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论文建筑专业职称论文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证书制度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贯彻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行高职数控专业双证书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Abstract:Vocationalschoolspracticethedouble-certificatesystem,whichwillhelptoimprovethequalityoflocalschools,andtoreflecttheemployment-orientedthinkingskills-basedpersonaltraining,andtoenhanceemploymentcompetitivepowerofvocationalschools.Theimplementationofdouble-certificatesystemofarchitecturalengineeringtechnolog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needsadjustingcoursesystemandteachingcontentandconstructingofdual-qualificationteachingstaffandpracticetrainingbaseandbringstherequirementsofvocationalcertificatesystemintotheteachingplan.关键词:高职;建工专业;双证书制度;教学改革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rchitecturalengineeringtechnology;thedouble-certificatesystem;teachingreform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233-020引言《职业教育法》是规范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及各种形式的职业岗位培训的法律,是目前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法律依据。其中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也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国家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实现双证书教育制度,保证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满足社会需要,可以在如下几方面采取一系列教改措施[1]。1“模块化’课程设置和“对证施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可分为内业和外业,内业中的岗位主要包括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设计员等,外业中的岗位主要包括测量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等。内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图识读能力、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建筑材料采供与检测、试验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工程图设计、打样及翻图能力等;外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图识读能力、工程测量放线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管理能力、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土石方、脚手架、钢筋代换及砼和砂浆配比计算能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力、建筑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建筑工程监理能力等。为保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上可考虑“模块化”课程设置和“对证施教”等教学手段,努力实现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衔接[2]。1.1模块化课程设置将全部教学内容按模块分解,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按照理论教学内容为实践教学服务,以实用、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为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相衔接。为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设置三个教学模块,模块1包括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实训3门课程和实践环节,本模块主要为预算员(造价员)岗位设置;模块2包括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程项目管理4门课程,本模块主要为监理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施工员等岗位设置;模块3包括多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实验和建筑工程软件应用3门理论和实践环节,本模块主要为设计员岗位设置。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之比为1:1以上,分别连续完成“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岗位实习”三个阶段的内容。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始专业认识实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和铺垫。在提高实践训练量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2对证施教对证施教的内涵是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体系和国家职业标准,参照相应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考核内容,设定教学方案。这里所说的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是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持制定的鉴定题库。作为高职院校这一层次,可依据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高级工水平工作要求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制定培训题库,完善实训条件,并纳入模块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以“测量工”(2-02-02-02工程测量工程技术人员)模块为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汇编》(第一分册)中对测量高级工的职业资格工作水平要求,作为测量高级工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前提下,①懂得设计意图和图纸上的构造,并能对图纸进行校对和审核。②能熟悉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经常对它们进行维护、保养。③应懂得施工生产的工艺过程,对建筑施工的各分部、分项的施工程序有明确的了解,能在施工过程中与其他工种协调配合,提供所需的测量服务。④了解施工规范中对测量的允许偏差,从而在测量中提高精度,减少误差。⑤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检查,由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同时,基于“够用为度”的原则,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可以针对教学中“培训题库”的教学任务,以便更有利于实现双证书的教学目标。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指标标准说明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2.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2.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2.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具体来说,“双师型”教师的“双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从职称角度看,是指既具有教师职称,又有技能或工程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从能力水平角度看,是指教师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均达到一定水平;从能力更新、创新角度看,是指教师能适应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并能进行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途径如下:①外聘兼职教师,将企业理念融入到学院“双师型”师资建设当中。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一个行业专家或名师既能凝聚一支教科研队伍,又能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激活整个学院的活力,从而建设为具有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②提倡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活动。依靠学校已有的教师资源。在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协调、组织下,可安排几名教师与企业优秀工程师结成师徒,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活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使没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真正深人企业,作为期半年至一年不等的“访问工程师”。参与企业相关工程项目的研发,或在技术性生产岗位上顶岗劳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与企业合作,从事横向工程项目的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教师的生产实践过程可作为教师科技工作乃至岗位业绩考核的一项内容。3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校企共同参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同参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既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的环境,又可为学生拓宽了就业道路,也为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具体实施方法有:3.1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丰富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3.2鼓励学院教师与专业对口企业进行教科研联盟,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最终促使高职院校与企业达到“双赢”局面。3.3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为教师自身实践的锻炼提供保障[3]。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共建校内实训室。校企共建实训室的方式包括企业赞助通用教学设备,或企业结合本单位提供特殊教学设备,或企业提供培训师和教材、教学软件等。通过校内实训室的校企共建,学校增加了教学资源,尤其是一些由企业赞助专业通用设备构建的实训室,这样的实训室,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也便于学生结合工考实训。第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反映该职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还包括一定的职业行为修养。为加强对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学校可以在数控专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结合企业的工业案例和生产活动,让学生得到实训、实习机会,保证即将走上职业岗位的学生真正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职业行为修养[2]。3.4构建紧密合作的渠道。无论是安排学生实习、顶岗或就业,还是对教师轮训、派兼职教师,或者是改革课程,编写教材,甚至招生,都要校企双方紧密合作。互利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动力。就企业而言追求利润是最终目的,企业既没有培养学生的义务,也没有给予学校资源支持的责任,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通常被视为廉价劳动力,无法满足顶岗实习学生的最低生活要求,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提高。从国外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看,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校企合作的有效促进力量。由于校企在合作中的地位不平等,因而需要一股中间力量来平衡校企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主体的有效互动。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应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国家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规定最低薪酬标准,积极引入保险机构,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关心的校企合作发展体系。4结论综上所述,高职建工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可以考虑在教学模式、实训场所和师资队伍上采取必要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措施。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构建真实的实训环境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对照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制定相应的培训题库,并把培训题库的内容纳入教材,使课程内容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双证书毕业的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史美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科技教育,2009(2):198.[2]黄志辉.对高职数控专业双证书制度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6:181-182.[3]孙秀英,于正永.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