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荷兰病”的简介•“荷兰病”(DutchDis-ease)是指荷兰在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开发Slochteren天然气田而遭遇的宏观经济问题和政策困境。•在自然资源带给荷兰巨大财富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的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内其他工业特别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与出口工业则不断失去国际竞争力,出现了逐步萎缩的所谓“去工业化”现象。理论模型•由W.M.Corden和J.PeterNeary在1982年给出•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上涨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后果一是资源转移效应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后果二是支出效应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对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中国式荷兰病”•定义:来自各种源头的外汇大量涌入,对整个国家的决策造成负面影响。•中国式“荷兰病”原因:•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外资的大量流入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密集型出口行业国际竞争力降低、国内通货膨胀加剧最终拖累经济发展。“中国式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影响分析一方面,在繁荣的加工贸易和对外贸易带动下,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加速,几乎以平均每年1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到去年已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特别地,中国人均GDP也加速增长并成功地翻了一番多,显然,中国大力开发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收获了巨大财富同时,我国物价水平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价格指数和粮食价格指数近年来出现了节节攀升的势头,以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上涨为特征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已十分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后我国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繁荣以及相关产业劳动力工资收入的提高,我国也产生了显著的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大转移,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转移效应”•一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涌人中心城市以寻找收入更高的就业机会;•二是经营困难或者发展前景看淡的国有企业的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工程师等转人其他待遇更高、条件更好的其他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工作;•三是发展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量涌入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造成后果•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所带来的“资源转移效应”的双重挤压下,我国传统农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不断遭受严重挑战,不少产业出现了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日益弱化以及市场份额逐步萎缩的典型的“去工业化”现象。对策封存来自繁荣部门的不断增长的收入扩大海外投资积极发展出口多样化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分析•(1)随着入世后我国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繁荣和外来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涌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不断恶化,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压力正在持续膨胀。•(2)在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持续繁荣和外来直接投资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一直是我国政府与国际投机资本交锋的主战场,我国汇率稳定政策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3)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繁荣以及外来直接投资的涌入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际投机资本却在利用我国金融体制漏洞特别是政府监管缺位不断冲击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4)面对入世后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和国际热钱的大规模冲击,利率政策反而成为我国货币当局除汇率政策之外最不常采用的政策工具,目前已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对策•(1)把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并长期坚持不懈。•(2)切实加强和健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日浮动区间,并以此打破入世后市场中有关人民币汇率只是单边升值的心理预期。•(3)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既有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有助于发挥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利率政策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与金融健康、稳定及协调发展。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1)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农产品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⑵农业变成了迁徙劳动力的副业甚至被他们完全抛弃且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巨大作用下,我国广大农村退化为“老人农业”的趋势已日益明显。•(3)中国政府设法推迟传统“荷兰病”所造成的大多数消极影响,但为了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仍不得不进行一些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改革。对策•(1)中央政府应该根据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条件和农业发展基本态势,制定甚至从法律上规范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用地或者可耕土地的最低保有面积“红线”,并在将来我国真正实现“现代农业革命”之前坚守这个“红线”不动摇。•(2)政府应该加大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3)政府加大对农业的产业扶持无疑是必需的,但不能只仅仅停留在数量上,其重点应该放在确保财政支持的质量特别是效果上。结语•我国必须尽可能地减弱“荷兰病”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如产业结构低下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地区和收入差距等。•长期来看,我国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内部结构;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处理好依赖外资和自身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注重外资的数量转变为注重外资的质量,正确引导外资流入合适的产业和区域,使外资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中国式”荷兰病的发生,也才能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谢谢!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