仁智兼备,得其“至柔”之道。智慧者似水,“动能变化、百折不挠、伸屈自如”;仁德者似水,“海纳百川、兼济天下、中庸适度”。仁者智者皆有“水至柔”之品格,学习水的智慧,无论斗转星移,像智者理性旷达;学习水的仁德,无论时光荏苒,像仁者情怀高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因此,城市决策者应将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人居等建设理念与自身的美学修养和情操结合起来,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城镇化和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儒家文化品格中“柔”的特性,与水之柔的意象不谋而合,传承儒柔之精髓,我们学习水的“顺势而为”,待时造势,一举成事;学习水的“以柔克刚、水滴石穿”,不断反省改善,提升自身修养。儒柔还有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胸襟,我们倡导人类必力求和谐,在安定中进步,学习五湖四海的水,善于融合而不冲突、不斗争,实现仁智兼备,和平与发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