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课程目录1.绿色建筑概述2.我国绿色建筑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3.绿色建筑的策划4.绿色建筑的指标体系5.绿色建筑的建设6.绿色建筑实例介绍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一、绿色建筑概述即所谓:“四节一环保”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三点: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日益体现出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2009年6月24-2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主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在京召开。会上,明确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各地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方案,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出台的《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9]109号)进行了详细解读,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典型案例。进展情况:领导讲话仇保兴在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第一届三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面临4个方面的工作压力:一是必须要节能减排,必须要应对气候变化。二是人们80%的时间都是待在建筑里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建筑要宽敞,同时要求居住环境要舒适、空气要流通,要有绿建科技。三是我国的城镇化与机动化相伴随。机动化过程中要求建筑要有良好的可达性,建筑与建筑之间要有良好的步行空间。四是建筑要有经济性。建筑大都集中在大城市,每个人都必须在城市里占有房间,这是公平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住房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二、我国绿色建筑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我国绿色建筑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技术体系、支撑平台三方面内容。健全管理制度2007年8月2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科技中心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2009年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10月13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这些管理文件的出台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技术体系在技术体系的建立方面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08年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2009年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10年即将颁布《绿色建筑设计规范》JGJ×××-201×。目前,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体系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文档用于绿色建筑评价。同时,为配合技术体系的实施,科技中心出版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为开发商、设计人员、评价人员和标识管理人员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搭建支撑平台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站建设2008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站()开通。其中包括绿色建筑新闻发布、制度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评价管理系统、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介绍、绿色建筑相关资料下载和常见问题解答等栏目。2.给绿色建筑评星2009年6月24日~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召开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会上进行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下放工作,宣贯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三、绿色建筑的策划1.策划目标设计策划应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策划目标应包括下列内容:节地与室外环境的目标、节能与能源利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运营管理的目标2.策划内容绿色建筑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⑴前期调研;⑵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⑶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⑷绿色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⑸编制项目策划书。1场地分析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2市场分析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3社会环境分析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周边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当地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情况等。⑴绿色建筑策划的前期调研应包括场地分析、市场分析和社会环境分析,并满足下列要求: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①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②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③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④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太阳能资源分布图资源带号名称指标Ⅰ资源丰富带6700MJ(m2.a)Ⅱ资源较富带5400-6700MJ/(m2.a)Ⅲ资源一般带4200-5400MJ/(m2.a)Ⅳ资源贫乏带4200MJ/(m2.a)全国多年平均降雨量图1分析项目的自身特点和要求2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相关等级的要求3确定适宜的实施目标⑵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选用适宜的、被动的技术;2选用集成技术;3选用高性能的建筑产品和设备;4对现有条件不满足绿色建筑目标的,采取补偿措施。⑶应根据项目前期调研成果和明确的绿色建筑目标,制定项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与实施策略,并宜满足下列要求:1技术可行性分析;2经济性分析;3效益分析;4风险分析⑷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3.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①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者的适度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②保障使用的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室内环境质量;③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同时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①通过优良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适用技术、材料和产品;②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改变消费方式,减少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耗;③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④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⑤增强耐久性能及适应性,延长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寿命。⑥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清洁的资源和能源。四、绿色建筑的指标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①节地与室外环境②节能与能源利用③节水与水资源利用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⑤室内环境质量⑥运营管理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建设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考虑。绿色建筑的实践存在地域性的特点,各地气候、资源状况、文化风俗等方面不尽相同,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涉及节水和水资源的利用、雨水的回渗等要求时,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的状况来考虑,缺水地区应考虑建筑中水系统的设置,注重水的循环使用和梯级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回用率;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可考虑雨水的收集利用;如果不注重当地的地域性特点,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建设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绿色建筑应满足本标准第4章住宅建筑或第5章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表3.2.2-1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表3.2.2-2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五、绿色建筑的建设从2008年4月到2010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了7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价工作,共评出30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其中公共建筑22项,住宅建筑8项。这里包括2009年度4批共20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其中运行后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2项、完成施工图后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18项。经过两年的工作积累,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的管理制度、技术体系和支撑体系已基本建立,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起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技术体系、支撑平台三方面内容。2008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开始起步,以研究和建设相关基本制度和技术体系作为工作重点。2009年,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推广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成为工作重点。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现了飞速发展.2007年8月2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并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科技中心)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办法规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的基本规定,如标识主体、标识年限等。科技中心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经过两年的工作实践,2009年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了地方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工作要求。按照办法的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于10月13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在滨海新区内,距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中心城区45公里。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25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控制在35万人,计划10年至15年时间建成。其中,起步区位于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计划3至5年建成,规划人口规模8.5万人,总建筑规模460万平方米。中新天津生态城将以“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的理念,打造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发展的样板。区域位置图总体规划图产业布局结构图一轴:以生态谷为城市主轴;三心:一个城市中心和两个城市次中心;四片:四个综合片区;一岛:以生态岛和水系组成的绿色核心;三水:水库、蓟运河故道和蓟运河;六廊:以生态岛为中心,构建六条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一轴三心四片、一岛三水六廊水资源利用:以节水为核心,建立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系统,提高非传统水源使用比例,实行分质供水,建设城市直饮水工程,人均生活用水指标控制在120升/日,人均综合用水量320升/日。新能源利用: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先发展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充分应用建筑节能技术,所有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100%。中新生态城文化广场生态城创意大厦六、绿色建筑实例介绍世界著名绿色建筑一览1BRE绿色环境楼英国BRE的环境楼(EnvironmentalBuilding)为21世纪的办公建筑提供了一个绿色建筑样板(图1)。该大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m2,其设计新颖,环境健康舒适,不仅提供了低能耗舒适健康的办公场所,而且用作评定各种新颖绿色建筑技术的大规模实验设施。它的每年能耗和CO2排放性能指标定为:燃气47kWh/m2;用电36kWh/m2;CO2排放量34kg/m2。采用新颖的空腔楼板使建筑物空间布局灵活,又不会阻挡天然通风的通路。顶层屋面板外露,避免使用空调。白天屋面板吸热,夜晚通风冷却。埋置在地板下的管道利用地下水进一步帮助冷却。安装综合有效的智能照明系统,可自动补偿到日光水准,各灯分开控制。建筑物各系统运作均采用计算机最新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