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剪纸《生命花树》谈起抓髻娃娃与祖国民间剪纸艺术八一中学义教部教研室窦智《生命花树》剪纸甘肃《生命花树》作品简析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有个特别招人喜爱的想象就是(抓髻娃娃)。民间传说,抓髻娃娃能(镇住妖魔鬼怪)能让(家族多子多福),所以他深受人们喜爱。《生命花树》中,抓髻娃娃位于画面中心,在奇花异草的簇拥下,手持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两只寓意长寿的鹤在空中飞舞,给画面增添了雍容华贵的喜庆气氛。《生命花树》作品简析《生命花树》剪纸作品的特点:⑴、对称式构图,使画面饱满、充实。⑵、采用阴刻、阳刻、混合刻等表现手法。⑶、使用“隐喻”的手法表达情感。如:“牡丹”寓意富贵、荣华;“鸡”寓意吉祥;“蝙蝠”寓意幸福;“鹤、桃、松”寓意长寿;“喜鹊”寓意喜庆。剪纸概说民间剪纸,是以纸张为材料,以剪刀和刻刀为工具,通过剪、刻等方法形形镂空的效果塑造形象,完成艺术创作的目的。由于它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最为简单和便捷,因而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民间剪纸是最为普及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类,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西部雪域高原到浩瀚无际的东海之滨,不论是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民间剪纸流传,在许多地区至今不绝,成为广大劳动群众喜爱和使用的艺术形式。民间剪纸的历史许多商代葬中出土的漆器上,镶嵌有镂刻着花纹图案的金银片,战国时期出现了镂空鎏金技术和金银错、刻花错和透雕等装饰技艺。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当数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古代墓葬中出土的五幅剪纸作品,分别是“对马凼”(马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和“菊花形团花”。自魏晋南北朝起直至唐代,剪纸艺术的用途十分泛,其多与农耕文化关系密切,在一些风俗礼仪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在立春日,用金箔或彩帛剪刻成花样互相馈赠祝福。1959年新疆高昌出土的北朝《对马》剪纸残片模拟复原的北朝剪纸《对马团花》目前出土早期剪纸作品。新疆高昌出土的北朝《对马》团花剪纸残片、《对猴》团花剪纸残片。作品在几何形团花之外,剪出一圈对马。对禽、对兽和植物,是南北朝时期新疆流行的图案题材和构图形式,这张剪纸正是表现了这种题材和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生活祥和富足。表现了非常简单质朴的寓意。作品在几何形团花之外,剪出了十六只猴子,分成八对围成一个圆圈。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头相对而视;一只前爪相连,另一前爪高举,神态生动富有变化,是早期剪纸的代表性作品。宋代造纸业的发达,纸张的品类丰,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材料的便利,剪纸艺术的应用也纸艺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且出了许多技艺高超的从事“剪字”的专业艺人。元代出现了具有完整艺术构思的剪纸作品,有文人为之题咏,逢年过节时悬挂的走马灯开始用剪纸的形式表现故事情节。明代以降,剪纸的应用更为广泛,人们把剪纸称为“闹嚷嚷”,剪纸在艺术形式上也多有创新。清代是剪纸艺术普及、发展直至鼎盛的时期。不但剪纸品种繁多,且工艺精巧,名家辈出。至近代,剪纸艺术广泛地流传于民间,成广大劳动群众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生发出愈来愈丰富的样式,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环境,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审美观念的演进,同时由于设计艺术的蓬勃发展,许多专业和业余美术与设计工作者倾心于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从中汲取有益的艺术营养,在平面广告设计、邮票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插图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显示了传统的民间艺术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生命花树》中的抓髻娃娃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有一个特别招人喜爱的形象,就是抓髻娃娃。民间传说中抓髻娃娃的本领可大了,既能镇住妖魔鬼怪,又能让家族多子多福,所以他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这张剪纸中,抓髻娃娃位于画面的中心,在奇花异草的簇拥下,他手持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两只寓意长寿的鹤在空中飞舞,给画面增添雍容华贵的喜庆气氛。作品应用了对称的构图,使画面更加饱满充实。抓髻娃娃民间剪纸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式样,包含多种祈禳含义,如祈福、送病等,叫做抓髻娃娃。抓髻娃娃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叫“招魂娃娃”、“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或“纸人”。它的基本特征是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抓髻娃娃抓髻娃娃有性别之分,一般多为女性,也有的不象征性别的。女性抓髻娃娃头梳双髻或双辫;头立双鸟(双鸡)或戴花冠、花蔓或戴胜。双手外撇或上举,或双手抓鸟(双鸡),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兔,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鱼,或双手抓鱼;或双手举莲;还有双襟双鸟(鸡)、双膝双鸟(鸡),双足双鸟(鸡)、双脚蹬兔等等;男性抓髻娃娃为圆头,或一长辫,或戴圆形尖顶帽。双手外撇或上举,有的腹下垂阳饰象征男性的牡丹、云勾纹等图案。公鸡狗鸟莲花其它花草教学目标:1、了解抓髻娃娃剪纸的民俗功能2、了解掌握抓髻娃娃剪纸的艺术符号:3、学会运用二方连续折纸法制作抓髻娃娃剪纸作品;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剪纸能力和动手能力。吕胜中创造的“小红人”形象《生命花树》欣赏鹿头花与生命之树剪纸“鹿头花”与“生命之树”剪纸农历“立春”、“惊蜇”之日,甘肃黄土高原人们农事活动开始,老年妇女根据传统习俗,用绿红纸剪一种树,形似鹿头,树梢栖有两只鸟;树干左右两旁,各剪鹿鹤一只,名称叫“鹿鹤同春”、“生命长青树”、“鹿头花”,通称“生命之树”。这种我国古代作为物候历法和生命象征的鹿腾文化图样,两汉时流行最广,曾见于马王堆汉墓刺绣纹样和汉画像石图样中。“鹿头花”与“生命之树”剪纸鹿头花纹样的原始形态,后来向生命之树的植物形态发展。这种图样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仍然是上栖双鸟的生命树,树下是猴吃桃(双猴献寿)。有的生命之树,树下是鹿鹤同春,另一类演变成双凤、双鹤、双蝶的盆花与花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已故镇原县老艺人祁秀梅剪的生命之树鹿头花的演变图纹中,有些生命之树的树根或盆花的旁边堆有石头,树的两边卧着两条狗,这些图样其他地方不见,它是古羌族认为石头乃生命之源的白石崇拜与匈奴盘瓠犬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鹿头花”与“生命之树”剪纸根据古文献记载:鹿为“候兽”,鹿受太阳的影响,身上反映了一种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冬至这天鹿叉角自行脱落,遂有鹿茸孳生的生理现象。鹤既是“候鸟”,又是“生命”、“太阳”、“永恒”、“长寿”的象征飞禽。这种由鹿鹤组成的生命之树图纹,古人称“生命的桂冠”。它既是古代“物候历法”的具体纹样,也有“太阳崇拜”与“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初步了解剪纸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应会:进行剪纸的创作和设计,尝试运用画、剪、刻等方法,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提高学生设计细致动手制作的能力。隐性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剪纸的特点、语言和方法。教学难点剪纸的语言以及对图案含义的理解。教学方法资料调查法、欣赏分析法、游戏法、自主研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欣赏评价法。《山海经》记载说昆仑山有不死之树,食之常寿。在原始人类的心中生命之树不死。生命树连接着人类与天界,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生命就像生命树上结果子一样是结出来的。你看,人类的愿望多美好,有意味的生命从下往上,鸡、牛、狐狸、兔、马、猪、鼠、龙、人……层层叠起而上,仿若登天的阶梯。生命的重量在生命树里承载着,冲上云端的每一株枝桠都演出一个生命,每一个树枝都撑起一个家园。奇异怪张的眼神,犹如原始人类般的剪影。他们在干些什么?背着自己小孩玩耍,在深情对歌,幸勤劳作,舞蹈歌唱……生活也有动物的陪伴,兔子跳上跃下,鸟儿枝头喳喳,瞧这些狗儿也有着兔子的耳朵,人的四肢,狐狸的尾巴?聆听着歌声与欢跃……从历史的源头走来,这空间也不存在,我只愿自己是这树上的一片叶,一只鸟,昂然生命在心中荡漾。生命树剪纸的造型语言我们的世界从来都是多元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所形成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在一国之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倾向。中国的民间美术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艺术涵量之大举世罕见,其各类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手法是无所不包的,中国民间美术伴随着民生、民习、民俗而发展着。劳动妇女所创造的民间美术,因与生活紧密相连,所涉及的农民画、剪纸、面塑、刺绣、布制品等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美术课中的文化窦智20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