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峡郦道元【作者作品简介】选自《水经注》(中华书局1991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课文全解】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这里是“在”的意思。[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中]以内。[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略,副词,几乎。阙:通“缺”,中断,空缺。【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隐]隐藏。[蔽]遮蔽。[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译文】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了天空,遮蔽了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评析: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概括地写三峡的总貌,重点写山。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襄xiāng]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绝]断。【译文】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有时。[宣]宣布、传达。[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发白帝”即“发于白帝”。[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译文】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御]驾。[以]认为,觉得。[疾]快。【译文】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快呀。☆评析:描写三峡的夏季景色:水流疾、快的特点,以对比叙述,生动感人。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潭]深水。[回清]回旋的清波。【译文】春冬两季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绝山献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这里指最高处。山献,山峰。[悬泉]从山崖流下来的像悬挂着的泉水,此指水流,大的叫瀑布。[飞漱shù]急流冲荡。漱:这里是冲洗、冲刷的意思。【译文】在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副词,真,实在。【译文】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有无穷的趣味。☆评析:描写三峡春冬两季壮丽秀美的奇观。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霜: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结霜。旦:早晨。[肃]寂静。【译文】每逢秋天雨后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高猿]高处的猿。[啸]动物长声吼叫。[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传]传出,传递。[响]回声。[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译文】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裳cháng]古人穿的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这里泛指衣裳shāng。【译文】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绵延悠长,猿猴声声悲啼,令人泪水沾湿衣裳”☆评析:描写三峡深秋景色,重点渲染猿猴叫声的凄婉,暗示难以排遣的抑郁心情。【结构梳理】三峡总貌:连绵不断,高耸峻拔语言精练三峡四季景色:江水盛大,水流湍急奔放美表现力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清悠美雄奇险拔寂静凄清,高猿哀鸣凄婉美清幽秀丽【课文简析】1.内容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文章先写山势。在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描写其连绵不断,概无断阙。虽然有些夸张的意味,但确实写出了三峡山势的特点。再写其高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以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仅极尽映衬,而且极尽夸张之妙。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继写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以至触动了大诗人李白的灵感,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篇。春冬之景,则既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写“悬泉瀑布”“良多趣味”。相对于夏季而言,春冬较为平静。作者笔到之处,不仅写出独特的景色,还写出独特的趣味;虽在纸上,而跃然心间。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笔力可透纸背了。课文最后一段写“晴初霜旦”的气氛,那是三峡所独有的。若非三峡,岂有“林寒涧肃”之景?若非三峡,岂有“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作者萦绕襟怀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与作者的情愫和谐一致,从而写出情景交融的一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确乎如此。2.主题课文对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3.写作特点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jué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古汉语常识】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2、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发声。二、古今异义1.或:古义:有时例:或王命急宣。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例:至于夏水襄陵。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三、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5、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四、一词多义沿溯阻绝(隔绝、断)哀转久绝(消失)绝多生怪柏(极高)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考题重现】1、用原文回答:(1)《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文中描写三峡湍急水流的句子,突出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的句子:沿溯阻绝、乘奔御风。(5)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7)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巘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8)“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水,以“峻”状山,以“荣”状柏树,以“茂”字状草。(9)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神韵表现出来,如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八个字,便写出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之明媚。(10)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11)文中描写三峡两岸的山峰的句子,突出三峡绵延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2)文中具体描写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突出三峡景美趣多的特点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3)高度浓缩了江水草卉、山峦树木的形态的句子是:清荣峻茂。(14)文中描写高猿长啸的句子,突出猿声凄异的特点的句子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5)2005年六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郦道元所描写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16)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17)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答: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分)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4分)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1分)。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分)、水流湍急(1分)。(意思对即可)3、《三峡》中作者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是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作者是为江水作注的,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5、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6、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7、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答: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8、把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答案: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9、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10、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1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12、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13、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绝巘、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怪柏、悬泉、瀑布。14、本文语言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