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或:中国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指导意见)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目录第一部分:前言(本指导意见的制定背景及依据).....................................................21我国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22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变化...........................................................................................23信息素养教育亟待新的发展和推进...........................................................................3第二部分:指导意见正文...................................................................................................41信息素养概念...............................................................................................................4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高校学生应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能力)...........................42.1认知多元信息的产生与作用................................................................................42.2探索式查找与获取信息........................................................................................52.3辩证式利用信息与创新(利用…创新?好像有点不通).................................52.4认知信息的伦理与安全:知识产权、信息道德、学术规范、隐私与安全....63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64软硬件条件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95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估.................................................................................................10第三部分:实施建议.........................................................................................................111管理人员如何使用《指导意见》.............................................................................112教师如何使用《指导意见》.....................................................................................113图书馆员如何使用《指导意见》.............................................................................11附录:本指导文件制定说明.............................................................................................122第一部分:前言(本指导意见的制定背景及依据)1我国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我国教育部1984年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1985年、1992年又相继发布了文献检索课专门指导文件,这些指导文件为我国组织实施以文献检索课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规范准则,有力推动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图书馆。三十多年来,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深入了解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现状、查找现存问题,以便为制定科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提供决策依据,2014年9月-2015年1月,教育部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图书馆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调研,来自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45所高校参加了此次调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检索与利用相关课程、专题培训讲座以及新生入学教育为主体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普遍拥有较好的教学硬件与师资条件,整体上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较好地发挥了支撑作用,一部分高校图书馆还积极探索在线教育和嵌入式教学等新型实践形式。然而,此次调研也显示出,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规模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不能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和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需要,其内容和模式都亟待突破与创新。2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变化我们所处的整个信息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流、评价等环节打破原有模式、形成新的格局:信息的类型、载体、来源日益多元化,传统信息源的影响显著削弱;信息生产、出版和传播的界限日趋融合,新的出版与传播模式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开放学术运动的深化,以及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提出,促使信息交流模式日趋多元化、网络化与开放化;信息可获取形式和数量多样、庞大,信息的甄别、管理、分析以及评价问题更加突出。在新技术的影响下,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型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不断变革。特别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发展迅速,呈现在线课程与线下学习紧密结合的态势。作为课堂教学模式之外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在线教育目前逐渐正规化。而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协作式等新型学习模式也极大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效果。高等教育的网络化与开放化发展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信息生态环境和高等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信息需求与行为3也在不断变化。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是标准的“网络一代”、“数字一代”,面对多元动态变革的信息环境和全新的高等教育环境,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其获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研究、创新的综合能力,即信息素养,是当前高校教育者需要应对的紧迫课题。3信息素养教育亟待新的发展和推进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新一代用户需求,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取得更大的提升,甚至可以说需要经历一场变革,才能更好的支持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这场深层次的变革迫切需要新型有效的规划指南来指引。原有的信息素养教育指导文件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本指导意见旨在规划新环境下中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方向,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指导。2015年12月,为更好地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作为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并明确要求“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规程的制定与发布为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纵观全球,近20多年来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兴概念如媒介素养、数字素养、学术素养、元素养、元认知等层出不穷,尤其广受关注的是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于2015年2月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forInformationLiteracyforHigherEducation),用全新的框架元素和新理念替代了其2000年的标准指标体系(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体现了新型信息生态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具前瞻性、指引性,引起了世界各国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意见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指导,以全球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为参考,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规划和发展指南,它是各高校组织规划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建议不同层次的协会、机构以此参考制定适应本学科、本机构的指导和实施文件,为各图书馆提升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为学校人才培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4第二部分:指导意见正文(信息素养概念及教育内容括号内的内容发布时不出现)1信息素养概念本指导文件中,信息素养是指融合了多种关于信息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意识的一组复合能力,具体包括:在信息生产过程中,认知和评价不同产生途径和形式的信息的价值;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制定、调整信息发现和获取的策略;以辩证思维(用“辩证思维”还是“批判性思维”,需要思考和探讨?)分析评价获取的信息;规范合理地利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内容;以各种方式呈现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信息素养这一定义将信息素养的内涵延伸至当前信息环境下,与学生学习和学术研究等目标相结合,强调学生作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创造者的双重角色,强调新环境下信息素养概念的动态性、灵活性,及其与高校学生个人成长的相关性。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高校学生应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能力)2.1认知多元信息的产生与作用(此部分内容建议重点放在信息源的多元性和信息类型的多元,以及不同类型信息的作用、价值,不同信息产生过程等内容。需要再斟酌)信息内容的可靠性与权威性与信息源和生产者相关。研究、创造、修改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不同,生产者专业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最终的信息产品价值和权威性。人们对于信息内容权威性的判断基于其知识水平和使用环境,不同使用环境下不同使用者对于信息价值的判断是有差异的,信息价值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初学者根据这一认识观点,可以从多元途径查找信息,依据已有的权威评价指标(如出版物类型或作者资质)判断信息的价值。并能简单选择出版方式和途径,发表成果。专家则能够不局限于固有评价指标体系,而是从观点和内容角度判断信息的价值与权威性,而且知道权威信息的有效性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权威不是绝对的。专家知道如何寻求权威观点,并依据观点思想和信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选择适当的出版途径和形式,与同行进行交流。该项能力的具体学习内容要点包括:(1)认识到当今信息产生途径、存储格式、传播交流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纸质信息源、数字信息源、社交媒体、开放获取、其他新的出版模式);(2)认知不同信息源的产生过程,判别其作用、可信度与价值;(3)认知自身所属专业知识环境中信息的产生途径和主要传播方式及其作用;(4)形成自身常用信息源集合,并合理选择信息源进行信息查找。5(5)在理解所属专业信息环境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出版方式和途径,发表和传播自己的成果。2.2探索式查找与获取信息信息查找是一种非线性的,需要反复进行且带有偶然性的发现活动,与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