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分析案例1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史,百万石油产业大军在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不仅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石油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创富,而且创造并形成了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形成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石油企业文化。我国石油企业文化产生于50至60年代。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一玉门油田的恢复和建设中,就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作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玉门精神”。主要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厘钱”精神;设备缺乏,自己修造的“穷捣鼓”精神;原材料不足,改制代用的“找米下锅”精神;人员不足,多做贡献的“小厂办大事”精神;修旧利废,挖潜改制的“再生产”精神。在此后进行的克拉玛依、柴达木、四川油田会战中,又形成了以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精髓的“柴达木精神”。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形成了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大庆精神。大庆精神是传统石油文化的代表。从内涵上看,它一方面继承了早期石油开发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石油企业的“开拓与献身”精神,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传统石油企业文化基本是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确立的。大庆精神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我国第一个独立发现和开发的大型油田,大庆油田的开发建成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促进大庆精神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1981年,党中央第47号文件,把大庆精神高度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献身),大庆精神像一面旗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奋斗不息。在大庆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培养了一代富有“献身与开拓”精神的石油人,后来又先后开发建成了胜利、辽河、华北、大港等我国一系列大型油田。在我国石油工业开发建设的早期,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会战式开发模式以及面临的当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十分相似,虽然各油田在开发建设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培育形成了以“玉门精神”、“柴达木精神”、“大庆精神”、“三老四严”等为代表的企业精神和理念,但总体来看差异较小,可以说,传统的石油企业文化是一种统一的、整体的文化。2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内涵石油文化伴随着石油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己经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巨大的无形资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形成了以中央文件形式肯定的“八字”企业精神。1981年,党中央第47号文件把大庆精神高度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献身〔奉献)”。大庆精神像一面旗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在石油工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石油企事业单位把大庆精神同本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总结和提炼了既体现石油工业的光荣传统,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2)形成了以王进喜、王启民等为代表的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典型和以大庆油田等为代表的企业典型。石油队伍英模辈出,在大庆会战时期涌现出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1997年又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铁人式的好工人”王为民、“铁人式的共产党员”王光荣、“中国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等一大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个人和以大庆1205钻井队、四川111钻井队、塔里木塔中作业区等为代表的典型集体。(3)形成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一石油工人共同迫求的价值观。“头戴铝盔走天涯.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些都是石油人价值观的写照。(4)形成了中国石油独特的企业理念。石油企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岗位责任制的管理理念”;“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个过硬”的作作风理念;‘有红旗就扛,有排头就站”的进取知识;为石油工业发展夯实了“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的“三基,,工作。(5)拥有了最年轻的国家文物和企业形象标志。“松基三井”成为了最年轻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还拥有一批具有重大纪念意义、见证石油工业发展的企业形象标志,如大庆油田的“铁人一口井”,克拉玛依油田的“黑油山”,长庆油田的“好汉坡”,塔里木油田的“塔中四井,“克拉2井,等。(6)拥有了企业发展的业绩形象和实力形象。50多年来,石油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中国石油作为特大国有企业第一个重组改制在境外上市成功。股份公司当年即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股票交易”,“中国年度最佳交易”,“中国最佳新上市公司”三项最佳。2000年,海外份额油首次突破了500万吨大关,2000年集团公司实现利润600亿,2001年实现利润530亿,这些都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2003年中石油集团公司制定的《企业文化发展纲要》,不少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借助专家力量更新企业文化。如大庆提出:“发展的企业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发展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无限的空间”的人才观。勘探局精心策划了‘精诚伙作,找油先蜂”、“您的期望,我的行动”的企业广告,并赢得了市场的赞同,兰化公司提出了“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生存理念、“德才兼备、业绩优先”的用人理念,“满足需求、不断完善”的质量理念,“诚实守信、卓越服务”的营销理念。3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特点(1)军队文化石油工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和军人结下了不解缘。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任石油工业的领导人都是军人出生。同时在大庆石油会战、建设大油田时期,石油行业缺少大量的产业工人,其空自是由军队成建制的转业来填补的。例如:1955年当时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同志在向毛泽东汇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原油时,向毛主席提出了将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帅改为石油师的建议。从这点来说.石油文化的形成是军队文化与产业文化的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说.是军队严整、现范、有序、意志的作风,军队的底蕴文化决定了石油人敢打、善打硬仗,连续作战,不怕艰难困苦,自然条件适应力强的作风。(2)混合文化这是构成独特油城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每一个油田之中,全国各省市区的人几乎都能找到,而油田人转战南北,所吸收、携带的不同工作区域的文化与本身的文化又进行碰撞、共生。此外,国际石油开发合作所引进的外围文化虽然星星点点,不成体系,但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因子,各民族文化在油田的大熔炉里进行交汇,融通、杂交、再生,由此形成了文化混合现象。(3)政治文化石油作为国家的能源保障,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石油产业从起步,就受了格外的关注,建国之初,当毛泽东把目光投例到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时,便意味深长地对众人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石油对于中国一直是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故而中国的石油又有“志气油”的称谓。从感情角度看,当年刘兼义先生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以及石油颂歌《克拉玛依》等,不知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投身石油大军的行列,不知沸腾了多少中国人的热血,激励豪迈的旋律,也激发了石油人自豪的情结,从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起,石油人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界的精神娇子,同时也打上了强烈的政治烙印。(4)独特的会战文化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与发展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能不利用全国人民扬眉吐气的精神资源、情感资源。采取运动的方式开展各种各样的会战,从各地抽调有生力量,运用“集中优势力量,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理开展经济活动。从工业经济的复苏,到后来的三线建设,在1979年之前的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是石油建设的主体方式,而这种方式在资金医乏、堪础几乎为零的条件下也只能是首选的方法。客观地看,前苏联和中国等贫穷落后国家采取这种方式实现了经济发展时段的经济崛起,从而奠定国民经济的布局、框架和其后发展的基础。但是,就运动性的大会战面言.恐怕只有石油行业最为出名。(5)榜样文化这足石油文化中十分耀眼的部分。其中,“铁人”王进喜与其他工业的工人英雄一道,登上天安门接受了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他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在“王铁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国家精神的脊梁,也是当时面对贫困求发展的必须,当然这与石油的政治地位以及大庆油田是紧密联系的。王铁人在全国闻名的时候,石油内部被树立起来的铁人还有几位,他们共同构成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榜样。与此同时,职工家属中掀起的“五把铁锹闹革命”的生活自救,创业立业,从另一层面上大大丰富了石油榜样的群体,他们的精神感召着百万石油大军以及全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6)达观英雄主义文化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我的家”的精神。现作看来也是令人肃然起敬,产生这种思想有杜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因素,仅就后者看,石油人的工作地域散布全国,因此决定了南征北战的现代游牧部落色彩。早期的工作地城大多是荒无人烟的戈璧大漠,海湾滩涂,荒山野地等待开发或欠发达的地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堆,石油职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磨难中孕育、滋养了石油人乐观、粗犷、豁达、豪放的性格,随着人员的调动、搬迁,这种个性便遍及各个油田。(7)开拓进取文化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注定了其开拓精神的产生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素质。由于勘探开发的是隐藏在地下几百米、几千米的地层,不可能直观的认识,所以,勘探的成功率高的也很难超过30%,而一口油井、一口探井下去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投资,因此,他们提出的“工作的对象在地下,斗争的对象在油层”的口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们的钻头只有大胆而不停地向地下的理想深处开拓进取,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职业的特点、方向锻造了石油人的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则锻炼了承受能力和韧性,形成了石油文化敢打敢拼的特征。上述石油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及形成的个性化特征,都是当时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并对当时的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整整影响了几代石油人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而献身于石油事业。今天,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随着当今石油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改变,企业管理中的文化、方式等也必须随之改变,但这种改变绝不应当是简单意义上的形式增减,而是应该把它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来加以思考,这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石油企业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思考。4国际知名石油企业文化新理念通过分析国际知名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可以明显发现,这些大企业在新时代,适应变革,倡导新的理念,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发展,这些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成为共识国外知名石油企业都认识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如哈里伯顿公司认为,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资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脑和心,受卓越业绩所激励的人们会努力去寻求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2)诚信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国外知名石油企业普遍提倡诚信,把诚信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埃克森美孚提出“以诚信对待业务中的各个环节是我们工作的基石,业务往来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诚实无暇”。而近年来安然、安达信、世通公司等在经营理念中缺乏诚信,暴露出做假账的丑闻,不仅使公司自身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也对国际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震动。(3)提倡协同合作和理性竞争,互利双赢国外知名石油企业都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提倡协同合作。雪佛龙公司提出“形成团队,共同工作是雪佛龙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相互信任、交流合作”;贝克休斯公司把“协作”做为核心价值观之一。正是基于“双赢”的理念,国际石油界近年来出现了兼并的高潮。1998年BP(BritainPetroleum)和阿莫科公司合并;1999年埃克森和美孚公司合并;2000年BP阿莫科公司收购阿科公司;2001年雪佛龙和德士古公司合并;2001年年底,大陆石油公司和菲利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