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实验•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沃克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对随机选出的任何一名婴儿,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领袖或乞丐或小偷。•——华生•华生以其经典的小艾尔伯特实验,证明了看似产生于内部的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而产生的,更加确定了环境决定发展的正确性,完全否定儿童本身的素质、年龄特征以及内部状态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二、实验过程•1、小艾尔伯特是一名九个月大身心健康的婴儿。为了了解他是否害怕某种特定刺激,实验者给他呈现白鼠、猴子、狗、有头发和没有头发的面具以及白色羊绒棉。艾尔伯特对许多动物和物品都感兴趣,愿意接触他们,并不时触摸它们。实验的下一步是要确定艾尔伯特是否对巨大的声音是否会产生恐惧反映。实验者在艾尔波特身后用锤子敲1.2m长的铁棒,这种声音的突然出现,使他受他惊吓而哭泣。2.实验中,研究者向艾尔伯特呈现白鼠和令人恐惧的声音。一开始,艾尔伯特对白鼠很感兴趣并试图触摸它。在他正要伸手时,突然敲击铁棒,他十分恐惧,这一过程重复了三次。一周以后,重复同样的过程。白鼠与声音配对呈现七次后,不出现声音,单独呈现白鼠,他对白鼠也产生了极度恐惧。以至于他看到白鼠就嚎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白鼠的方向移动。他爬的飞快,以至研究者不得不冲过去抓住他,以免他从桌子上掉下去。对于一个事物,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一方面,研究者想要探讨这种习得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物体上。在心理学术语,这种迁移被称为“泛化”。一周后再次测验,他仍对白鼠心存恐惧。随后给他呈现了白兔、狗、白色毛皮大衣、一袋棉花和华生头上的灰白头发,他都感到恐惧,其中包括一个圣诞老人的面具。•另一方面,华生想知道在条件反射的情绪反应中,习得的情绪是否会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者将艾尔伯特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那里灯光更明亮、在场的人更多。在这种新环境下,他仍然对这些东西感到恐惧,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强烈。•华生想做的最后一个实验是观察艾尔伯特新习得的情绪反应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所有实验都终止了31天。31天后,再给艾尔伯特呈现当初那些东西,他仍然对这些东西感到恐惧。实验结束后,华生打算给他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以消除它对白鼠的恐惧。不过遗憾的是,实验结束后,艾尔伯特就离开了医院,校正试验没有机会实施。三、实验结论•恐惧是人先天的一种情绪,但是什么该怕,什么不该怕,却是后天环境所决定的。从实验结果可想而知,像恐惧这样复杂的内在情绪是可以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来逐步实现的,并且这种情绪还会迁移和泛化到相似的物品上去。由此可知,情绪反应是人对环境中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发射。实验应用•华生的这项研究以及其他研究都是在证明人们所有的行为都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虽然这一恐惧情绪试验在方法上有缺陷,并且严重违背了道德原理,但却是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之一。他令人信服的说明了情绪行为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其他情绪,如愤怒、愉快、伤心、惊讶或厌恶等都可用同样的方式习得。在此基础上,华生指出其他像情绪一样复杂、个性化、为人类所共有的心理也服从于条件反射原理。因此,他认为心理的发生发展是有外在环境决定的。华生的环境决定论•1.他否认了遗传的作用。首先,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是决定于遗传,所以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其次,生理上的遗传作用并不能决定机能的未来发展,机能的发展取决于环境;最后,华生强调行为,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行为的可控性越大。•2.他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儿童遗传的只是少量的反射,他们对心理的发展并没有多少作用,只有环境和教育才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由此,他提出了教育万能论。对华生理论评价•华生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因为对客观和实证的强调,有助于促进我们对儿童行为发展进程的了解。但是它排斥对中间心理过程的研究,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发展机制,同时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也否定了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是一种片面夸大教育和社会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作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