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学号:姓名:年级:学院:系别:专业:任课教师: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这些都离不开食品安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吃饭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又何谈建立一个富强、美丽的国家。可以这么说,食品安全乃是民之根本,国之根本,万万不可动摇。而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让群众对食品安全产生了相当大的不信任感,这些都不断地催促着我们不断地去重视食品安全,不断提醒政府用行动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让百姓吃得放心,活得更加幸福。不得不说,在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忽略了对思想道德的教育与熏陶,导致我们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许多经销商为了谋求暴利而忽视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另外,由于我们政府在相关监督体制上不够完善,让许多不良分子钻了空子,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民众的健康。本论文深刻指出当前社会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期望。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体制;重视;身心健康正文:广义上来说,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而食品数量安全指的是从数量上有效地反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它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主要特征的,强调的是生存权利的安全。而食品质量安全是指从生产或供给的食品中满足人体生理要求。而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在中国社会几乎找不出哪里还有由于食物短缺而饿死的事件。而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则一直困扰着国民,也俨然成为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日本有“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之说,而在中国,有人调侃“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2008年的“三鹿”食品安全案件震惊了整个中国,透过三鹿“毒奶粉”事件,以数万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给中国上了一堂生动的食品安全教育课。事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乳制品行业等都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做出了各种承诺和表态。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仅2011年以来多个地方再度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随后重庆“毒花椒”事件、广东中山墨汁粉条事件、湖北宜昌“毒生姜”事件、辽宁沈阳毒豆芽事件、江苏丹阳西瓜膨大剂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以及最近席卷全国的地沟油事件……风起云涌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一双双粗重的钢琴手,一次次肆虐地撩拨人们敏感的神经。政府高层纷纷表态对食品安全的强烈重视,已经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一种国家乱象,食品治理与维稳相关,刻不容缓。在历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听到了道歉,但没看到更多人受严惩;我们听到了表态,但没看到具体的解决措施;我们感受到了沉痛和反思,但没看到这些转化成更强大的改革推动力。于是公众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和漠然,人们在反复遭遇打击时,通常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大众心态正经历从愤怒到无奈的微妙过渡,更多人面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无奈调侃。我不禁要问:中国食品怎么了?中国社会怎么了?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媒体和网络报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数不胜数,就在今年依然有许多食品安全问题,这里我强调一下近几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几个案例。1.金华火腿案2003年11月媒体曝光:有1200年历史的中国名牌产品金华火腿竟然使用了敌敌畏。金华市的个别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火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别出心裁地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生产的大批‘毒火腿’苍蝇也不敢碰”。而同时,个别企业的生产场地卫生条件极差,且制作金华火腿的腿肉没有严格要求,甚至收购死猪肉来制作火腿。同月,金华市质监局发现两家企业不但非法生产“反季节腿”,且私自伪造检疫部门的公章。2.上海“瘦肉精”中毒案2006年9月的中旬,上海发生了重大“瘦肉精”中毒事故,其中两百余人食物中毒入院。一名浙江人涉嫌向上海浦东上农批发市场经销了一整车的问题猪肉,共189头,这些猪肉分别销往上海多个区的60多家菜市场。而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共336人次中毒。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3.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9月,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初步调查,出现结石婴儿5000逾名,涉及省份十余个。而这之后深受人们信任的两大奶业巨头———蒙牛、伊利集团,也相继检出奶中含有三聚氰胺。二.造成食品质量安全危机的原因分析造成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危机的,绝不仅仅是由一方面造成的。如果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机制到位的话,纵使社会上出现了有违中国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制法规,也会在走向市场之前就被扼杀在摇篮中。如果人们对道德足够重视,在乎他人的生命健康的话,纵使面对暴利,也可以果断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里有太多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这里我总结了几点原因以供参考。第一,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项目单一,检测质量标准低于国际质量标准。拿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来说,国内的蛋白质检验“标准”存在缺陷,目前的测试法,只是测试奶制品中的氮含量,并按公式推定有多少蛋白质,不检测蛋白质。正是这一检测标准,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先是在牛饲料里掺一些尿素,提高氮的含量,后来就直接加入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使牛奶看上去蛋白高,纯度高,以牟取非法利润。第二,我国的食品检测部门数量偏少,目前全国已获得授权许可的食品质检部门不多,且都分布在大中城市,在人口众多的偏远县乡,缺乏质量检测设备。例如我国现在还有过亿农村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当地并没有相关的水质监测部门的监测。一些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与血吸虫等水质问题,这些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日益显现出来了。另外,诸多大城市大多数蔬菜都来自农村,人们如今都在追求“绿色食品”,而在饮用水安全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生长出来的蔬菜能够安全吗?这样的话就导致农村、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这里需要我们政府逐步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财政投入和人员投入,逐步完善、健全相关体制。第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监管空白现象屡见不鲜。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多头监管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消耗掉”。对于效益好的食品企业,往往多个监管部门重复检查;而对公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如对农村食品卫生、小作坊、无证无照食品企业,各部门又互相推诿。这种“分段监管”体制无疑为“无事抢着管,有事跑着躲”的现象滋生提供了土壤。在此,我觉得我们中国有必要学习外国在食品安全的相关监督机制,可以采用链条式监督制度,从生产到销售,一环扣一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追溯而上,很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和解决,避免大量流入市场,再此造成更加难以估量的破坏和损失。第四,企业家缺乏职业道德,被利益熏心,做出违背道德,违背良心的事情。部分食品生产、销售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变着花样对食品弄虚作假,令消费者难辨真伪,上当受骗。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中,道德文化教养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跟进上来,以至于企业家迷失本心,做出这种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不道德事情。例如食品加工、包装等过程中,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加工化学添加物屡见不鲜。我国食品质量之乱,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与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化学添加剂息息相关。如果超量添加,就会导致人体过敏、畸形、癌变或细胞突变。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添加剂的层出不穷,不新鲜的、过期的、变质的甚至腐烂的食品,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合格的食品,仅以牛奶行业来说,这样的例子就已是比比皆是”。在黑龙江海林山野菜案中就是违法添加了化学制剂,使得劣质的山野菜变得新鲜翠绿。第五,法律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太小,对违法者来说无关痛痒,起不到震慑作用。一直以来由于政府相关法制法规对于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较小,导致很多企业挺而走险以谋取暴利。在他们看来,在这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他们可以无视政府的决策,无视人民的健康安全,无视社会的道德底线。马克思曾生动地描述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有30%的利润,人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有300%的利润,就会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去为之。所以,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这一规定太过于笼统,既没有划分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又没有经过成本效益分析违法者的利润,更没有考虑到危害影响的范围,过低的罚款依然会让违法者随时“卷土重来”,起不到任何威慑作用。第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民在食品安全的宣传还不够普及,例如在没有咨询过相关的技术人员就乱用或不当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使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禽畜产品和水产品中。也有些地区的农民为了让产品能够卖相好、高产等随意使用违禁化学试剂,以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例如在上海发生的轰动一时的“瘦肉精”中毒案。另外,每年有大量食品从“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流向市场,环境脏乱差,生产不规范,质量不达标。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加强对农民的生产安全问题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更加科学地使用化学试剂,也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施肥方式,还有对于养殖密度的控制等等方面,从而在根源上保证这些蔬菜、水果等食品流入市场、流入城市提前打了一剂预防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三.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目前我们国家虽然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相关法律不断进行改进,但是这好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这里需要一个合理的监督体制和对生产商、销售商等社会伦理道德的教育等等。虽然中国政府高层在大众面前一次又一次表明要解决食品安全隐患的决心,但是这不禁让我想到“光打雷不下雨”这句话了。中国目前在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可小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依然会时不时出现中国哪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少人生病、死亡,我们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也不禁会害怕:说不准哪一天厄运会降临在我头上。我想这个问题并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解决的,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决心。这里牵扯到政府、销售、生产等多方面,怎么样合理调动到那个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认识到的问题,也是我们社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四.结束语突然想到一句话:“百年大计,食品安全为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国家和政府对这一问题严重程度的足够重视,在衡量民生和经济的基础上把眼光放长远。曾在2003年抗击SARS中因表现杰出而举世敬重的钟南山院士说过一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石破天惊的话:“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常此以往,50年后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这将会是中国人民的悲哀,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所以科学、合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民的决心。我们政府需要用一种法律法规体制、监督体制、经济学观点等去逐步完善这一问题。虽然解决这一问题任重而道远,但是我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做到,我们政府可以做到,因为我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参考文献周勍,《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陈丽华,《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王可山,《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缺陷及其完善》改革与战略,2007,(4)刘晶,《中国食品安全与政府监督》现代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