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概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4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7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7.1隔离原则7.1.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7.1.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7.1.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7.1.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7.1.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7.1.6建筑布局符合第五章中相应的规定。7.2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7.2.1患者的隔离7.2.1.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7.2.1.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7.2.2医务人员的防护7.2.2.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7.2.2.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7.3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7.3.1患者的隔离7.3.1.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7.3.1.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7.3.1.3应严格空气消毒。7.3.2医务人员的防护7.3.2.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具体流程与操作见7.9.2.3。7.3.2.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7.3.2.3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第6章的规定。7.4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7.4.1患者的隔离7.4.1.1遵循7.1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7.4.1.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7.4.1.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7.4.1.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7.4.1.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7.4.2医务人员的防护7.4.2.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具体流程与操作见7.9.2.3.7.4.2.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第6章的有关规定。7.5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7.6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隔离预防要求,参见附录E。7.7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参见附录F。7.8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应按照7.2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要求,参见附录G。7.9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7.9.1患者的隔离7.9.1.1将患者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7.9.1.2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7.9.1.3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7.9.1.4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7.9.2医务人员防护7.9.2.1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7.9.2.2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7.9.2.3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7.9.2.3.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7.9.2.3.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c)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7.9.2.4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7.9.2.4.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7.9.2.4.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7.9.2.4.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7.9.2.4.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7.9.2.4.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7.9.2.4.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7.9.3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7.9.4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7.9.5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