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吃西餐时,都会担心“失礼”。其实,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一、宴会礼仪(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此外,我对法国餐桌礼仪的忌讳有些了解,如后:二、法国餐桌礼仪七忌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在点菜时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随便也罢)”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添加麻烦。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话已算合格。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24回答者:悬崖边的小花猫-四级2007-11-1310:12我来评论相关内容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餐具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都使用筷子,饭也是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用盘子或碟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餐桌的摆设中国,任何一个宴席,都要用圆桌,美味佳肴摆在桌子的中心,它既是食客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大家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传统的搭配合理的中餐至少包括一道鸡,一道鱼和一道肉,而一些蔬菜搭配摆出并非只是味道问题,它也是色泽搭配问题。味觉要满足,视觉享受也如此。桌上的菜讲究丰富多样,一般是8或10碟,12碟。从主菜到汤,到甜品,到汤。与中国的餐桌摆设的差异更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它的摆设是把所有的食物一一陈列出在长桌上,多数是以牛排,猪排,羊排为主菜,还有土豆等,其主食。用餐礼仪在用餐礼仪(Tablemanners)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中国有句老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这里的吃相就是指进餐礼仪。现代的普通家庭中,就餐的礼仪不是很强烈,现在就以宴席礼仪来说说中西方用餐礼仪的差异。1、中国宴席礼仪就座时,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入座后不要动筷子。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时喜欢用劲咀嚼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客人、长辈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吃饭时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要适时抽空和左右的人聊聊天,以调和气氛。最后离席时,客人必需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表示回谢。总之,和客人、长辈等人一起进餐时,要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气氛和谐。2、西方宴席礼仪在宴席之前,你必需先告诉主人你将什么时候到席。拿一束花、一包巧克力或一瓶美酒送给女主人,这是礼貌的行为。就餐时,千万别把餐巾别在领子或背心上,也别拿在手中乱揉。不要站起来或探身从别人面前拿东西,而应请求别人递给你。西方人一般在饭前祷告:“Forwhatweareabouttoreceive,maytheloadmakeustrulythankful.Amen.”(主啊!感谢你赐予我们食粮,阿门。)以表示感谢上帝赐予这么丰富的食物给他们。当女主人说“Enjoyyourmeal”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开始吃饭了。但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之前,客人不得食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都可以那样做了,她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喜欢劝菜“多吃一点”,她只会说一句“Helpyourselfathome.”喝汤时,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如果汤太热的话,你可以用嘴轻轻地吹凉,但在中国,这是不允许的。餐桌上,谈话很随便。不过,你别忘了赞美主人的饭菜,如:Thisisreallydelicious.否则,主人会认为你不喜欢他做的菜。假如你实在不喜欢饭菜味道,可以说说它们看上去如何赏心悦目,或者请教一下制作方法也行。进餐时,别忘了与主人的孩子说说话,这会使主人高兴。因为,他们鼓励孩子通过与客人的交谈学习社交活动。但你要记住,你绝不可以问这一餐饭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是非常不礼貌的问题。在喝酒的时候,中国人都会举起酒杯碰了一下,并说了一句“干杯!”,然后很豪爽地一杯见底;而西方人只是优雅地举起杯子,但没有碰杯,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抿一小口的酒。宴席回家几天后,你要写一封短柬回请主人到你家做客,或者表示感谢主人对你的款待。(一)基本的讲究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作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1.我国传统作法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当前,国内在举行会议及正式合影时,仍多沿用此法。2.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在涉外场合,它已被广泛采用。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所谓“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衣食既足,礼让以兴”,礼就是个人利欲心的节制和人群利益的调度。讲礼,就是要谦恭退让,“礼”与“让”往往相连,这就是“礼让”一词的由来和义释。中国最早的礼和最普泛、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用食来敬神,表明“礼”是极隆重的事,并且是起源很早的。礼是以个人的文化学识与心性修养为基础的。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最好场合,莫过于集群宴会了。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礼记·内则》),家庭启蒙礼教的第一课便是食礼。而中国宴会繁缛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史载,汉高祖刘邦的发迹就缘于他于沛县令的“重客”群豪宴会上旁若无人“坐上坐”。当时还是“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这种宴席上的“上坐”,因坐制的饮食基础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制的历史演变而有时代的不同。两汉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即以面朝东坐为上。《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会的座次是一规范:“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此即顾炎武所谓:“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着是指的“室”内设宴的座礼。而在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型、矩型诸种形制餐桌均以齐备,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变。方桌以边长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为代表,贵客专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除专桌以外,两人以上者,一般为1:1主陪客制。圆桌是应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之运而生的。最初也让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顺应,正如袁枚《园几》诗所说:“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圆桌成清中叶后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为今日餐饮业及机关企业食堂的会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首位造型会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这样或由司仪导入,或持柬按图索骥、对号入座,自然不易出错。就一张餐台的具体座位来说,目前中餐通行的规范是:主人座于上方的正中,主宾在其右,副主宾居其左,其他与宴者依次按从右至左、从上向下排列,如图一示:图一1231.第一主人3.夫人或副主宾782.主宾4.第二主人9105、6.副主宾7-10.陪同等654门台湾等省区的流行模式则如图二、图三所示:图二(单一主人)1231.主宾452-11.宾客依次排列12.主人6789101112门图三(男女主人)1321.