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儿科主讲人:胡美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度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二、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及家属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六、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跌倒、坠床等发生。七、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2、药物、物品标签清楚,分别放置。八、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定期清点交接。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九、病房通道要通畅、清洁,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证病人通行安全。加强科室水电暖管理,不漏水、漏电、漏气,发现有损坏及时报告设备科维修。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加强陪护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发现有可疑人员立即报告保卫科。、消防器械保持备用的状态。十一、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十二、对于所发生的护理过失,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上报护理部。一、输液安全管理1、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发现不符要求则不可使用。2、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3、查对制度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配液。3.2.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撕二挤三倒转四照看一撕:撕开外包装,核对溶液名,保质期。二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照看: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如检查溶液发现有异常,需及时上报。3.3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方能张贴。3.4配药: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3.5更换液体(接瓶/换瓶):更换液体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3.5.1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等。3.5.2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3.5.3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不能前后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3.5.4药液输入后,应检查茂菲氏滴管液平面及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4、用药观察4.1有无药物过敏反应4.2药物输液滴速4.3输液外渗5、输液反应处理则按输液反应处理流程进行,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二、坠床跌倒管理1、病房挂防跌倒标识;2、留陪人,并宣教有关注意事项;3、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固定;4、必要时加护床栏,以防坠床:;5、病室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干燥。6、一旦发生坠床跌倒,立即执行坠床跌倒应急预案。7、坠床/跌倒事件上报:发生坠床/跌倒后须向护理部上报,填写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三、患儿安全管理1、新生儿的安全管理1.1新生儿入住新生儿室时,在手腕佩带腕带,此标志不得摘除或剪下,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院前摘除。22医务人员将新生儿交给父母及监护人前确认他们的身份。2、住院患儿的安全管理1.1儿童住院期间,必须有父母亲或监护人陪同1.2入院时向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介绍本科医务人员。3、对人员的身份鉴别:3.1医务人员值班期间应始终佩带医院的工作身份牌,并做好自我介绍。3.2值班人员巡视病房时,注意闲逛人员、可疑人员。3.3对任何出现可疑行为的人应询问、注意并上报。4、发生新生儿、婴儿及儿童病人丢失的处理对策:4.1最早发现小儿失踪的员工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保卫科,并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4.2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封闭病房的全部出口和楼道,仔细搜寻。4.3.一旦确认丢失婴儿/儿童超过1小时,按规定报告公安局。4.4如果需要,通知化验室保留血样。4.5安慰其他患者。四、职业暴露防护管理1、医务人员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是锐器伤,尤其是针刺损伤,常见原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职业经验;心理压力过重等。2、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标准预防原则。2.1标准预防核心内容:2.1.1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1.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1.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2.1.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等2.2标准预防具体措施:2.2.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2.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2.2.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2.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2.2.5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3、发生意外损伤后处理程序:3.1保持镇静3.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3.3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3.4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3.5发生意外损伤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清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3.6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五、用氧安全使用管理1、氧气是一种助燃物质,不要与明火、火星和易燃物质接触。2、在氧气接口处张贴“禁止烟火”,警示牌。3、安全用氧,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4、严格遵守用氧操作规程,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如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5、观察用氧效果: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发绀减轻,心率较前减慢,呼吸困难缓解,精神状态好转等是氧疗有效的反映。6、定时更换湿化瓶,湿化液每日更换。六、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管理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1.1生命体征不稳定;1.2意识改变;1.3新生儿1.4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2、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3.1氧气枕。3.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4、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6、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留在病人身边,根据需要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