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课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次课学习使学生1、认识学习经济学的意义;2、掌握经济与经济学等基本概念;3、了解经济学的历史;4、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组成);5、初步认识学习经济学的方法;6、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教学重点:经济学的一般概念、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理解经济学的发展史、经济学研究对象。授课类型:单一课(授新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列表教学内容:一、课程导入从近期国内外重要财经新闻中引出为什么学习经济学。二、授新课第一节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一、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周围的世界二、有助于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决策三、理解经济学与政府的关系第二节经济与经济学一、经济:指人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的总和。二、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年代、代表人物、代表作(列表方式)1、重商主义时期2、古典经济学时期3、新古典经济学时期4、宏观经济学三、经济学学科体系重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结合课本目录,由学生自己判断、归总)微观经济学1、经济学中的微观是指个体,如企业、家庭、个人。2、微观经济学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以价格为核心,以单个的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是最佳配置资源的问题。举例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分析的是经济总量。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在合理的资源配置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的高效率,充分利用资源是必要的。国家对住房价格上涨过猛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14一个非常好的示意图)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1、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利用资源,创造出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是经济的活动过程,而不像教育、体育等非经济的活动过程。人类经济活动包含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资源(resources)的概念非常广泛,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源是指自然界赋予的或经过人类生产加工的,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物质资料或服务,即经济资源。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经济物品需求的日益增多就是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资源正日益稀缺。因此,如何最佳配置、使用稀缺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限需求,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3、面对资源的稀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居民个人,都要在资源不同用途组合中进行经济选择,如何做出合理选择就是经济问题,概括地说: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第二、如何生产。第三、为谁生产。4、资源的配置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实现的,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和指令两种。在过去传统的经济社会中,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中央政府依靠指令来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在市场经济占主导的现代经济社会中,市场通过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等配置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有效手段。(举例来说明)第四节怎样学好经济学一、紧密结合经济生活的现实与实践二、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三、用经济学家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世界*给学生推荐:1、书目;2、报刊;3、网站。三、小结讨论、思考、作业题:见习题集课后反馈:第3-4节课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供求论(价格论)/第一节需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需求的含义、表示方法、影响因素、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教学重点:需求的含义、表示方法、影响因素、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教学难点: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授课类型:单一课(授新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列表图示教学内容:一、上次课复习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二、授新课第二章供求论(价格论)第一节需求本章导入: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是经济发展对汽油的过度需求,90年代初期,世界原油价格$18美元/桶,上涨到现在$70美元/桶以上。一、需求和需求量的含义a)需求的含义所谓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构成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购买的愿望;二是有支付能力。需求与欲望的区别是: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而欲望是人的精神追求,欲望是无止境的。2、需求量的含义需求量是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二、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如下表所示:需求量价格P消费者市场需求量QABC其他消费者100元10210010380元31415015850元42518019130元54720021620元861030032410元10812500530三、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有: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互补关系,或称互补商品;二是替代关系,或称替代商品。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四、需求函数、需求表与需求曲线(15分钟)经济学将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现介绍以下几种:1、需求函数Q=f(P)2、需求表3、需求曲线五、需求定理(10分钟)需求定理也被称为需求法则或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商品价格越低则需求量越大,反之,需求量越小。但有特殊情况,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如古董、身份象征性的奢侈品,经济学上称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灾荒时,马铃薯的价格上升却导致需求量增加。(英国统计学家吉芬研究成果)六、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重点、难点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影响需求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影响需求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这种移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需求的变动三、小结讨论、思考、作业题:见习题集课后反馈:第5-6节课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供求论(价格论)/第二节供给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供给的含义、表示方法、影响因素、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教学重点:供给的含义、表示方法、影响因素、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教学难点: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授课类型:单一课(授新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列表图示比较教学内容:一、上次课复习1、需求的含义;2、影响因素;3、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二、授新课第二节供给比较法一、供给及供给量的含义1、供给的含义: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条件为一是有出售的意愿,二是有供应的能力。2、供给量的含义二、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三、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要素的价格3、相关商品的价格4、生产技术水平5、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四、供给函数、供给表和供给曲线1、供给函数2、供给表:表达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苹果的市场供给表单位:公斤价格P(元/公斤)不同生产者的供给量ABCD6.()801002083885.470901883484.860801683084.250701482683.640601282283.030501081882.42040881483、供给曲线:用来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可以根据上表绘制出一条供给曲线。见下图与需求曲线的坐标图相同,在表示供给曲线的坐标图中,也是用纵轴表示价格(P),用横轴表示数量(Q)。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当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时,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当供给曲线是一条曲线时,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供给曲线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为正。它是市场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的几何表示。五、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即商品价格低,供给量小;反之,则供给量大。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的原因总体看有两个:一是在商品价格上升后,原有生产该商品的厂商会在利润的驱使下,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二是价格上升后,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利润空间扩大,会吸引新的厂商进人该行业进行生产,从而增加该商品的供给量。*供给定理例外六、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重点1、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影响供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表现为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2、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影响供给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三、小结讨论、思考、作业题:见习题集课后反馈:第7-8节课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供求论(价格论)/第三节市场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市场均衡的含义、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明确管制价格的后果。教学重点: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教学难点: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授课类型:单一课(授新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图示教学内容:一、上次课复习1、需求的含义;2、影响因素;3、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二、授新课第三节市场均衡一、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和统一1、对于供给者来说,总是在高价位情况下提供商品和服务,而且随着价格的下降会减少供给;而对于需求者来说,总是在低价位情况下更多地消费商品和服务,而且随着价格的下降会增加消费。因此,供给和需求是矛盾的。如一双皮鞋价格100元,供给者供给的积极性不高,而消费者的接受价格是85元。2、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上是统一的,如果没有现实的需求,供给是无效的,反之,如果没有现实的供给,需求不可能实现。因此,供给和需求必须在市场上实现均衡,即在某一价格下,供给量=需求量。二、市场均衡的形成(18分钟)1、市场均衡的涵义是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产生均衡的价格和数量。见下图: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的形成2、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假设市场价格为P1时,市场需求量为Q1,而供给量为Q2,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此时,出现过度供给,存在着价格下跌的趋势;当市场价格为P2时,市场供给量为Q3,市场需求量为Q4,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此时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必然存在上升趋势;只有当市场价格为Pe时,市场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正好相等,它们均为Qe,此时,既没有供过于求,也没有供不应求,市场出现了均衡。此时的商品价格为均衡价格,商品数量为均衡数量。所谓均衡价格,就是能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保持平衡的价格,或者说,这种价格能促使需求和供给趋向平衡,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以及价格的波动,最终会使一种商品的价格确定在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即没有供过于求,也没有供不应求,市场正好均衡。三、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重点因此,均衡是相对的、短暂的,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条件:供给不发生变化,需求增加和减少,如图:需求增加:曲线从D0平移到D1。在原均衡价格Po上就会出现过度需求,价格有上升的趋势,直至形成新的均衡点E1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1和Q1。需求减少:需求曲线会由D0移动到D2。在原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会出现供过于求,产生降价压力,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E2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2和Q2。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比较法条件:需求不发生变化,供给增加和减少,如图:供给增加:曲线从S。向右移动到S1,有了新的均衡价格P1和均衡数量Q1。供给减少:曲线从S0向左移动到S2,有了新的均衡价格P2和均衡数量Q2。四、管制价格1、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政府作为消费者介入市场,购买过剩产品。有利于生产者,如农产品保护价。2、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限价。政府作为生产者介入市场,提供供不应求的部分。有利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