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抗洪救灾中彰显创先争优————北岸镇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北岸镇地处歙县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6万人。镇党委下设30个党(总)支部,有党员1021名,自6月份以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江南等地,这场暴雨雨量大,地域广,持续时间长,北岸降雨量达到700余毫米,新安江流域局部降雨量超过900余毫米。汛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迅速号召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一手抓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一手抓灾后恢复加快发展,进而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抗洪救灾一线践行创先争优。尤其在市级地质灾害北岸镇金竹村的转移工作中,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肯定,也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赞许,先进工作情况反映在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上。主要工作:一是未雨绸缪抓好工作落实。汛期到来之前,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防汛、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与各村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编制北岸镇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三个小(二)型水库、重要屋顶当家塘的防汛预案、沿河低洼易淹易涝村庄学校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方案等,实行政府、村委会领导及水利、国土工作人员定点负责和值班制度,且镇、村全体干部确保手机24小时畅通。二是加大宣传群防群治。加强防汛、地质灾害宣传工作,通过广播、培训、张贴宣传画和上门宣传等方式,广泛讲解和宣传防汛以及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基本知识,填写明白卡,配备避灾防险工具,标明撤离的路线,使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防灾避险工作中来。三是巡查监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塘库、低洼易淹村庄、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监控力度。在汛期全体干部全部下村驻点,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对摸排出的各安全隐患点进行严密监控,严阵以待开展动员避险工作。镇党政主要领导全天深入村组及各灾害隐患点在一线指挥防汛救灾,督促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北岸镇在防汛和防治地质灾害过程中,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谱写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现将事迹汇报如下:洪水未退决不撤兵今年共出现6月4日至6日、6月9日至11日、6月13日至16日,6月17至19日四轮强降雨,随着暴雨的持续,新安江水位不断上涨,形势日益严峻。灾情就是命令,6月4日(星期六)上午,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召回正在周末休息的党员干部,并向各村(居)、镇属各单位下发了防汛抗洪的紧急通知,按照预案要求实行领导带班,进村驻点,明确责任,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领镇干深入一线,督促转移群众,巡堤查险,确保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6月14日上午,镇分管水利领导和水利员在金竹一个屋顶塘巡查时发现由于连续强降雨,水位暴涨,水位最高处已经离坝顶只有几公分了,水利员意识到对于土坝漫堤意味着什么,何况这个塘下游就有金竹九组的居民,险情就在面前,险情就是命令,二人冒雨对溢洪道上的拦鱼栅和杂物进行紧急处理,水位在半小时内就下降了十几公分,之后安排村里主要领导带上工具对拦鱼栅进行拆除并安排人员全天值班,紧盯水位,在紧急处理三个小时后,水位终于降到了较为安全的位置,险情终于排除,这时几个人全身已经湿透,但没有一个退缩,仍然穿着全身湿透的衣服坚守在提坝上,防止险情再次发生;6月16日凌晨,水库防汛巡查组到北岸村子坑塘检查时,发现由于放水底涵部分堵塞,加上上游一条平时从另一条溪流出水的小溪因被堵,大量雨水流入了子坑塘,水位迅猛上涨,眼看着就要漫堤。分管领导果断决策,安排抢险队员迅速疏通上游被堵的河沟,将上游来水及时向另一条河沟分流,在塘坝边挖筑引、排水沟,将塘坝附近山上的水流引向塘外,一面疏通放水底涵,通过这几种措施,塘内水位被及时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后,水位明显下降,险情基本排除,巡查组在要求村里安排值班人员紧盯该山塘后,又匆匆赶赴下一个塘库,就这样整日整夜都在巡查着各点的情况;6月18日,巡查人员在北岸镇金竹村发现一棵大树下泥土已松动开裂,而树下二丈多高的地方,就是群众居住集中的地方,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后果不堪设想,镇长汪皆兵闻讯后立即率领10余名人员赶赴现场,冒雨亲自指挥,一边要求县国土局派技术人员实地勘查,一边要求山下群众全部转移,并且派林业站人员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排除险情,雨一直很大,时间已过了2个小时,镇长全身都湿透了,但浑然不觉,帮助工作人员一起锯树、盖塑料纸防水,做的是那么的认真,经过3个小时紧张奋战,隐患得到了有效化解,镇长将注意事项一一交待给值班人员,又冲冲的赶往下一个灾害点,就这样衣服穿在身上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两三天都没回家一次。避险转移,心系群众6月4日到13日,持续的大雨冲刷着金竹村,地质灾害等级从三级转为四级、五级,按照预案必须把灾害点的上的村民全部转移到安置点上来。但群众常年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虽然经过了广泛宣传,但叫他们晚上到避险点上来过夜,大多数群众都说:“没有事的,我们都住了几十年了,都没有事”。住在灾害隐患点上的人,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为主,万一有险情,后果不勘设想,镇党委、政府给驻点工作组下达了死命令:今天晚上灾害隐患点上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离。工作组人员立即分工负责,每人包几个户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并且做好每一户人员详细情况登记,大雨一直没停,几百米的道路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各农户家中都进了十几次,工作组所有人员全身没有一处是干的,一个个嗓子都说哑了,但没有一个有怨言的,都在挨家挨户的做工作,群众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终于被镇干的工作所感动,十分配合的开始从山上撤离。书记张冬春到避险点上亲自安排群众吃饭住宿问题,送来了被子、草席、方便面、蚊香等必备生活用品。此时书记又接到一个从杭州打过来的电话(直接打到书记手机上)说:“我奶奶89岁了,住在最高的地方,雨下的太大了,自己不能下山,你们能不能帮助我奶奶一起转移下来”,书记立即安排镇干上去接老人家下山来,镇干到她家后,看到老人站在门口等着我们,看到雨下这么大,扶着老人下山已不可能,最后决定背着老人下山,由于山很高,路很陡,雨下的很大,路上都是急湍的水,镇干一个人背着几个人扶着,一步一步慢慢的走下山,虽然只有几百米的路,走了足足有20分钟,才将老人安全转移到避险点上,像这样直接打到张冬春手机上的电话也不知道有多少,张冬春始终坚守在一线,帮助需要安置农户逐一安置好,特别知道89岁的老人吃不惯方便面时,还安排村里农户家中每餐烧饭给老人送来,使住在避险点上的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和照顾。由于今年的雨特别的大,在外务工的子女看到电视上各地受灾严重,纷纷打电话让父母不要住到房子里,安置点上的老人说“你放心,现在的政府真好,老早就把我们安置到安全的地方来了,在这里有吃有住,晚上还要帮我们巡逻,你在外面不需要回来,安心做事就行了,有政府在帮助我们,你们放心吧!他们忙到现在饭都还没有吃啊。”当得知政府早已将父母小孩安全转移到了避险点,并且生活照顾十分周到时,都打电话来表示感谢,工作组人员心中自豪感由然而生。工作组人员不但白天要做工作,晚上还要彻夜巡逻,查看监测点上是否有变化,查看是否还有遗漏人员没有撤离,查看老房子和其它地方是否有新的变化,几天下来工作组每个人身上都是臭的,眼睛都是黑眼圈,有的人轮换下山休息了,但晚上又自己上山来了,说“下这么大的雨,在家里反而睡不着,在山上和大家在一起,虽然苦但心里是踏实的”。群众生命财产重于泰山,这只是北岸镇防汛避灾工作中的一角。众志成城,共击灾害大汛当前,团结协作是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镇党委、政府临危不乱,周密部署,科学调度,在第四轮暴雨袭击时,党委书记和镇长2天2夜没合眼,哪里有险情就到哪里去。镇领导班子成员始终站在抗洪一线的最前沿,在各隐患点上坚守了4天4夜,从未回家一次。其中有1名党员同志上岗,连续7天7夜坚守在金竹村地质灾害点上,一名水利员(预备党员)和镇分管水利领导、县水利局的技术人员、村里的干部一起在没有固定避雨设施的情况下,打着雨伞忍受着暴雨的袭击和蚊虫的叮咬,二十四小时坚守在北岸村重点病险水库-岔坑水库上,他一守就是三天;只要是雨夜,镇党委书记、镇长就带领党政领导一班人和水利工作人员深夜几度巡查五渡、北岸方村、升达丝厂等沿河低洼地带,进行严密监控,指导防汛,确保安全;在广大党员干部的鼓舞带动下,群众的抗洪救灾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全镇抗洪抢险的大军中,不少群众自发参与到抗洪救灾工作中去,达到了群防群测的效果。为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防洪抢险照明排涝的电力供应,镇供电所人员日夜劳作,抢修电力设备。镇国土、水利、民政等部门密切关注各村雨情,及时勘察处理暴雨引起的水库险情、山体塌方、泥石流等灾害。在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各村,镇直各单位都能顾全大局、服从指挥、齐心协力,为夺取抗洪抢险救灾的初步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灾后自救,重建家园受暴雨和特大洪水的影响,全镇受灾人口达0.5万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00亩(鱼塘被淹50亩,倒塌房屋30栋,村内公路路段及路基损坏2.2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面对严重灾情,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当前洪水正慢慢退去,但镇村干部仍然坚守岗位,对当地灾情进行详细核查摸底,并积极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由于救灾工作安排的细致,采取的措施得当,灾民基本生活有保障,群众的情绪平稳,灾区社会治安稳定。目前,我镇正在积极准备灾后生产自救工作,一旦洪水退去,将立即组织灾民进行农作物补种,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已对重点病险水库岔坑水库进行了应急处理,对金竹村3、4、6组地质灾害点搬迁安置新村建设投资概算已完成,基础设施概算和房屋土建工程概算共计需要资金2442万元,平均每户18.5万元。此项方案正在征求上级部门意见中。当前主汛期未过,镇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扬不等不靠的精神,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