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领会本文的劝说艺术,领悟语言的魅力。2.过程与方法:学习劝说技巧,践行劝说六字原则:择、诚、婉、利、害、名,进行有效劝说。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理性而艺术地表达自己的建议,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教学活动:【活动】烛之武退秦师之规劝艺术一、导入激趣:教师活动:导言: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本节课我们将走进《左传》,走进一段历史,领略先人规劝的艺术和魅力。引导学生了解本课教学目标。学生活动:倾听,齐读设计理念:设置情境,激发学习欲望,把握学习重点。二、入乎其内,研读鉴赏;出乎其外,接轨生活教师活动:1.展示“妙心慧语易乾坤”的文本事例:佚之狐郑伯郑伯烛之武烛之武秦伯晋文公子犯学生活动:1.倾听,明确问题2.速读课文,回答文本劝说成功的例证教师活动:与学生对话,鉴赏分析劝说成功的原因【一】第一组佚之狐郑伯幻灯片展示“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明确问题:①删除“国危矣”行不行?②将“若”字改成“须”字可不可以?③“师必退”中“必”能否换成“可”。④见的对象能否改为“晋侯”?学生活动:1.倾听,明确问题2.组内交流研读心得,补充完善结论3.各组汇报鉴赏结果,与同学或老师对话。4.归纳佚之狐劝、荐成功的原因:①“国危矣”表明佚之狐之荐是无私为国,非为一己之私;实乃是急郑伯所急,表现其劝荐把握了时机;②“若”委婉,决定权在对方,“须”命令语气重,容易让人逆反,劝荐大忌;③“师必退”中“必”字语气坚定自信,“可”字则在语意的表达上程度较轻,不足以让郑伯下定决心。④见的对象不能改为“晋侯”,因为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与秦没有直接的矛盾,所以选择秦君。师生对话:3、展示“言说有道,巧提建议”,请学生判断哪种说法更有效。幻灯片再现:因为一件小事,父母言语不和,彼此谁也不理谁,冷战让整个家失去了往昔的欢声笑语。A你会选择什么时机规劝?B劝谁更合适?C规劝时,你会满腹委屈地指责其中一方吗?D下列说法,哪一种更能实现劝说的目的?★老妈,你快别唠叨了,烦不烦!★亲爱的老妈,如果你能长话短说,你该是多么可爱的老妈呀。★老妈,你很多时候都是一级棒,就是这唠叨的毛病得改改。请简要谈谈你这么做的理由。设计理念:1.文言文的学习是学生的难点,教师的提问方式和提问语言,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参与热情,所以,提问时努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采用“比较法,移换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容易把握核心问题,让思考领悟更有方向性,从而激发他们研读探究文本的兴趣。2.培养学生立足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3.学以致用,将“学”与“用”结合起来。【二】第二组郑伯烛之武师生对话:1.能否将郑伯的劝词“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改成“下面站着的可是烛之武,佚之狐说你能解郑国之难,现在寡人封你为郑国使者,速速劝秦国退兵,如何?”学生活动:1、阅读,交流2、亮明观点,说明理由。3、归纳总结,“是寡人之过也”乃“以诚动人”,“子亦有不利焉”乃是郑伯“以害晓之”。设计理念:情境比对,语句变换,在对比分析中学生更容易领悟到即使位高权重语言的艺术性也不能忽略,认识以“诚”劝说的重要性。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三】第三组烛之武秦伯师生对话:《左传》长于精简叙事,语言简洁,你能发挥想象,揣度二人的神态、语气、心理等,丰富以下内容吗?幻灯片展示探究主题:1、烛之武以怎样的语气、态度规劝秦伯?前后有变化吗?2、秦伯听时心理是怎样的,又有怎样的表现?请自由结组发挥想象再现此情境。3.开篇是“晋侯秦伯围郑”,而烛之武却改成“秦晋围郑”,顺序颠倒了,有什么深意吗?学生活动:1、读文本,找出劝说文字。2.发挥想象,再现情境。3.组内结组交流。4.自告奋勇,班内展示。5.点评展示内容。师生对话:.归纳烛之武规劝秦伯的艺术特点:秦晋围郑待之以敬尊之为君郑既知亡示弱亡郑陪邻有害(离间)舍郑利秦利诱亡郑阙秦大害(瓦解)得出结论:层层深入步步紧逼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个人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个人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反思,进行探究和创造性阅读。个性研读即使不如老师讲读准确,但绝对能创造精彩,学生爱学、乐学。【四】第四组晋文公子犯师生对话:1.秦国撤军,晋国有怎样的反应?晋文公如何劝子犯?2.为什么“因人之力而敝之”视为“不仁”,“失其所与”视为“不知”,“以乱易整”视为“不武”?教师活动:3.对学生给予一定的点拨。学生活动:1.阅读劝说文字。2.各抒己见,班内交流3.师生对话:归纳总结,“因人之力而敝之”说明其背信弃义,所以“不仁”;“失其所与”化敌为友,所以“不知”;“以乱易整”说明其没有武德,所以“不武”。晋无论涉及到哪一个,都无异于“利剑斩背”,背负恶名,所以必须撤兵。设计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展示或汇报自己对教材某一部分的解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并非,越俎代庖,可起到总结、示范、更正、弥补、引领等作用。三、梳理归纳师生对话:归纳总结规劝艺术,完善板书。设计理念:对本节课作必要的梳理和归纳,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总结。用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梳理归纳,既能对本课进行总结,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学以致用,链接生活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小试牛刀”:假如你的一个朋友,对手机很痴迷,甚至上课也偷着玩,严重影响了学习,试进行简短而有效的劝说。学生活动:1.思考2.交流3.展示4.点评设计理念:对接生活,学以致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明确“因境设辞”是实现交际目的的根本所在。十、教学反思这节课,突破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处理模式,力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度挖掘经典文言文的审美特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文言经典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学习古代经典提供了一种方式和角度,潜移默化中对其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产生了点滴影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多种形式的研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本节课“以读为经”:以“读”促思,以“读”代讲,以“读”导写,以“读”作结。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将自己定位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让课堂真正归位于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踊跃发言,不乏真知灼见。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自己关于教学活动的安排,在某些内容的处理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及认知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了调整。比如,对于规劝艺术的归纳,学生的归纳与老师预设的板书有些差池,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我随机将板书设计做了调整,学生得到了认可,积极性较高,课上表现可谓渐入佳境。不过,这节课教学内容安排的太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巩固品味、想像创新的空间;学生在这节课确实有一定的收获,但并未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去开始新的探究。应该说,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遗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