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资料一:通判: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一般是六品或者五品。相当于今天地级市代理市长。宋代的杭州: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画栋雕梁,湖光山色。宋代的密州:经济萧条,荒山连绵,连连蝗旱,生活困苦。苏轼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离京,一心想报效祖国却无法施展才能。了解背景资料二:写作背景: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扰袭边境。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苏轼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宋词分两派:婉约派和豪放派词作地位:《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山之作,也是豪放词中的神品。词牌《江城子》特色:上下阕字数同,长短句相对应,讲究押平声韵、韵脚位置固定(通常在1,2,3,5,8句押韵)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望狼——荡气回肠感受音律之豪迈感受用典之豪气【典故】《辞海》中释作“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源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1)亲射虎,看孙郎。(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发少年狂气,老当益壮,意气风发。自比魏尚,希望得以重用吗,报效国家。表达了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语言精练避直就曲文眼(词眼)——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奠定文章情感基调。狂:1.癫狂2.任性放荡,不受拘束3.轻狂,傲慢4.迷惑,糊涂5.急遽感受文眼之豪放结合全词,谈谈太守的“狂”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①老夫聊发少年狂②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④为报倾城随太守⑤亲射虎,看孙郎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豪情英姿阵容场面气概信心忠心雄心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西北边疆秋来风景与中原不同,大雁南飞衡阳,无半点留恋之意。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号角一同响起,崇山峻岭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浊酒一杯遥寄万里思乡绪,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听惯了幽怨的羌笛,见惯了秋霜满地,征人夜深不能睡,将军征夫白发长,热泪泣。(互文)朗读感知诗人情感之“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勒功:亦称“勒石燕然”。东汉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用典)“燕然勒功”指建立或成就功勋。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壮志难酬思家忧国情感·典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作者简介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同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了解背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朗读感知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在起义军中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之情。中心思想秋瑾(1875-1907),女,字璇卿,号竞雄,别名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秋瑾的作品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前期(1891-1904),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后期(1904-1907),抒革命豪情及对祖前途的忧虑。创作背景1903年,秋瑾丈夫王廷钧捐得户部主事,随夫去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王廷钧无心国事。中秋节,秋谨与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于北京阜城外的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抒怀之作。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翻译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抒怀之作,反映了她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的英雄气概,走向革命前的苦闷、矛盾复杂的心情。元旦假期作业1.复习九上字词(完成字词卷,认真更正);2.古诗文背诵;3.复习古文《湖心亭看雪》;4.复习《水浒传》《西游记》;5.作文《回望》。谁说我们只能目送光阴流逝,谁说我们只能目送历史苍茫,谁说我们只能目送亲人远去?啊!别忘了再回首!回望光阴,收获的是成长;回望历史,收获的是智慧;回望亲情,收获的是感动……请以“回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