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他等值线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机。初一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主要是因为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他们,并且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初一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自学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有的地方是高山、高原,有的地方是平原、盆地、、、、、、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但我们看到的地图却都是平面的,那么,怎样在地图上来表示地面的这种高低不平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先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二、出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含义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基本地表形态(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高原、平原、盆地等)3、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4、能绘制地形剖面图5、能运用地形图分析实际问题重点: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的判断难点: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三、预习导航:该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了解基础知识。自学内容如下:请阅读课本16页的内容,结合图1.27和图1.28,找出下列题目并加以理解。加油啊,看谁最出色!1、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结合图1.27加以理解)2、什么叫等高线和等深线?(结合图1.28加以理解)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四、展示交流:对上面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展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该环节的内容详见课件。五、合作探究: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度难关!1、每小组利用课前准备的橡皮泥,参照图1.29,请捏出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态。并思考和画出如何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态。2、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参照图1.30,完成课本17页的填表。3、地形剖面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参照课本18页的活动3,把图1.32的地形剖面图绘制完整。并估计图中C点、D点的海拔各是多少?为节约课堂时间,可采用小组分工完成,一、二组完成第1小题;三、四组完成第2小题;五、六组完成第3小题。(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形象演示】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联系生活与延伸拓展】1.在《中国地形图》上,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2.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六、达标检测:题目详见导学案。课本独立完成,完成的交给老师批阅。出错较多的地方可以共同纠正;出错较少的地方小组内解决。【课堂小结】经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树立学习效率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板书设计】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反映了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势的高低起伏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