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存在于细节中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师德存在于细节中 ̄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塔城师范学校尹晓红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与法律123基本思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现状: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体验;重政治,轻情感;重理想,轻规范……造成的结局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知情分离情意相悖双重人格双面人生一二习惯的力量亚里士多德: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首先要有思想,然后才有想法,产生触动,最后变成行为,行为变成习惯。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李嘉诚成功之路..\李嘉诚的成功之路.doc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习惯左右我们的命运行为变成习惯并非易事许多许多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培养一点点文化。文化便是多年的习惯,校园文化就是师生员工多年习惯的集体养成。品德由习惯组成,习惯体现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我们教育的成败。相互提示让行动变成习惯每天十分钟,给行动加分;我醒示,你自我;你醒示,我自珍;给思想一片天,给心一个自由。醒示影响生活,行动改变明天。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解读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道德涵义特征功能有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评价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1.情、稳、俗2.软、广、深认识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功能……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和特征1.教师职业道德概念: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1.从教师职业特点看,教师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是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2.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以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3.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4).从教师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3、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红烛精神”/“为人师表”/园丁/灵魂工程师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功能: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2.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功能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1.教师职业理想:所谓职业理想就是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2.教师职业责任: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3.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间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4.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5.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师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6.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7.教师职业作风: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8.教师职业荣誉: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五、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观在新时代背景下,师德的价值取向和观念,也发生了理想与现实冲突。(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师道是理想化的师德预设,是利益关系的教育劳动中的权衡规则与分配形式。以个人利益为基点来权衡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行为方式,符合人类从自爱到他爱道德本性愿望;以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基点来协调两者关系的行为方式,契合与社会进步向善的要求,而反映社会利益的师道即理想化的师德正是基于后者而确立的。理想化师德的特征是:(1)起点高。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应该是高尚的人,因此,作为教师的社会成员应该选择以集体利益为基点来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2)精神价值凸显。教师职业物质利益的获得相对匮乏,社会支持以精神补偿,提倡以精神的丰盈弥补物质的稀缺。五、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观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以挑战的勇气,分析人性的内在需要,对现状及其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1)道德底线定位低(2)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3.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1)服务性原则:立足于利他主义基点(2)时代性原则:以现实为背景(物质与精神)(3)张力原则:服务性与时代性的统合思想–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六、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一)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原则。1.理想层面—忠诚并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人体精神”“红烛精神”便是其真实的写照。2.原则层面—忠于职守、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3.规则层面—不准有违背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准参与和支持有损于国家利益的活动;不得利用专业职务(招生、考试等)和专业工作之便,收受他人财物;不得在申请或破坏教育物质环境和如精神环境的事,如故意损害教学仪器设施、说脏话等;……(二)对待学生的道德: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面临的最重要的关系。理想层面—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原则层面—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规则层面—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的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以民族、性别、地域、家庭背景、身体状况、学习成绩以及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学生;不准以奖惩学生为由教师利用专业职务之便谋求诸如推销商品,特别是书籍、参考资料等私利……六、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六、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三)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2、宽容学生(1)不认为学生“接下喳”会打乱教学秩序,并能因势利导;(2)对经常做错事的学生不放弃信任,给他改正的机会;(3)对学生的错误不耿耿于怀,不秋后算帐;(4)对待学生不烦不燥,耐心细致;(5)容纳来自学生不同的看法、见解、思想、感情以及价值标准;(6)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力(7)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暴跳如雷,火冒三丈,而是有理智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注意控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8)不采取粗暴的方式去指责犯错误的学生,而是帮助寻找原因,提供具体指导。七、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与策略A.问题与冲突(一)现代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二)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三)在教育过程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矛盾日趋激烈之间的冲突;(四)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B.原因分析1.社会原因(1)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不高;(2)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不高;(3)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2.培养方面的原因:(1)职前培养不系统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师德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师范生”体现不明显;高等师范院校职前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2)在职培养不受重视。B.原因分析3.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1)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2)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身修养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其道德的要求:“人格”修养不适应;文化修养不适应。C.解决的途径与策略1、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经济收入和职业待遇;(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2)实施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3)全面提高和落实教师的职业待遇:带薪休假、定期带薪进修学习、购房住房优惠待遇;购买车船票;社区服务等生活优先待遇。C.解决的途径与策略2.为教师的创造发展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创设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1)新闻媒体要坚持尊重事实,全面分析,正面引导的原则,配合政府和学校营造一种学校为主、社会支持、家长协助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2)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思想,为学校、教师、学生“减压”;(3)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子女在学校中的成长与发展了解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困难和困境,帮助学校和教师开展工作。C.解决的途径与策略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1)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管理•定编时坚持“少而精”与“足而余”的原则;•吸引高学历的人员从事教育工作。(2)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与聘任制度,依法优化教师队伍;4.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格和道德修养水平:(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2)强化教师综合文化修养;(3)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检测与咨询;加强对教师自律和道德修养的养成;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调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C.解决的途径与策略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师德建设:(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规则制度,逐步实现师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师德建设落到实处;(2)强化政策导向,对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3)完善监督机制。6.建立职前与在职相互衔接的师德培养体系:(1)职前师德教育要抓好打基础的工作;(2)在职师德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实效性、和针对性;(3)职前与在职培养要重视关联性和互补性。八、本次师德培训推荐采用的模式与方法•1.理论引领:–邀请专家学者就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概念、特征、内涵、发展趋势、国际比较、师德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和引领。模式:-教授--推理;-教授——讨论;-教授——思考;-问题——分析等;2.师德论坛:•邀请师德模范先进人物作师德报告;•培训班成员之间的交流发言。•模式:–情感——体验模式–“体谅模式”3.集汇交流:–分组活动:6人一组,随机分组,相互交流介绍;–选一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如“新时期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把本组达成的共识写下6条在一张大纸上;–各组讨论的结果都张贴于墙上;–各组选派一名学员阐述原因;–全班学员浏览、观看各组讨论的结果;–每个学员从张贴的条目选出认可的5-10条记录下来。4、案例分析讨论:•分组活动;(6人一组,随机分组)•小组中,各人说出一个师德案例(优与劣都可!),交流讨论分析;•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学员面前发言,学员可以就各组案例人物发表不同意见。•模式:问题——分析•5、撰写学习体会和师德案例–模式:情感——体验模式•6、实践操作训练:–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本次培训的重点)–模式:行为——矫正模式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比较一、美国人眼里的四种教师•谋生的基本手段——受困于繁琐的工作与沮丧的心情•渴望分享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专注于专业的发展•为爱心所驱使——喜欢成长的生命•精神的引领——学生生命中的导师二、中国人眼里的几种教师•母亲型(诉诸情感)•官员型(高密度使用奖惩手段)•鼓动家型(激励,忽悠)•领袖型(活动策划一流)•导师型(有独立的思想,很高的威信)•学者型(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