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佛陀的证悟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献给印度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若不是因为他至今我还不明了我是一个漂泊的人关于作者•DzongsarJamyangKhyentseRinpoche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1961年出生于不丹,为堪布阿贝仁波切的弟子。他是著名的宗萨寺及宗萨学院的主持人,并负责照顾及教育分布在亚洲六所寺院与机构的一千六百名僧众。他监督悉达多本愿佛学会,该会在全世界有六个教学及修行中心。同时他也负责钦哲基金会与莲心基金会两个非盈利机构。他编写并执导过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及《旅行者与魔术师》。他是李连杰的精神导师。如何才是佛教徒?如果一个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四法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认为,并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无常,你认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恒常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是纯然愉悦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确实本具自性而存在,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确实本具自性而存在,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认为证悟存在于世间、空间及能力的场域之内,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关于本书•悉达多对于学术论述和科学论证没有兴趣,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他也不关心。他关切的是另一种实际性,他想直探痛苦之源。他的教法不是让你读完后放回书架的哲学巨著,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修持的、既可行又合理的见地。本书则是尝试从各类人的各种角度,从坠入情网乃至文明诞生的例子来说明。虽然这些例子和悉达多所用的不同,但它所传达的讯息是相同的,因为悉达多所说的一切,至今仍然颠扑不破。造作与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什么是和合事物?(thecompoundedentity)•佛陀的发现: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长时间的思维,他终于了悟到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血肉、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我们所有的觉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当两种或多种元素和合在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钉子和木头产生了桌子;水和叶子产生了茶;而恐惧、虔诚和救世主,就产生了神。这些最终的产物,并没有独立于其个别元素而存在。造作与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什么是无常?(——变化无处不在)•在和合的同时,各个元素也起了变化。只因接触和合,他们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所有事物、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一切万有,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你手上的书不是,原子不是,甚至神袛也不是。无常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就是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任何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或关系转变了,即使是非常细微的变动,都要依循无常的法则。造作与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死亡——今日就是昨日之死•透过这些了悟,悉达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以解除死亡的痛苦。他接受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死亡只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而且他更进一步地体认到没有全能的力量能够扭转死亡之路,因此也就不会困在期待之中。如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偿,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完完全全地活着。•死亡,从生、从创造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停过。造作与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无常是个好消息•根据你的观点,以及对这个事实的了解,无常可以是通往启发与希望、光荣与成功的大门。例如,全球暖化和贫穷是贪婪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产物,单这些不幸都是可以反转的。只需要单纯地了解和合现象的本质,就能扭转乾坤。•我们能认清因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换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是如此。如果你现在没有一辆法拉利,你完全可能创造出因缘而拥有一辆。只要世上有法拉利,你就有机会去拥有它。同样地,如果你想活久一点,可以选择不抽烟和多运动。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什么是生命——人生的目的•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认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要被决定和定义。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验的集合。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希望受苦。•快乐的定义对不同人,在不同时段都不一样,对许多人而言,不断调整适于这些无尽而又经常变化的快乐定义,即是“人生的目的”。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什么是生命——人生的目的•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认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要被决定和定义。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验的集合。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希望受苦。•快乐的定义对不同人,在不同时段都不一样,对许多人而言,不断调整适于这些无尽而又经常变化的快乐定义,即是“人生的目的”。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什么是情绪——情绪即是痛苦•无论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生于自私,也就是说,他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所有那些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执着于谬误的自我,是无明的荒谬行为。它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无明,导致了各种痛苦和失望。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爱•有人或许会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痛苦的——比如说爱、喜悦、虔诚、狂喜、和平、团结、满足…然而其实,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即是痛苦。举例来说,爱或许是愉悦而令人满足的,但是它不会凭空独立地出现。它得依赖某个人或某件事,因此是不可预料的,他就常受束缚了。•快乐的定义是,一个人拥有完全的控制、自由、权利、安逸,没有障碍,没有束缚、这意指有选择的自由或不选择的自由,能安然地积极活跃,或安然地从容悠闲。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战胜心魔——抓住空性•悉达多征服了魔罗和他的魔军,证悟了本具存在的空性。他了解了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只是空性,而我们不过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标示于其上而已。•事物并不如其所显现——它们是无常的,而且不完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变化的河流•一条河,水在流,永远在变,然而我们仍然称它为河流。若一年以后我们再度到访,会认为它是同一条河。但它是如何相同的呢?如果我们单独挑出一个面向或特性,这相同性就不成立了。•水不同了,地球在银河中转动的位置也不同了,树叶已落,新叶又长出来了——剩下的只是一个相似于我们上次见到的河流表象而已。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空性与“某种程度”的存在•在佛教哲学中,一切以心所觉受之事物,在心未觉受之前不存在;它依存于心。它不独立存在,因此它不真实存在。但这并不表示它没有某种程度的存在。•空性也不应该被解释为存在的否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这个相对的世界不存在)。空性也不会消除我们日常的经验。我们能够享受经验,但仅仅由于能够经验某事,并不代表它就是真实存在的。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是你的执著困住了你”——放不下•在日本,有两位禅宗和尚正准备渡河。以为年轻的女子请求他们背她过这湍急的水流。这两位和尚都受过重戒,不可碰触异性,但其中年长的以为毫不迟疑地将她背了起来下水。抵达彼岸后,他把年轻女子放下,也不交谈就走了。几个时辰以后,年轻的和尚忍不住问道,我们不是比丘吗?为何你背那位女子过河呢?年长的和尚答道,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她呢?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见佛杀佛”•悉达多说,若以色见我,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究竟上,并无外在存在的佛陀。真正的佛并非一位为时间和空间所局限的外在救世主。•佛教也只是道路。然而道路本身终究也需要被抛弃,如同你抵达河岸时,就得抛弃舟一般。你抵达时必须要下船。在完全证悟的那一刻,你必须抛弃佛教。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终极的假期?•根据佛教徒的说法,在悉达多证悟成佛的这一世之前,他曾有无数世投生为鸟、猴子、大象、国王、王后,而且其中有许多世身为菩萨,其唯一的目标就是征服无明因而得以利益一切众生。•而最终,在他生为印度太子悉达多的这一世,终于在菩提树下击败了魔王魔罗,抵达彼岸,轮回的对岸。这个状态称作涅槃(nirvana)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想象中的天堂?•涅槃、证悟、解脱、自由、天堂——这些字眼,许多人喜欢说,但少有人花时间去检视。进入这种状态,会是什么样子?•悉达多发现这些死后的世界的版本都是幻想。仔细检视的话,典型的天堂景象并不是那么吸引人,证悟也好不到哪里去。退休、蜜月、野餐都很令人开心——但如果永远如此就不好玩了。如果我们梦想的假期延续太长,就会开始想家。完美的生活就会变得很无聊。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快乐不是目标•对悉达多而言,究竟的安歇之所,不论是天堂或涅槃,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从无明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如果你一定要指出一个地方,那可能就是你现在坐着的地方。•悉达多的目标不是要快乐。相反的,它是一条直接的道路,通达痛苦的解脱、妄念和迷惑的解脱。因此涅槃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它超越了一切二元的概念。涅槃是寂静。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佛是指心的一种状态•佛陀了悟了一切和合事物无法恒常存在。他了悟了只要是源自我执的任何情绪,都无法导致快乐。他了悟了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我,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现象能被觉受。他也了悟证悟是超越概念的。这些了悟就是我们所称的“佛的智慧”,这是对全部实相的觉知。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虚空的尽头•如果认真地想要达到证悟,我们需要有力量放弃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事物,而且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独自歩向这条道路。•我们仍然会经历情绪,但它们不再能戏弄我们,蒙蔽我们。我们仍然会堕入情网,但没有被拒绝的恐惧。我们会使用自己最好的香水和面霜,而不会留到特别的场合再用。如此,每一天都会是特别的一天。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轮回之不存在,就是涅槃•如同佛陀在《般若经》中所说,一切现象如梦如幻,甚至证悟也如梦如幻。设若有任何比证悟还伟大的,它也是如梦如幻。他的弟子,伟大的龙树曾写过,佛陀从未说过在你离弃了轮回之后,涅槃才会在那儿出现。轮回之不存在,就是涅槃。•最终,我们连证悟之道也要抛弃。如果你仍然界定自己是以为佛教徒,那么你就还未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